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漫漫回家路 Lion

雄狮/ALongWayHome

8 / 251,741人    118分鐘

導演: 葛斯戴維斯
原著: Saroo Brierley Larry Buttrose
編劇: 盧克戴維斯
演員: 桑尼帕瓦 戴夫帕托 妮可基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凌麥兒

2017-02-09 18:33:45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心中的「家」


不管被動分離還是自然成長,「家」都慢慢會從一個熟悉的地方,變成一個只在心中熟悉的詞彙。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大約三四歲時吧),有一次陪外婆上街買菜,在路上失散,遇到路人問及名字,我從自己的出生年月姓名、到父母資訊、家庭住址向對方一一道來,急得團團轉的外婆試著回家找人時,發現我已經被好心人送到家門口……這事時隔多年還被家人津津樂道。大家除了讚賞「人小鬼大」的我,更多的是後怕:「萬一遇到壞人怎麼辦?」如果就此被拐走,後果不堪設想。

比起當年的我,《慢慢回家路》中薩魯「回家」的路途實在艱辛太多。這是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在火車站與哥哥失散的印度小男孩薩魯,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幸運地被身處澳洲的好心夫婦收養,然而他始終心繫家人,並在成年後透過精密計算和電子地圖查找,奇蹟般地回到了他連名字都記錯的家鄉,成功與母親相認……

與之相似的同類型片推出過不少,兩年前的《踏破鐵鞋尋覓愛》便是一例。如果你單看預告片,或許多少會懷疑此片「乏善可陳」,哪怕飾演成年薩魯的迪·柏特爾(曾主演《一百萬零一夜》)的顏值在這部片中,似乎又抵達了新高度。而在我眼中,《慢慢回家路》最動人的地方,在於細膩非常的細節,和令人無法不產生共情的表達方式。

若沒有前半段飾演小薩魯的Sunny Pawer的演繹,後半段的感人程度一定會大打折扣,這也是著重成年薩魯的預告片顯得沒那麼吸引人的原因。這個年僅八歲的小男孩,打敗超過2000名前去試鏡的演員,成功演活了五歲的小薩魯,「每個眼神都是戲」。

關於小薩魯,有幾處令我印象深刻:開場時他和哥哥在火車上偷煤時的狡黠眼神;發現自己坐上方向不明的火車,在狹窄的通道上傷心無望的眼神;在陌生的站點和人潮洶湧中茫然四顧的眼神;和流浪的小孩之一弱弱對上的「彼此接納」的眼神;險些被騙時悄悄盤算的眼神;在收容所小心翼翼的眼神……觀眾的心,隨著這些融合童真和早熟的眼神,在一個個「打BOSS」的過程中浮浮沉沉,直到他帶著猶豫的眼神走進在澳洲的新家,開始和善良溫和的新父母在餐桌上用英文聊天,才終於安定下來。

成年薩魯的生活看起來一帆風順:去理想的學府求學,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交到有趣又美麗的女朋友,父母為自己驕傲……他性格溫柔而孝順,初相識的人都會為他吸引。然而他心裡始終藏著對家人的牽掛——多年來,他沒法尋找,是以為自己再也找不到;可一旦被人點醒,了解了有一絲生機的方式,就像找到了一個關閉已久的開關,一打開便無法停止。

客觀來說,後半部試圖處理的關係太多:薩魯和女朋友、薩魯和養父母、薩魯和養父母領養的弟弟……時間線也略顯凌亂。但當鬍子拉碴的薩魯終於在即將放棄的時候意外想起兒時玩耍過的地方,當地圖上的距離化成藏在他心裡多年的那條鐵軌路線,而記憶裡的哥哥,在他歸鄉的途中一次次閃回,即使沒有類似經歷的觀眾,也會想起自己失而復得的經歷:當某個你珍視卻以為再也找不回的玩具、再也找不到的卡通片、再也吃不到的食物、再也見不到的人……突然有一天重現在自己面前,那種超越想像的感動,應該會讓人喜極而泣吧。

近鄉情怯。令人感慨的是,找到親身母親的薩魯,早已不會用當地語言和母親交流,而多年來在他想像中拼命尋找自己的哥哥,也早在當天便遭遇意外。那些兒時的美好畫面、融洽的相處,短時間內很難找回,而若要如今的薩魯適應印度的生活,恐怕也並非易事。

或許這和大部份人一樣吧?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回到鄉下被打回原形的阿強翠花,又換上光鮮亮麗的英文名,過起更習慣的生活。不管被動分離還是自然成長,「家」都慢慢會從一個熟悉的地方,變成一個只在心中熟悉的詞彙。像薩魯一樣:即使在新的環境中可以過得很好,卻始終放不下屬於兒時最美好的回憶。就算年月變換、物是人非,只要回到那個地方,便覺得安心。

於我而言,一部好的電影除了能夠「造夢」,還能不動聲色地傳達這樣的訊息:「人生總是充滿不幸的意外,但好在還能收穫溫情的撫慰」。《慢慢回家路》用溫柔的鏡頭和講述,做到了這一點。二十幾年後,當我再次找回童年的外婆家,家裡不再有慈祥的外婆,正如薩魯再也見不到背他逗他的哥哥一樣。然而當他再次走上故鄉的鐵軌,哥哥的音容笑貌依然恍若就在眼前,甚至可能持續對他產生影響。

所有回不去的過去里,都藏著一個令人無法忘懷的「家」,它提醒你在人生最初的時光里,接受過怎樣的善意和照顧,始終作為心理寄託存在著,並陪伴你走完這一生。《慢慢回家路》尋找的是故鄉、是家人,更是薩魯人生中無法割捨的一部份。願人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願人人都有勇氣面對過往的每一段經歷,然後繼續整裝上路。

原文刊於橙新聞: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7/02/01/010049718.s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