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理智小王王

2017-02-04 23:22:27

有夢有愛


一直在醞釀這篇影評,雖然不是一個專業的電影人,無法用術語對電影的技術、結構、敘述、情節做分析,但還是僅以一個單純的文藝女青年的角度談一點感想。

多年前看《阿甘正傳》,不明白為什麼這部影片獲得如此高的聲譽,直到我的人生經歷一些起伏,當我再看這部電影時,感觸頗深。僅僅是夢想—不顧一切,堅持追逐夢想的勇氣就足以讓無數觀眾受益良多。就像《La La Land》,米婭,塞巴斯蒂安,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付出了也體驗到了不為人所知的艱辛,米婭一心希望成為演員,卻屢次試鏡失敗,只能無奈屈就於咖啡館小職員;塞巴斯蒂安喜歡爵士,卻在現實面前或許是為了女友,加入了流行爵士樂隊,在尖叫中擺弄著合成器,而他也離對藝術的真諦越來越遠,盲目的演唱、拍照、專輯、巡迴演出……在追夢這條道路上,多少人半途而棄,在無數次的碰壁之後終究絕望,意圖放棄.......這便是大多數人選擇的道路,選擇沉默,選擇遺憾,然後在老年後偶爾想起,或夾雜幾分遺憾,或些許幻想,就這樣,我們都進入了夢想的墳墓,行屍走肉的生活,忘記了初心,而更悲哀的是我們多數人並不知道我們的夢想。

La,便是Los Angeles 的縮寫,這便是洛杉磯—充滿著音樂、充滿著夢想與自由,在這個到處洋溢著活力與激情的城市,我看到了夢想重生的地方。也許,這便是我對美國的理解,倡導自由、倡導多樣,倡導夢想,倡導創造,這些都是American dream! 我對美國的初解,便是菲茨傑拉德,海明威,福克納對美國的闡釋,到處洋溢著金錢、唯利是圖、南北差異的氛圍。在我們這些徜徉在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的文學者來說,我們看到的是世界的虛無,我們標榜的是人生無意,我們信仰叔本華的唯意志主義,尼采的上帝之死......在這樣的影響下,我們哪還有什麼夢想,哪還有什麼追逐,就像莎士比亞在《麥克白》中說過的:人生如同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在我對電影的理解,好的電影便是能觸動人心,並不是說能反映現實,而是能夠使人們在短暫的觀影中忘卻煩惱,發人深省,而這部電影的追夢卻再次啟迪我的心靈,放棄了標榜的虛無主義論。

電影又一個感觸我的便是男女主角的愛情,儘管是一段沒有結果的愛情,但彼此卻成就了更好的自我。我還在遺憾,最後陪伴米婭的不是塞巴斯蒂安,但是也正是這樣的遺憾,詮釋了唯美的愛情。

在如今這樣一個什麼都講究效率經濟的年代,我們體驗到的看到的都是速食快餐愛情,我也曾嚮往過柏拉圖式的愛情,卻也在現實中遭到無情打擊。而這樣的男女主角的愛情,在現實中應該會很少吧—不奢求最後的結果,只想成就更好的對方,愛上窮困潦倒的他,支持演戲低谷的她,彼此幫助實現夢想。這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吧。幻想一下,情人節電影上映的那天,看完電影的情侶也應該會從中得到更好的愛情理解。

看完影片24個小時後,the city of star 仍然縈繞耳邊,也響起米婭在最後的面試中唱過的:此曲獻於逐夢痴人,縱使瘋狂;此曲陷於心碎之人,製造一切混亂。

願我們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都勇敢的追逐夢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