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德烈大叔

2017-02-07 05:35:47

我猜你17歲的時候是個大愚蠢


嶺南的初春全無春寒的綿綿陰氣,夜間反而濕熱至人難以入眠,昨夜本欲早些入夢,迎接丁酉首個正兒八經的工作日,不料濕熱的天氣讓勾來了失眠,百無聊賴中便翻開前些日囤的電影,在角落中發現了一部叫《成長邊緣》的電影,英文名很有趣,叫做The Edge of Seventeen,直譯過來是17歲的邊緣,17歲既是青蔥的大好時光,也是半生不熟的尷尬年齡,渴望成人世界的認可,但心智卻往往停留在少男少女的階段,做出來的事回想起來往往讓人啼笑皆非,不過誰17歲的時候沒有愚蠢過呢?

   印象里美國的校園青春電影往往口味比較重,像《超級壞》、《美國派》大多和性、胡鬧掛鉤,當然也有《歌舞青春》等等純情的片子,但是無論如何這類電影的節奏大多數是輕鬆而舒緩的,不像大多數國產青春電影,常常和莫名的狗血、淡淡的憂傷掛鉤,不出個車禍也至少會打個胎,矯情做作的不得了。總體來說我對《成長邊緣》並沒有太大期待,但是一般會接受這種輕鬆舒緩的節奏,可沒想到從看到第十分鐘起,《成長邊緣》便給了我不小的驚喜。

   電影的故事是關於一個十七歲高三女孩的成長困惑,這是一個努力尋找存在感和獨特感的女孩,她喜歡老電影、老音樂、老人,覺得自己的靈魂蒼老與眾不同,所以難以融入「膚淺」的高中社交世界。在她的幽怨的眼中,她的日常生活在親情、友情和愛情上全線淪喪。在親情上,在高大、帥氣、完美哥哥面前,她就像一個醜小鴨,在她眼中母親所有的期望和關注都傾斜在了「完美」哥哥的身上,所以在日常中她和哥哥是一種「互相傷害」的宿敵狀態,而唯一和自己有所共同語言的父親卻不小心在幾年前突發疾病去世;在友情上,由於自己的「獨特」,她很難融入高中的社交世界,唯一的好朋友竟然卻「背叛」自己,晴天霹靂般的與自己的宿敵哥哥滾了床單;在愛情上,喜歡自己的人自己卻不喜歡,自己喜歡的人卻連她的名字都記不住。而她唯一可以傾述的對象就是個似乎對誰都愛理不理的「爛」老師。

   這個「孤獨且獨特」的17歲姑娘像堂吉訶德一樣和世界擰巴著,雖也不斷嘗試過融入周圍的世界,但是在社交和愛情上都一團糟。社交場上,在哥哥的校園紅人耀眼光環之下,姑娘像個小丑。愛情上面對亞裔男生的笨拙的追求一臉無奈,而喜歡的憂鬱小生到頭來只是個約炮的機器。母親仍然像對小孩一樣鉗制著自己,家庭矛盾不斷升級。她討厭自己的外貌,討厭自己的聲音,討厭自己的一切。

    這種混合著自卑和自以為是的躍躍欲試讓青蔥變得如此糾結和敏感,當然這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但成長邊緣最後的收場往往不是和世界達成和解,而是和自己達成和解。鬧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日常瑣碎事件之後,姑娘終於迎來了一個成長的剎那,她還是那麼獨特,但是她和自己達成了和解。

    本片最打動人的地方在於真實與細膩,作為普通人我們大多數沒有轟轟烈烈、恩恩怨怨的青春,我們有的只是成長過程中遇到過的一些瑣碎苦惱和隻言片語的悸動,《成長邊緣》抓住的便是這些真實而平凡的瞬間,這是我們熟悉且難以忘懷的平凡瞬間,這是我們真實且動人的青春。

    平靜又帶絲絲欣喜的看完此片之後,按老習慣翻看了一下製作人員,發現竟然是一部處女作,有點驚喜,劇本簡單清爽,台詞有趣精到,96年生的女主角Hailee Steinfeld的表演則天衣無縫,真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青春題材電影,近幾年少見,真誠的推薦給有心看到這兒的夜貓子們,頒獎季的電影太野心勃勃啦,不妨來碗清爽的粵式雲吞麵。

   反正,我17歲的時候應該是愚蠢中的戰鬥機吧。嗯,是這樣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