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洞頻率--Frequency

黑洞频率/隔世救未来/生死频率

7.4 / 116,291人    118分鐘

導演: 奎葛利霍里
編劇: 陶比艾瑪李奇
演員: 丹尼斯奎德 吉姆卡維佐 安德魯布瑞格 Elizabeth Mitchell (Ⅰ) 諾亞艾莫瑞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睡睡大俠

2017-02-03 20:29:11

黑洞頻率與蝴蝶效應


在剛看完《黑洞頻率》時,我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一部模仿《蝴蝶效應》的影片,然而搜索的結果確實稍稍震撼了我。《黑洞頻率》是2000年上映,而《蝴蝶效應》是2004年上映。
      無線電信號因為太陽黑子的異常活動將相隔了三十年時光的一對父子連接起來,並幾經波折的挽救了本應喪生於火災的父親,以及由於悖論死於連環殺人犯之手的母親,最終得到了一個愉悅身心的大圓滿結局。但是,正是由於這一個圓滿的存在,使得這部電影在我心裡較之《蝴蝶效應》下降了一個檔次。首先,這部電影所存在的基礎理論就是一件事情的改變會導致不可預測的一連串事件的走向變動,也就是蝴蝶效應的存在,然而三十年後的小約翰的願望是父母健在,這個願望可以說是明確的,唯一的。在這一個時間點上某件事被篡改,它的走向可能性是無限的,而在這無限的可能性之中找到清晰確定的一條線路是幾近不可能的。但拋卻這一點不看,它多表現的父子溫情還是很暖心的。當科幻片與溫情相雜糅,圓滿是必然的結局,是為了呼應整部影片的溫馨氛圍。
      《蝴蝶效應》之所以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它的結局驚艷了我。當時我看的是導演加長版結局,男主選擇回到母親的子宮裡,拔斷臍帶自殺,這應該是最離奇最不可思議的自殺方式,一切還未開始便已結束,帶著宿命的悲哀。相較《黑洞頻率》,《蝴蝶效應》是一部十分理智的影片,儘管二者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著些許漏洞,但即使在這個穿越劇已經爛大街的年代,它們依舊是驚艷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