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沈默 Silence

沉默/ 沈默(台) / 沈黙

7.2 / 123,073人    161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傑考克斯 馬丁史柯西斯
原著: Shusaku Endo
演員: 連恩尼遜 安德魯加菲 亞當崔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tsakura

2017-02-10 16:24:19

是彼得,也是基督


彼得說:「眾人雖然以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馬太 26:33-34)

羅德里格斯獨處在奉行的牢籠里,聽著受刑人痛苦的哀嚎並把其當作獄卒的鼾聲時,心中反覆默念的不是這一段經文,而是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中呼喚上帝的那一段,他認為自己正在受著與耶穌相同的考驗。羅德里格斯作為神父,有權傾聽教徒的懺悔並寬恕他們,由此代替神行使職責。或許是出於這個原因,無論是在山中忍飢挨餓的時候,被吉次郎出賣的時候,在馬背上游街示眾、被百姓唾罵的時候,還是在監牢中獨自祈禱的時候,他總是用自己的經歷與耶穌的經歷及受難過程類比,有意無意地從福音書中的神子角度思考自己的問題,三番五次背叛他的吉次郎彷彿是他的猶大,而神的沉默則像是對他的考驗。此時的羅德里格斯對耶穌的愛就像是對一個更高更完美的自我的愛戀,耶穌在他心中是個人,有張俊美莊嚴的面孔,讓他著迷。

然而羅德里格斯不是可以死而復生的耶穌。事實上,在去日本的路上,當耶穌的面容浮現在他眼前,三次讓他「餵養我的羊」時,羅德里格斯已經無意識地暗示出了自己真正的身份:滿懷憧憬地前往日本傳教的神父,更類似於受命把教會建造在磐石上的使徒彼得。彼得是福音書中被提及次數最多的耶穌門徒,原名西門,被耶穌賜予了「彼得」(意為石頭)這個名字和天國的鑰匙,也是耶穌復活的見證人之一。耶穌升天后,彼得成為門徒的首領,繼續傳教並建立教會,最後殉教而死。天主教徒認為彼得是第一任羅馬教宗。不過彼得在四福音書中的形象並不是完全正面的,這位漁夫出身的門徒似乎是個暴躁無常的人。耶穌預言自己將受難時,彼得拉著他勸他「萬不可如此」(馬太 16:22),耶穌責難他為撒旦,因為他「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 16:23)。彼得確實是十二門途中最有「人味」的一個,在本文開頭所引的那段聖經後,彼得不僅在耶穌獨自夜禱時跟其他門徒一起睡著了,還如耶穌預言的那樣,當耶穌在公會裡受審時三次否認自己認識耶穌,隨後聽到雞鳴時後悔得痛哭起來。

一開始讀《聖經》時我覺得很奇怪,彼得這樣一個門徒,跟為了三十個銀幣出賣耶穌的猶大做的似乎是同一性質的事,為何竟然成了耶穌的牧人和教會的基石呢?後來我逐漸明白了,即便是出賣耶穌的時候,耶穌還是願意原諒猶大的,猶大最大的罪在於他的自殺,結束生命,就再沒有悔過並作出改變的機會。而彼得在雞鳴的時候哭了,這一刻就是他的新生,他在自責中意識到自己仍然信仰著主,而且從一刻起不再是因為在耶穌的身邊而信仰,是全然自發的、一個人的信仰,只有這樣的信仰才有可能照耀其他人。

羅德里格斯在雞鳴前一刻踐踏基督像,隨後再也不稱自己是基督徒,卻至死將信仰深埋在心,影片在此對原著做了一些改編,使叛教後的羅德里格斯至少影響了吉次郎和自己的妻子兩個人,讓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基督徒,從而使上帝的種子在日本的泥沼中暗自發芽——這些忍辱負重的經歷暗合了彼得的一生。不再為人施洗、不再寬恕他人的羅德里格斯在沉默中為這個國家帶來了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同彼得一樣,踐踏基督像並痛哭悔過的那一刻也是羅德里格斯新生的一瞬。影片裡,幻想中耶穌俊美的面孔消失在黑暗中,現實中只有一塊簡陋骯髒的木板,上面粗陋地刻畫出受難的耶穌。羅德里格斯拋棄的是佔據著自己心靈的那個人形神,而信仰的第一步,就是拋棄「我執」。神既不是臆夢中的形象,也不在腳下這塊木板上,神不在,又無所不在,神在人心。神在人困頓之時沉默,並不是拋棄自己的信徒,而是和他一同受苦。神即人對他人的愛,神不「是」,而化身在每個因愛而行的舉動中,神的痛苦即愛的痛苦——可以說,曾經是神父的羅德里格斯,在拋棄了宗教後才第一次獲得信仰。

踐踏了聖像後,以日本人身份生活在日本的羅德里格斯在吉次郎面前說:「我在做的每件事,我做過的每件事,都訴說著他。」(」speaks of him」)。「他」即神。面對自己的「彼得」——背叛過自己卻從未放棄信仰的吉次郎,再看不到耶穌面容的羅德里格斯再次領悟神存在於自己的所為中,如果說每個人的心中都裝著一個世界,那麼存在於心中的神便是這個世界的創造者和改變者——藉助人的手。叛教的神父,他是彼得,可解救了自己的信徒並將信仰傳達給別人的人,他的心中有基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