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把噗

2017-02-11 05:19:17

感知的失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像感知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攝影機,一個是角色。因而,感知的失效也就有兩種原因:要嘛是攝影機本身設置了一種不介入的視角,從而使得觀眾對影像的真切感知不再可能;要嘛是角色對自身所處情境失去了正常的感知能力。前一種暫且不表,此處只談及角色感知失效的情形,同樣有兩種形式。

在《電影2:時間-影像》一開頭,德勒茲就為我們指出了角色感知失效的第一種情形。在對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後,德勒茲指出時間-影像之所在二戰後產生,是因為戰後破敗的城市環境導致了角色感知-運動的脫節,他們不再能對陌生的情境出反應。感知-運動情境正是產生運動-影像的前提,因而一種建立在純視聽情境中的時間-影像應運而生。

純視聽情境說明角色只能像旁觀者般記錄下所看見與所聽到的資訊,而不能產生相應動作來改變這種情境。這是因為外界環境的巨變超出了個體的感知能力,從而導致的感知失效。相應的,應當還有另一種情形:環境雖然仍舊是熟悉的,但個體自身的感知能力卻發生了改變。即便對鬆散稀疏的日常生活,他也不再能做出相關反應。

這就是發生在《海邊的曼切斯特》這部電影中的情形。卡西·阿弗萊克飾演的李對日常生活有一種無動於衷的無助感,他執行著一位修理工應當完成的工作而不越矩(如影片開頭對誘惑的拒絕)。這並不是他生來就有的個性,而是因為那場意外火災後遭受的重創,從而再沒有能夠回歸到日常生活的交際網路中。

這場導致兩位愛女葬身火海的意外對李造成的影像如此巨大,以致於他的感知體系發生了崩潰,沒有能夠再重建起來。這表現在下面幾處:面對最日常的親情(成為侄子的監護人),不再能肩負並履行長輩應行的責任;面對侄子同學的母親投來的熱情示好,不再能正常地應對;還有面對前妻,不再能應對自如。

對於李而言,感知的失效並非源自週身環境發生的巨變,波士頓依舊是那個波士頓,曼切斯特依然在海邊,氤氳著冷冽的水氣;而是自身感知體系的崩潰,如同加繆《局外人》的莫爾索從內部關閉了對外界的感知。不同的是李的感知失效身不由己,這更增加了整部電影的悲憫意味。

新現實主義電影因為角色對情境的感知失效,從而創造出純視聽影像,《海邊的曼切斯特》中的李因為自身感知能力的瓦解,從而能夠更為客觀地呈現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和具體情緒,從而不至於墜入「煽情」的尷尬處境。影片中看似過滿的配樂其實恰到好處,如此才能彌補角色感知失效後導致的情緒流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