電影訊息
唐人街--Chinatown

唐人街/唐人街

0 / 0人    130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羅柏湯恩
演員: 傑克尼柯遜 費唐娜薇 約翰休斯頓 黛安賴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倔強的猴子

2017-02-01 07:49:28

以《唐人街》為例來探討劇作技巧


以《唐人街》為例來探討劇作技巧
                                                                  倔強的猴子
                                                                  2016·7·27
   《唐人街》這部影片本身與「唐人街」關係不大。更多的是以「唐人街」作為主題的隱喻。唐人街因為它所處的地區文化問題的複雜性,當地的警方對於該地區的治理實行是不聞不問。這就意味著,這個地區是不存在法律的,財富在這裡最管用的。「哪怕你殺了人,只要你有足夠多的財富,依然可以逍遙法外。」這就是本片的傳達一個最主要的主題。
再回到劇作上。從劇作技巧上來說,我知道的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我問過我的老師們,以及仝老師,他們的回答是:「三幕劇」「起承轉合」。回答的言簡意賅。
    為了真的攻克這個難題,找些資料來研究。
   我們通常所講的「三幕劇」,可以這樣來理解,三「幕」構成一個故事。故事是最終的大boss;幕是它下面的一個「單位」;一「幕」又由多個序列構成;序又由多個「場景」構成,最小的是節拍。最終呈現的排序是:節拍——場景——序——幕——故事。
   《唐人街》是以男主人公「破案」這條主線所構建的故事,這是一種「經典設計」。它是典型的「三幕劇」結構的故事。三幕分別是:(建置)男主被人設計,壞了名聲,發現女主的丈夫死因有疑問;(過程)男主調查時被迫害,為了復仇,更加拼命找到真相,卻意外與女主墜入愛河;(故事高潮)真相大白,男主急欲保護女主,帶她私奔,結果失敗。女主死了。幕後黑手逍遙法外。
    說實話,我看了好幾遍《唐人街》,它並不是我很喜歡的影片類型。可是論劇作功底,它絕對是一個的學習範本。
    影片是要男主第一視角展開這個故事,用第一視角的好處在於讓觀眾更具有代入感。分析影片時,經常說到影片的節奏問題,這些都是通過劇作技巧來設計的。像《唐人街》這類破案影片,大概的一個安排是:尋找可以目標,幾乎可以確定就是她了;不是,繼續尋找目標,又快要揭開真相時,又發現不是,最終劇情反轉,意想不到。這是一個基本套路。《唐人街》其實沒有過多的繞,更多是為了突出主題。但是影片中引人入勝的功底可見一斑。故事就是為了驅動人物前進,劇作的目的就是要不斷給施壓,把他逼到到絕境,人物就會進入你早已設計好的故事高潮,然後自然的發生了。就如《唐人街》中男主剛開始為了自己的名聲了解真相;之後被割破了鼻子,接下來他是為了復仇;最後他拼命想解救女主,是因為男主和女子相愛了。
    施給人物的壓力多直接,驅動人物下一步行動的理由就有多合理。為了全面掌控人物,必須塑造滿足我們一切要求的人物。在《唐人街》中,男主的職業是一個私家偵探,他以前還是一名警察。他具有兩個職業都有性格特點,再加上他特別較真,懷疑一切。
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我們並不是單一塑造某個人物,更多是把握人物之間的關係,塑造配角人物的性格特點,也是襯托主人公的性格。在《唐人街》中,男主說白了也並不是什麼好鳥,偷拍;打架踢襠;可是作為觀眾,我們並不討厭男主,反而會同情他。這其中的原因是:他身邊又一群更壞更不要臉的傢伙。至少男主還堅守「明便是非」這條準繩。
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是在故事高潮部份。女主死了,警察被富人買通了,富人在男主的眼皮子底下「帶走」女主的女兒離開。男主被警察控制。一個很無奈,很諷刺的結局。一個故事高潮的意義在於,它是一切意義、情感的匯聚和頂點。它是影片中主題思想的表達。《唐人街》打破了懲惡揚善為唯一高潮的常規,改寫了這一類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