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碧娜鮑許--Pina

皮娜/翩娜(港)/皮娜鲍什

7.7 / 13,017人    USA:103分鐘

導演: 文溫德斯
編劇: 文溫德斯
演員: 碧娜鮑許 Malou Airaudo Ruth Amarant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Unique-M

2017-02-08 01:17:03

Mrs. Lonely


舞蹈、香菸、愛和孤獨四個詞就可以將皮娜·鮑什表達。皮娜永遠帶著淺淺的笑,手裡夾著一支香菸,自骨骼深處散發著從容優雅,但眼睛中散發出的清冷卻又帶著疏離的氣質。她說:「我在乎的是人為什麼動,而不是如何動。」

一.「我舞蹈因為我悲傷」

皮娜,這個名字從我接觸現代舞伊始就不知道聽過多少遍,但是對於那時的我來說也不過是一個名字。第一個看過的作品就是《穆勒咖啡屋》,問我第一感覺是什麼?當然是不知道他們在跳什麼。當青澀的我看到如此蘊含故事和孤獨的作品,是我理解不了,到達不了也體會不了皮娜作品的核心。

看皮娜的作品讓我想到了《搏擊俱樂部》的一句台詞:「我們只是歷史的過客,目標渺茫,無地自容。我們沒有世界大戰可已經歷,也沒有經濟大蕭條可以恐慌。我們的戰爭充其量不過是內心之戰;我們最大的恐慌就是自己的生活。」皮娜是將自己的內心掘地三尺,把所有她對事物的體悟通過舞蹈展現。對生活、對愛、對孤獨、對恐懼,所有我們現代人活著習以為常的事情都暗藏著世界對我們的套路。然而,皮娜的作品就是赤裸裸地將這些被美好所遮掩的醜惡用肢體呈現給我們。

重複。重複的力量是可敬,同樣也是可畏的。皮娜慣用重複的手法,在看似枯燥至極,繁瑣至極,讓人瀕臨崩潰的重複中,忽然讓我們感受到力量。《春之祭》中,女舞群抬起胳膊帶動身體的強烈前屈,不斷前進的步伐和喘息聲,讓快要衝破螢幕的情緒一頃而下。那一連串的重複,是女性對於男性權利的恐懼和不安,也是內心深處暗藏著的、壓抑著的,卻不能外露的掙扎感。《康乃馨》中對於描述四季的一連串動作,演員們從容安然的看著觀眾,隊列不斷地行進,動作也不斷的重複,一地的花朵也都黯然失色。他們的步伐雖然穩定泰然,但是卻能從中看出內心的愉快和雀躍。《穆勒咖啡屋》中不斷擁抱的一男一女和不斷拆散他們的男人,這種對愛的詮釋在觀眾心中不斷綿延、增值、遞進,在持續的重複中感到一種深深地無力感。從衝動到習慣,從強制到習慣,這是重複的力量。

生活。我們形單影隻的來,終將要形單影隻地走。生活是一本書,我們卻從來都不曾讀懂。皮娜的作品寫盡了生活,也讓我們看到了不能用語言說盡的滋味。皮娜從來都在觀察。在電影《皮娜》中,一位演員這樣說道:「皮娜有一雙極具洞察力的眼睛,沒人用那樣的方式診視過我。在她的注視下,所有的嘗試與偽裝都消失了,她看出了什麼?我很害怕,因為自己還尚未知曉。」皮娜的演員就像是她的分身一般,她看著他們就像審視著自己。許多舞蹈動作就出自她與演員們的溝通和生活中,她將演員們自然而然的動作豐富、拆解,甚至可以變成一部作品。《康乃馨》中的許多動作就是如此產生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因為它來自於生活。然而又讓我們疑惑,我們的生活真的如此嗎。皮娜讓我們不斷地捫心自問。

自問。皮娜喜歡用提問的方式編舞,她總是在提問,問自己、問演員。向軀體詢問內心的疑惑,然後要求身體的姿勢誠實作答,身體力行地實踐她的「為何而動」的理念。她的主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自我提問----愛情和恐懼、渴望和孤獨、信任和質疑、童年和死亡、回憶和遺忘。前後兩者中的相生和矛盾的關係,就是皮娜探討的出發點。但很多時候問題卻沒有答案,皮娜並不總是很清楚知道自己想尋找什麼。有的時候通過她的作品或許不能夠與作品本來的「為什麼」所契合,皮娜說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只要你能夠獲得相應的體驗和思考就夠了。自問,也讓皮娜的作品蘊含著理智的色彩。發於思考和自問,同樣也會帶來反思。《春之祭》在一波波衝擊之後,讓我感到來自男權社會下女性的脆弱和無助,讓我反思當下社會性別差異的現狀;《康乃馨》也在千朵康乃馨被踩壞後,讓我感嘆人生不過是生與死,為何還要孤影自憐、苦苦逃避,為何不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力綻放;《交際場》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同樣讓我不禁想到人與人的關係和交往是否就是自說自話。

人與真。皮娜的作品從來都不是以「美」為出發點,她是從舞蹈到表演都在做著顛覆式的解放,她將舞蹈理解為人的舞蹈,而不是男人或是女人的舞蹈。她的舞蹈跳的是「人」。她改變了我們以往對舞蹈的認識。皮娜曾經說她的演員在最初非常不適應她的創作,演員們總是希望在舞台上展現他們傲人的技巧,而皮娜則想去尋找舞動的源頭。皮娜不僅僅用技巧或是美麗來要求舞蹈,她的舞蹈是走路、說話、吸菸、甚至是性愛,她的舞蹈充滿了生活,也充滿了原本躲在我們身邊我們卻沒捕捉到的奇思妙想。演員的身體是為了「真」而存在,為了真誠的表達這個時代而存在。所謂誠實,就是做好準備迎接坦誠的自己。自己的缺點、劣根、焦慮、恐懼、希望、經驗。她的一位演員曾經談起:「觀眾無法想像,我們在舞台上做的動作是對於自己都是私密的存在。但是皮娜讓我們展現在觀眾眼前,這是如何的坦誠。」多年後皮娜從福克旺畢業,有人問她從舞蹈學校學到了什麼,她淺笑只說了兩個字----「真誠」。

恐懼。「恐懼」是貫穿皮娜生命和創作的關鍵詞,不是對其他,而是對創造力的恐懼。2007年皮娜首次來到內地,在中央芭蕾舞團舉辦的記者招待會上記者問她,她人生中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皮娜思考片刻說,是外界對她作品的質疑和抨擊。原本我以為這樣的藝術家,早就將這些外界的評論置之腦後,但皮娜卻不然。或許是皮娜在她的作品中承載了許多,她真的想要傳遞給外界的想法都寫進了她的作品裡,卻遭到了質疑和抨擊。一個掏出真心的人,然而卻得不到真心,沒有比這更讓人傷心的事情了吧。皮娜·鮑什的舞蹈內容與感受大都無法用有限的語言來描繪,但在其作品中大多是通過碎片式、隱喻等意象的處理方式來實現的。在作品《康乃馨》中,皮娜並沒有平鋪直敘的講述一個故事,而是通過表達同一主題的不同舞段拼接在一起,進而闡述自己的思想。隱喻在《康乃馨》中的主體便是對「生命」的闡釋,皮娜將康乃馨化作終將會有結果的人生,在摧殘和衰敗中表達出了對生命的理解。

皮娜的作品像一本畫卷,一頁一頁都是她在人生路上的修行。

二.Cafe Muller

第一次看《穆勒咖啡屋》的時候是三年前,因為師姐轉載的一篇帖子,點進去看到作品,第一感覺就是------他們在幹嘛呢。時光荏苒,三年後的今天,再看《穆勒咖啡屋》,第一感覺就是------想哭。

兩個身穿白色衣裙的女子,就像皮娜的兩個分身,她們都緊閉著雙眼,手臂向前探去,為了觸摸未知的世界。那女子在舞台後區像一個迷路的小鹿,不斷撞擊著牆面,繼而又轉向未知的空間。舞台前區的女子,從開始的磕磕碰碰,到後來舞檯布景師的出現為她開闢了一條舞動的「綠色通道」。

那女子在未知中觸碰到了一個人,一個讓她用盡全身力氣擁抱的人,他們擁抱著彼此,懷裡只有你我。然而西裝男子的介入將這一對男女拆開,強行把他們放置到自己想讓他們呈現的樣子。男子無力承受女人的重量,女人跌落在地上,然後突然又爬起用力擁抱。一次次的擁抱,一次次的跌落,一次次的喘息,只聽得到身體重摔在地面上的聲音。速度越來越快,幅度越來越大,間隔越來越短,情緒的疊加讓人喘不過氣,讓我感到莫名的焦躁、痛苦,原來愛是如此的艱難。愛的相互回應是那麼艱難,愛充斥著被動、孤獨、渴望、衝動、掙扎和無力。重複,重複的力量就是如此的巨大。不需要過多動作,不需要多加言語,卻直指我的內心,像一把刀插進我的胸口,我卻不能叫也不能哭。

紅髮女子睜著圓圓的眼睛,手拘謹的放在胸口,她從來只用腳尖走路,只聽到高跟鞋前掌「噠噠噠」的聲音。她恐懼、謹慎,卻又渴望交流。她是台上為數不多能夠看清咖啡屋的人,所以她焦躁、緊張。她渴望去愛,卻又縮回手去。直到她遇到了一個男人------一個跟她一樣的男人。這個時候我想到了張愛玲的一句話:「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但她又孤獨一人的回到咖啡屋,將自己的衣服和假髮留給那個白衣女子,黯然離開。

你看到的我是藍色的。《穆勒咖啡屋》音樂採用的是亨利·普塞爾作曲的來自於《精靈女王》和《胡鬧和勇士》中的女聲詠嘆調, 這是一組悲歌,主要是圍繞相愛的煎熬、分離的痛苦、悲傷和絕望等主題。因此音樂與舞劇孤獨、陌生和尋求夥伴幫助的內容緊密相關。而場上的椅子也不僅僅是椅子,這些椅子是不在場的人的象徵和人的代替物,它意味著空蕩與孤獨,意味著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障礙。戀人之間的關係,他們極度渴望安全感,卻又無力承擔,在愛中放手,但又再次擁抱。多次反覆的掙扎,遞進增強的情緒,讓觀眾瀕臨崩潰。《穆勒咖啡屋》整部作品都縈繞著一種藍色和灰色的基調,不信任、冷漠、糾結,只從佈景就能輕易捕捉。

愛和孤獨。《穆勒咖啡屋》是有一定生活經驗才能從中獲取審美體驗的作品。孤獨,是人生的常態,但我們厭惡至極。我們討厭孤獨和寂寞,卻又用力的隔開彼此。皮娜通過展現事物的表象,讓觀眾看到赤裸的本質。那一對戀人從開始「被」操縱,到後來自覺地做著那一套動作。是愛讓我們疲倦,還是當傷害已經成為習慣,我們也就不會想著要去承擔了呢。觀眾在這種藍灰色的氛圍里,引發了自身對於「愛和孤獨」深深的反思。這就是皮娜想要傳達給我們的。 那一對戀人和那個紅髮女子都是現實中的自己,他們經由皮娜之手讓我們看到了人性最深層的感情和渴望衝破枷鎖的願望,同樣也是經由理性思考的結果。看不見的生來無畏,無懼跌跌撞撞、粉身碎骨,只求曾經擁有;而紅髮女子看盡一切,卻依然怯步,不敢再去爭取、去追求。在《穆勒咖啡屋》裡面,都有一個自己的影子,它像鏡子一樣讓我們陌生化的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思考愛的意義。

角色與動作。《穆勒咖啡屋》也擁有著如皮娜其他作品一樣的碎片式處理,沒有長線的故事情節,只有情緒的延展和遞進。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個角色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鮮明。兩個白衣女子像一個身體裡的兩個靈魂,一個藏在暗影中獨自悲傷,一個在愛里沖衝撞撞、無畏無懼;西裝男子霸道強勢,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且不知疲倦,頗為偏執;紅髮女子小心謹慎,「噠噠噠」的步伐將她內心的緊張、無助和恐懼表現的一覽無餘,當她孤獨的舞蹈時,注意力都在別人的身上,她是一個活在別人世界裡的人…… 每個角色沒有故事、沒有情節,卻又有如此鮮明的性格,不得不說是皮娜的功力深厚。皮娜簡單直接,果斷了當,沒有那麼多的形容詞和廢話,就是講她想講的。這也就是皮娜舞蹈劇場的特點和魅力所在,她重新定義了劇場和舞蹈的概念,許多戲劇工作者也將皮娜作為行業先驅來看待。 《穆勒咖啡屋》中皮娜將一個空間開闢成了好幾片,舞台後區的白衣女子是獨立的;戀人、西裝男子和舞檯布景師從屬於一個空間;紅髮女子想要融入任意一個空間,但是她進不去。不能夠明確的定義他們是否屬於不同的空間,但是能夠肯定的是他們是相互獨立的。這一手法,打破了傳統對劇場的定義。通過這種空間的疏離感,營造出一種藍灰色的舞台基調,衝破傳統,直指人心。皮娜像一個出色的剪輯師,把看似無序無情節的舞句組合拼接,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部碎片式,卻又十分完整的作品。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王家衛,王是一個後現代風格的電影導演,用碎片式的鏡頭和光影拼接在一起,形成獨一無二的王家衛式電影風格。也正是因為這樣看似「無意義」的碎片式舞蹈語彙,給了觀眾心靈上無與倫比的視覺衝擊。

三.反思

皮娜運用舞蹈進行著他的精神探險,她讓舞蹈更富有深意,也更孤獨。她認為她是世界人,她的舞蹈不代表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宣揚某種主義,而是站在「人」這個大概念下的人道主義關懷。皮娜通過舞蹈將自己暴露在眾人面前,她的舞蹈根植於「反思」與「自省」,源於自我生活的體驗。在不依傍任何文化傳統、國家概念的情境下,皮娜探討的是人本性的孤獨、恐懼和悲傷。在《皮娜·鮑什:為抵抗恐懼而舞蹈》一書中寫到:「那是一種令人癱瘓並讓人產生攻擊性的恐懼,那使人暴露在對手、伴侶面前並毫無防衛的任其擺佈的恐懼……足以對抗此恐懼的是強烈的被愛渴望。」皮娜希望通過他的作品,能夠引發人的反思。

皮娜這種引發觀眾思考的現代舞形式與美國後現代的舞蹈風格形成差異,坎寧漢的偶發性和機遇性都弱化了舞蹈的精神引導的作用。都不能否定的是,現代舞的特性之一就是-----反思。皮娜師從庫特·尤斯,而庫特·尤斯是德國表現主義現代舞鼻祖-----瑪麗·維格曼的學生,故而皮娜的作品也受到了表現主義的影響。《穆勒咖啡屋》是在皮娜經歷生活的種種後,以舞蹈劇場做出對愛和孤獨這個問題的答案。這與瑪麗·維格曼的一句話不謀而合:「舞蹈最崇高的終極目的只有一個通過身體展示的這件活的藝術作品,只為了表達內心。」表現主義有兩個特點:抽象、有暗喻。

皮娜就是將自問、自省的解答暗藏在作品裡,這樣的暗喻同樣刺激著觀眾們。眾人看到抽象、陌生化的舞蹈且能夠深深挖掘出皮娜的主旨,這樣的精神核心刺激著觀眾們自覺地思考。皮娜的舞蹈讓人不安,讓人害怕。因為她的作品觸動並傷害了人類所有的假面。人都是渴望真實,但當真實真的暴露在眼前,又捂起雙眼的動物。

皮娜是從「為何而動」出發去舞蹈,還有許多舞蹈家是從相反的方向「如何動」出發的。這兩種類型在中國諸多現代舞作品中都用體現,北現的高艷津子和陶冶的陶身體就是這兩種不同形式的中國代言人。高艷津子企圖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精神核心,以身體作為媒介為更好的表達意圖;陶冶則不然,他將注意力放在了身體上,他追求的是有多少種可能可以在身體上一一呈現。陶身體的「身體「已經將意義二字弱化,在他的舞蹈中,身體就是動態的體現,是審美的最終對象。兩個人都是中國現代舞的領軍人物,到底是應該走精神領域之路,還是欣賞身體無限可能的路,仍然需要思考和時間。但是,正是在這種差異中,中國現代舞才能改變多年前畸形、落後的發展趨勢。爭議帶來發展,讓我們從思想文花上反思和審視中國現代舞。

四.女性角度

皮娜曾說過她不在意作品中表現的是男人還是女人,她只在意是否能夠為觀眾展示出血淋淋的、殘酷的人與人、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微妙關係。雖然她沒有明確地說過她的作品是為哪個群體而創做的,但從其眾多的作品中,仍可以清晰感受到作為一個女性編導對女性內心的深刻、細膩的感觸和體驗。作品《藍鬍子》並沒有大聲的宣揚女性應該如何,但是觀眾能從細枝末節處感到作品的深刻內涵。讓觀眾在觀看之後不得不去思考男性與女性的關係,不得不讓女性思考在社會中自己的地位和處境。皮娜為女性觀眾提供了一個靈魂安放的空間和出口。

雖然皮娜不喜歡在舞蹈作品中做男人與女人之分,但在她的作品中卻還是能夠明晰地看到男人與女人兩個群體。皮娜的作品總是致力於揭示、為觀眾呈現出人與人、男人與女人之間微妙的關係。在《春之祭》中令所有女性都黯然神傷的祭禮,女性的反抗和掙扎,在男性的眼裡都是無力的。男舞群和女舞群從剛開始的分開隔離,到當獻祭的女子被選出之後,男女舞群的融合。這就像徵著當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區別對待的時候,男女之間是分別抱團的。但是一旦對象變成了弱小的個體,人性的劣根盡顯,男女聚集在一起,早就將剛才的憤怒拋之腦後,只剩下眼前無力掙扎的弱者。

皮娜的女性主義傾向是對傳統思維的衝擊,她用她的方式去表達對兩性關係的理解,並在作品中添加了自己對女性自身的體悟。皮娜用舞蹈表達了她對世界、人類的探索和思考。

結語

最後用皮娜的一段話結束這篇文章:「我沒有什麼審美原則,如果要說有任何原則,那就是要去除所有的美學原則,每一次演出都是審美意義上的歷險。在觀看的時候,人們是自由思考的,不存在什麼固定的原則。當然我自己一直堅持的是,人們在觀看的時候不思考,只思考。我在編導的過程中也會把自己看成一個觀眾,自己深入地去感受。觀眾在我的演出中,並不是被動,而是作品的一部份。」

Dance, Dance, Otherwise we are lo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