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遇見街貓BOB A Street Cat Named Bob

流浪猫鲍勃/遇见街猫包伯(台)/街猫鲍勃

7.4 / 20,794人    103分鐘

導演: 羅傑史波提斯伍德
原著: 詹姆斯伯恩 蓋瑞詹金斯
編劇: Tim John 瑪麗亞奈申
演員: Bob 路克索德威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秋褲套秋褲

2017-02-03 08:00:59

生活的轉機會像隻貓似地輕易到來?


要不是我養的第一隻貓是只橘貓,我才不會對橘貓如此偏愛!那麼我也不會因為橘貓,而去看一部電影,更何況這隻橘貓還拯救了一個愚蠢人類,對,我說的就是《流浪貓鮑勃》。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青年詹姆斯自幼父母離異而感家庭不幸,遂自暴自棄而沾染毒品,淪落街頭靠賣藝為生,幸而在戒毒所一位好心醫生的幫助下獲得了應急救助房入住資格,就在他入住的當晚這隻橘貓便因覓食而闖入了詹姆斯的世界從而逆轉了他的人生,先是以它的緣故而結識了熱愛動物的鄰家妹子;其次無論街頭彈唱還是兜售雜誌,橘貓鮑勃的黏人存在使得詹姆斯頗受人群關注而財源滾滾;並且陪伴了他痛苦的美沙酮戒斷時期而徹底解除毒癮;後來橘貓鮑勃的超高人氣使得出版社找到詹姆斯讓他創作一本關於鮑勃的圖書而一舉成名;最終渾渾噩噩的青年詹姆斯逆轉成為人生贏家:與父親和解,得戀人認可,坐擁粉絲千萬的網紅貓主、暢銷書作家,走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但正是這種由負面價值變為正面價值的逆轉主題使得影片不可能太讓人驚喜,觀看電影開頭渲染展示的落魄場景就能猜到,由橘貓鮑勃出現所帶來的改變會使結局產生鮮明的對比。好在影片相對克制而不過份煽情,也不讓貓擬人化,貓就是貓,橘貓鮑勃與主人詹姆斯之間的關係默契自然而不過於甜膩,敘事節奏上也較為舒服,雖說影像上有唯美化的傾向但還是以寫實為主,特別之處在於鏡頭對貓視角的模擬,通過增大鏡頭的晃動頻率和幅度、遮擋影像畫面以及失焦處理來達成影像的區別,讓觀眾得以感受動物的內在視角和情緒,但這種感受式影像也同時隱射貓主人詹姆斯的主觀情緒,例如詹姆斯帶著受傷的貓鮑勃第一次進入鄰家妹子的家中時,影片較多的使用帶晃動和失焦的貓視角去觀察,無疑這些鏡頭不僅展現了貓也展現了人物緊張、焦慮和不安的狀態。但貓視角的模擬更多的是用以填充敘事空間,增加橘貓鮑勃的存在性以及與人的互動。

如果作為一名愛貓者去探討影像的真實,那麼影片中橘貓的一舉一動都甚為親切,唯一的呵責可能就是沒有再現為貓鏟屎的場景。貓的眼神、貓的發聲、貓的動態、貓在你睡覺時也跳上床陪睡、貓看著你對它說話似懂非懂、貓聞到要餵給它的藥便溜之大吉、貓在你出門後尾隨跟蹤在你身後、貓玩紙球能玩一整天……而橘貓鮑勃還能站在人的肩膀上溜人,甚至自降其尊地與人類玩起give me five擊掌遊戲,堪稱貓中之神。擔任過鏟屎官的我深曉遛貓之艱難,不是趴在地上不動任你橫拉硬拽,就是逃如脫兔牽你狂奔,讓人哭笑不得只好老老實實捧在懷裡;至於擊掌遊戲,貓沒給你一巴掌就不錯了,十有八九貓都置之不理漠然視之。如同影片八十分鐘處青年詹姆斯戒除美沙酮的時候,在痛苦的詹姆斯坐立不定幾欲成瘋的畫面中穿插橘貓凝視的鏡頭特寫;在這裡,貓反而異化成一種符號、一種象徵:警惕和清醒;在一部仿真的影片中短暫地以超現實的形象出現。

作為一部仿真的影片,試圖還原現實,以真實存在為標準的作品,那麼無論如何逼真都只能作為現實生活的摹本,而失去藝術的真實。所以影片所帶來的勵志和治癒感大部份都依賴於這個真實事件的真實性,若影片沒有真人真事作為支撐那麼其產生的啟迪和教育就讓人感到虛假和簡單,畢竟我們的生活要比電影難得多。在這種日常生活所創造的神話敘事中我們獲得慰藉、獲得幻想:某天,生活的轉機就會像一隻貓似地意外來到。但我們往往總是沒有好好考慮如何去把握、去抓住這剛穿過人生縫隙又轉瞬即逝的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