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飛向太空--Solaris [1972]

飞向太空/索拉里斯/星球疏拉利斯

7.9 / 98,628人    167分鐘 | Italy:115分鐘 (unapproved cut)

導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編劇: Stanislaw Lem Fridrikh Gorenshtein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員: Natalya Bondarchuk Donatas Banioni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辛夷

2017-02-13 23:29:51

論《飛向太空》——塔可夫斯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摘自塔可夫斯基日記(1970-1986)

《時光中的時光》(Time Within Time)

——————————————————

在索拉里斯星球上,凱爾文和三十年前去世的妻子再次相聚。這是不是塔可夫斯基講述的唯一一個愛情故事,而且是一種不可能的愛情關係?

影片具有諸多方面,愛情故事只是其中之一。其實,凱爾文在索拉里斯星球上的任務或許只有一個目的,也就是要揭示出,愛他人對所有生靈來說都不可缺少。一個人若是沒了愛,也就不再是人。整部影片的目的就是要證明:人類應該有愛。

這次歷險很像一個科幻故事,它更是一次精神歷險。

更確切地說,這是一個人所經歷的意識中的歷險。我曾經想根據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的小說《索拉里斯》拍攝一部沒有真正太空旅行的影片。或許那會更有意思,但萊姆不同意。

但是,用您自己的話說,太空裡面真正令塔可夫斯基感興趣的,是"從中湧出的人"。這也是擺脫太空旅行的一種方式。

相當正確。

這種太空以及後來《潛行者》裡的潛行區域,它們都是煉獄的某種隱喻嗎?在那個地方,人們只有一個慾望,即改變自我。

我覺得,即便沒有煉獄,生活仍然完全符合這一定義,即改變自我。人類生活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這種改變。為了冷靜,為了撫慰我們所受的苦難,煉獄的存在對我們來說是必須的。不過,我並不否認煉獄可能真的存在......

《電影週二》,法國文化電台,訪談記者羅朗絲·科塞,1986年1月7日。--原注

摘自《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作者:安托萬·德·貝克 (Antoine de Baecque),電影批評家、史學家,法國《解放報》文學版主編。譯者:方爾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