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海裡的針

2017-02-05 02:44:52

這個北歐小國憑什麼吹噓自己的二戰史?憑敢於亮劍的勇氣!


角逐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電影中,有3部二戰題材影片殺入9強,分別是《地雷區》(丹麥)、《戰爭天堂》(俄羅斯)、《國王的選擇》(挪威)。 丹麥的《地雷區》想必大家都已熟悉,去年該片曾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音樂兩項大獎。影片反戰色彩濃厚,講述二戰結束後一群德國男孩在丹麥清理雷區的悲慘故事。

俄羅斯是二戰主要參戰國,申奧片《戰爭天堂》講述二戰時期一位俄羅斯貴族婦女流落法國,加入抵抗組織,並與一名納粹軍官相愛的故事。主人公在愛情、生存和政治立場的選擇中苦苦掙扎,有點類似保羅·范霍文的《黑皮書》。(沒找到片源,只是根據劇情簡介猜了個大概)

而挪威的送選影片,就是這部《國王的選擇》。

提起挪威,大多數人的印象也許只停留在這是一個北歐國家,或者想起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在二戰中,挪威也沒有什麼存在感,它和很多歐洲小國一樣嚴守中立政策,希望藉此避免遭到交戰雙方的攻擊。

二戰時一幅著名的漫畫諷刺了歐洲小國的中立政策 然而挪威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意義(德國從瑞典進口的鐵礦砂需要經過挪威海域),最終淪為英法與德國博弈的戰場。1940年4月,德國最終對挪威發起進攻,並很快佔領挪威全境。由於國力懸殊,挪威只在境內進行了零星抵抗,隨後挪威王室和政府逃往英國,組建流亡政府。 看上去並不出彩的二戰史,挪威人憑什麼要拍一部電影為自己歌功頌德? 影片《國王的選擇》以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視角,告訴了我們答案。 1905年,「瑞典挪威聯合」解體,挪威獲得獨立。同年,挪威通過全民投票,選擇保留君主制,並選舉丹麥的卡爾王子為挪威國王,登基為哈康七世。 1940年,哈康七世已從英俊的青年變為一名老者,他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奉行中立政策,從不過多干涉政務,晚年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 但歐洲的戰火愈演愈烈,很快波及到挪威。面對納粹德國咄咄逼人的態勢,國王哈康七世沒有像沒有辜負人民的信任,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皇儲奧拉夫(未來的挪威國王奧拉夫五世)也一直希望與挪威人民並肩戰鬥,只求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挪威王室一路的逃亡中,德軍的炮火持續轟炸,即使貴為國王,哈康七世也和普通人一樣的感到恐懼、無助。

目睹德軍對自己國土和人民的摧殘,老國王顯得無能為力。 雖然無助,但哈康七世有著外柔內剛的性格。 影片結尾,導演並沒有為國王安排一場振奮人心的抗戰演講,而是用簡單的字幕告訴了觀眾接下來的故事: 「德軍的空襲造成34人喪命,該事件促使國王下定開戰的決心。1940年4月11日,挪威正式對德宣戰。」

從4月9日遭到德軍進攻,到正式對德宣戰,挪威僅用了兩天時間,直接原因是一場造成34人死亡的空襲。 有人說:挪威這樣的國家,在戰場上對打擊法西斯幾乎毫無貢獻,憑什麼也來吹噓自己的二戰史? 我覺得,也許就是憑這種敢於亮劍的勇氣吧。 畢竟,中國對日宣戰的時間,也要比挪威晚上一年。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國就遭到日本侵略; 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開始全面抗戰; 1937年12月,日軍發動「南京大屠殺」,30多萬平民死於法西斯的屠刀之下。 但當時的國民政府,一直缺乏對日宣戰的勇氣。

一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後,英美等國陸續對日宣戰,國民政府才正式對日宣戰。 從某種意義上說,挪威比中國更早加入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戰爭之中。 1940年6月9日,挪威宣戰後兩個月,德國軍隊佔領挪威全境。國王哈康七世和皇儲奧拉夫等人逃往英國,組建流亡政府,抵制納粹德國對挪威的佔領。 1944年,皇儲奧拉夫被任命為挪威國防部長,並在戰爭結束後帶領挪威人民解除德國侵略軍的武裝。 1957年,哈康七世在奧斯陸去世,終年85歲。皇儲奧拉夫繼位,稱奧拉夫五世。

挪威國王奧拉夫五世(1903-1991) 人們常說「弱國無外交」,但不代表弱國就要一味地放棄自己的尊嚴。 比起當時「常凱申」的窩囊抗戰,挪威王室的做法是不是更有骨氣一些? 如果說,挪威國王的選擇贏得了挪威人民的尊敬,那麼一定是中國人民的選擇放棄了腐敗無能的國民政府。 挪威當然可以拍一部歌頌他們二戰歷史的電影,就像丹麥的那部《開戰日》一樣:一群騎著自行車的丹麥軍人抵抗德軍的裝甲部隊。

《開戰日》劇照 因為這個世界有人強壯,有人弱小,但弱小者維護尊嚴的勇氣,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