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

只是世界尽头/不过就是世界末日(台)/It'sOnlytheEndoftheWorld

6.9 / 21,341人    97分鐘

導演: 札維耶多藍
編劇: 札維耶多藍
原著: Jean-Luc Lagarce
演員: 娜坦麗貝葉 文森卡索 瑪莉詠柯蒂亞 蕾雅瑟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lix Dazzlin

2017-02-14 07:08:17

在世界盡頭-home,有的是真誠複雜的情感。


壞的故事講情節,好的故事講人,最好的電影去偽存真,把生而為人的複雜真摯的情感,像掰洋蔥一樣一瓣瓣剝開,辣眼睛的同時也辣到了觀眾心裡。這部電影看完了大概就是這個效果。

在開評電影前,先講講多蘭。這是他第六部長片作品,從第一部處女作就緊緊圍繞著主角與母親愛恨交加真摯的不能再真摯深情的不能再深情的親情開始,其後的電影在親情,友情與愛情的界限,同性之愛,跨性別的不可能之愛,三角之愛間做了或深或淺的探索,試圖把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可以言說,可以不言說,語言無法概括準確,略微尷尬撓癢,又撓的很有快感的複雜情感,用電影完整的表達出來。這是他作為一個Film Auteur的自我表達,自我投射與自我憐惜。

再說說坎城(想科普下坎城影展的定位),電影誕生於法國,法國人從電影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就認為這個神奇的第七藝術是在法蘭西的大地上孕育成長的。(美國佬一邊去)再加上法語文化在歐洲亘古至今的流行性和影響力,這種文花上的「優越感」和「高貴感」是深深流淌在法蘭西人民及後世子嗣的血液DNA中的。

坎城影展,法國人對它的定位是「世界電影之窗」,怎麼理解?曾經我問過一位業內資深製片,坎城喜歡什麼感覺的作品?她回答:「坎城是世界電影之窗,是電影藝術創作革新的風向標,法國人通過坎城電影節對作品的選擇,提拔,和影展的持續影響力,將他們的價值觀和文化觀輸出給世界。坎城喜歡的作品類型是:透過一部作品,就能讓我們看到一個世界。一部電影是一個文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窗戶,透過這扇小窗,看到一片海洋。管中窺豹。(其實歐洲三大無論區別多大,其根本定位多少都是這個功能。想做文化菁英) 另外,坎城喜歡Auteur,喜歡敢於堅持自己的理念,忠實於自我情感,表達自己想表達,關注自己想關注領域的作者導演。

多蘭的電影代表的是加拿大法蘭西文化,是法語世界的年輕Auteur,無論從政治因素考慮,影展本身定位考量,和影片完成度來說,提拔鼓勵這樣的導演對坎城影展來說是最符合自身文化訴求的選擇。

回到電影本身,如果你看到開頭男主回鄉的片段,作為一個看過他之前全部作品的觀眾,會有點小失望。覺得:嗯....節奏差不多,還是愛耍個酷,鏡頭剪輯有點太花哨。然後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失望,男主回到家後基本完全舞台劇的場面調度,幾乎沒有一個鏡頭是任意兩個角色同框的,每個人都被大近景特寫牢牢的鎖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封閉著。特別是男主,大量強烈明暗對比下的面部特寫,幾乎讓我們失去對他表演細節的關注(黑的部份太黑,以致於看不清一隻眼的眼神)這麼拍是對的,符合故事需求,但是給觀眾的是沉悶壓抑的觀影感受。說到男主回家進門前那場戲,鏡頭的角度,剪輯太奇怪了,但這種奇怪的不舒服才讓我們跟著角色一起,身臨其境體會幾位角色間的那種多年不見的尷尬和欲語還羞。

更不要提還有人物間大段囉囉嗦嗦,看起來無用的對話。真的無用嗎?特別是馬良和路易聊到給孩子取名那件事,安托萬強烈極端的反應,真的是瑣事嗎?安托萬的動機又是什麼?這個家庭藏著什麼秘密?看到後面我們才看懂前面這裡的鋪墊。

沒錯,電影是從母親和路易在小trailor里抽菸那場戲開始,開放了。鏡頭第一次拉開了,給了一個全景,讓我們看到兩個人物同框,雖然距離遙遠。母親抽著煙,臉上帶著笑容,酷酷的說,是,我是不了解你,但我愛你。我,愛,你。緩慢而堅定,然後笑笑說,把這個寫進你的戲裡吧。這個小細節擊中了我,同為搞文藝創作的人,我父母也有跟我講過類似的話,原來這種父母對孩子所做職業的興趣和驕傲,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隨之而來是電影的打開,男主感受到母親發自內心的歡迎,接納和愛,於是後面出現了不同人物間大量同框,多人物複雜場面調度,回到了一部正常電影裡面家庭場景的該有的場面調度模式。從完全封閉到開放,上一部媽咪里是畫幅的大小切換,這次是畫框景別和調度的多重運用。大開大合。哈哈哈,或許顯得太刻意,但技巧要從屬於故事和服務於導演,重點是服務於導演,對於蘭兒這樣全然自戀的男子,他就愛玩的這麼明顯,這符合他的氣質。

後半段漸入佳境,人物間關係的一步步交代揭露,戲劇張力的釋放,都讓你觀影感受酣暢淋漓,像是憋了很久的屎終於拉出來。哈哈,或許比喻有點低俗,但也是後半段的開,讓你理解了導演前半段的合,都是為了講故事嘛。用的對,就行,愛說人家痕跡重什麼的,痕跡重輕的區別,就是導演風格和導演美學的區分。在這一個層面,就沒有完全的好與不好,只有作為觀眾你喜歡不喜歡,你的口味是什麼。

再說說電影的Back Story,back story暗藏在很多談話的細節里,所以雖然談話沉悶,但你還真的要看得進去,才能get到那些人物背景故事。此處猜測:或許路易是因為初戀情人染得病,或許不是,但那一定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感情關係,也影響了他的一生。他哥哥安托萬怎麼知道他將死這件事的?他哥哥和他的初戀情人又有怎樣的聯繫?當初路易離開家庭是為什麼?這個家庭過往發生了什麼?不得而知,有N多種可能,但那N多種可能指向的人物關係和情感都是一致的,所以你可以放開膽去猜測。好的back story就是這樣,不需要太多,就一點點,留給你想像空間。

說說表演,除了男主之外,其他幾位都超棒。文森特本身是雅痞上流社會的氣質,你讓他演一個普普通通沒啥出息的修東西的男人?屬性上不符,但是文森特做的還是很好,把這個帶有流氓無賴氣質的哥哥演的頗為形象,可信。妹妹也很棒,媽媽也出彩。馬良不用說了,一如既往的好,而且好的不帶痕跡,最舉輕若重。男主角演員夠帥,毫無疑問,但也是因為他的角色其實是最難的,然後劇本留給他發揮的空間並不多,大量逼仄的特寫,而且法式電影的藝術風格和表演調調又喜歡靜水深流,導致他挺不舒服的,可惜? 一個好的電影演員還真是要經得起特寫的考驗,他真的是差了一大截。

但是,重點來了,也就是因為他的表演差了這一大截,而這部調度極乏,更多依靠對話與表演來講故事的電影來說,直接讓其完成度和質量下去了。所以他的表演失敗是直接對電影不夠好看負責的,所以很多負面影評的評價,我也可以部份理解。

最後,表揚下蘭兒,因為是第六部,因為萬眾矚目期待,很多人或許期待你轉型,期待你跳出固有圈子,去尋找新的表達,但坎城讀得懂你,一個Auteur不需廢話,不需向世人證明什麼,就拍自己想拍的,忠實於自我,一個敢於堅持自己拍自己說自己的藝術家,作品會給他回饋。

期待下一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