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明天別再來敲門 A Man Called Ove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叫欧裴的男人/欧维决定去死

7.7 / 35,407人    116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類類。

2017-02-08 06:53:37

「被需要」與歐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直在讓我「齣戲」的電影。

想到的還蠻多。

先來點無關的再進入主題。

關於瑞典。

也許是喜歡瑞典

電影開頭在十字路口,有個藍黃相間的指示牌、瞬間齣戲...立馬想到了????????宜家。

想想第一次了解瑞典這個國家還是因為當年那首非主流們最愛的歌《be what u wanna be》,要說首因效應用在國家層面也不是不可,那時這個很小很小的國家對那個很小很小的我來說,就是簡單和自由。

對於自己沒有去過的地方,只能憑感覺去想像和填補。找幾個形容詞,就是乾淨、簡單、舒適,自由。

有生之年會去的,要去的。

1、關於老人與工作,需要與被需要。

奶奶去世以後我變得特別喜歡老人。

老人固然也有很多缺點,他們表面上承認自己一把年紀了,跟不上時代了,卻喜歡「倚老賣老」,和他們相比,我們的再多經驗都微不足道,我們急切地想趕超他們,直到自己入土那天可能會發現,哎,未必。我們似乎言語不相通,覺得彼此可笑。

其實我很認可老人是家裡的活寶。因為他們總是不經意間口吐金句,富含哲理,要你耐心品讀,如品香茗,要稍後才能回甘。在若干年後才能恍然回味過來。我們似乎永遠都覺得自己已經不小了,小時候因為不懂事才那麼感覺,大了以後覺得自己年齡到了懂事了卻未必懂事。

記得有個朋友的奶奶快80了,靠安眠藥度過了晚年,有一天晚上她對我朋友說:孩子啊,為什麼我總是長不大。

所以我想如果80歲還不算長大,那人生豈不是永遠在幼稚?又或許,成長從來就沒有完成時態。

晚年的歐維失去了工作。我想起我爸常說,人老了工作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希望自己能有點動靜,不至於無所事事,可以證明白己在社會還能夠立足。

可能那就是所謂人的社會價值吧。

認老其實很難。「老弱病殘」向來被理所當然地歸為一類,病殘是生理缺陷,弱是一種籠統的囊括,老似乎就代表著全部,固然有智慧,但自古以來人們就傾向於保護這個群體,把他們視為了弱者。

大學的時候學校裡面逸夫樓的門衛大爺據說是東北師大中文系畢業的,經常寫詩作賦,還自己出書,才華橫溢。

我很不明白他為什麼要來做這份在當時的我看來沒什麼身份的工作。後來我明白了,對他們而言,工作的意義不再是為了工作本身,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安度自己的晚年,甚至是略帶詩意的生活。不為金錢,而是為度自己。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失去工作對於一個年邁的老人而言,等同於奪去了自己在老伴離去後唯一的精神寄託。

第一次自殺失敗以後我就知道,歐維是自殺不成了。

他的心並非完全對人世了無寄託。

年輕氣盛的我們可能會很反感有人粘著自己,美其名曰:被需要。但是慢漫長大以後,才發現被需要的美好。

以前衣服破了找媽媽,頭髮打結找媽媽,鞋帶不會穿找媽媽,有心事找媽媽......去機場就讓爸爸送,沒錢了就找爸爸要,東西壞了就找爸爸修......慢慢的很多事情我們都學會自己處理了,我們以為爸媽解放了,輕鬆了,以為自己長大了。

有心事的時候我們開始藏著掖著,不再像過去口無遮攔,有啥說啥。

後來我漸漸從那種不再被需要的場景中讀出了失落感。

「明天我送你去機場嗎?」

「不用啦,我自己打車去吧」

爸爸應該如釋重負嗎?好像沒有,倒像是我狠狠地拒絕了爸爸,他的眼神中帶著失落,一種不再被需要的失落,一種做父親的職能被剝奪的失落。

我們能做的很好了,父母就似乎被撂在了一邊。並非我們不要長大,而是對父母而言,孩子成長的悖論就在於此吧。

所以鄰居一次又一次地「冒犯」歐維,總有人不遵守當年委員會立下的規則,總有人在小區的道路上開著汽車,就像把歐維一次次從鬼門關往回拉,hey,歐維,這裡還需要你呢。

在我看來,是被需要感拯救了歐維。

原來我們眷戀人世,也還因為人世需要我們。

歐維對老伴說,現在的人什麼都不會,吃午飯成了最簡單的問題。表面上對魯爾家的暖氣片毫不關心,上吊之前那一刻,他才發現,他腦袋裡回想的還是關於暖氣片的問題。這世上還有那麼多事讓他牽掛,歐維怎麼離開得了。

要餵貓,教鄰居學開車,幫帶娃,維護小區秩序幾十年如一日....

因為「此生無論我們做了什麼,都逃不開人生」

2、關於歐維這個人。

舊物依景,人事已非。

守住斯人,留下她所有的衣物,甚至廚房的格局,還有「我」枕邊的那個枕頭。

他們第一次date有一段對話讓我忘不了:

「為什麼在家吃飯?」

「因為那樣就可以點我想吃的。」

餐廳的味道再怎麼美,似乎總少了點調料,那個調料是家的感覺,熟悉卻不膩味,只為你的味蕾所熟知。

歐維是戀家的,據說臨死時,人會迅速會想起一生的所有,那歐維的時候便是父親和索尼婭。

守護曾經的老房子、收藏那塊大火過後的表、讓廚房的高度、格局始終如一,因為這個滿足你味蕾的地方,自然應該與索尼婭在時無二致才對。

歐維是善良的。大火中救助「愚蠢」的鄰居,收養流浪貓,先把原則立得堅不可摧,除了索尼婭誰都不能再生活在這個房子裡,又自己「傻愣傻愣」地打破原則,收養了這只可憐的貓,連遺囑都不忘交代餵養事宜。

歐維是固執的,帶著傻氣令人發笑的固執。

一開始買花時跟店員無理地抱怨爭執時,我在想:你可以跟後面的阿姨湊一單。沒想到劇情並不這麼走哦...老爺爺,你很可愛哦。

後來關於和魯爾德薩博、沃爾沃、寶馬的比拚也是蠻逗的。魯爾說:「畢竟你不能要求我一輩子開沃爾沃啊」

其實就是一個外冷內熱的老人。

對人對動物一個樣。

但沒想到這個刻板固執的老爺爺對愛情也能有這樣的執念。有點呆有點羞澀但是卻很專一很執著。

沒有如期赴那場生死之約,「多餘」的生命其實也很精彩。

索尼婭才不會怪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