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梁貳猖獗

2017-02-14 12:19:15

繁星與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按照我的習慣,如果對電影的導演有興趣,我總是會將導演放在開頭聊聊,這次也不例外。
        達米安·沙澤勒,應該是以編劇開啟其好萊塢生涯,在執導處女作《爆裂鼓手》之前為一些電影(多半是懸疑或驚悚類型)寫過劇本,但大多數是與其他編劇一起合寫,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那些電影多半並不出彩。(唯一有些名氣的是《科洛弗道10號》,可那也已經是他出名之後的事了)但當他得以自編自導(一般還包括剪輯)一部電影,將整部電影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時,他如爵士樂指揮家一般精準的鏡頭調度以及敘事能力就會大放光華,令人詫異——順便一提,這傢伙,可是真的愛爵士樂啊。
        目前他的導演作品只有《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都是口碑起飛的佳作,因此本文中大約會出現一些兩者的對比。單從故事表面來看,很難想像這兩部電影是同一個導演的作品,因為《鼓》的故事是那樣的尖刻殘酷,極端的劇情令人窒息,而《愛》則是帶有老式味道的勵志歌舞片。但是兩者的核心,即為夢想而割捨一切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只是前者用了最現實的風格來刻畫,而後者則是以最夢幻的方式來傳達。同時我覺得也是體現了導演的進化——《鼓》是他第一部導演作品,在故事上他還是延續了他過往編劇的黑暗風格,而《愛》是他聲名鵲起之後的作品,可以調度的資源遠多於參加聖丹斯電影節時的小成本,因此他得以嘗試新的電影類型,新的電影風格,以其近乎天才的導演能力(真是別不服,沙澤勒是85年的青年才幹呢),導演出這部刷爆好萊塢,橫掃電影獎的——
La La Land.
There was truth, there was consequence, against you.
A weak defense, then there's me.
I'm 17, and looking for a fight.
        電影最開頭是塞車的高架橋上的一場歌舞戲,沙澤勒通過這場戲給電影定下了勵志歌舞片的基調,也是向觀眾展示了他在《鼓》中未曾展示過的,對大場面群戲的調度能力。同時,這一場戲也直接為介紹主角二人提供了一個雙線敘事的機會。
        女主石頭姐,帶著夢想來好萊塢闖蕩,在咖啡店打工,在閑暇時參加各種角色的面試。她既對未來充滿期冀,又為當下庸庸碌碌的生活感到不滿,厭倦那些交際活動。除此之外,在她內心深處還藏著一顆講故事的心。
        男主高司令,一個不折不扣的爵士樂發燒友,最大的夢想是開一家爵士樂俱樂部,讓爵士樂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比起一成不變的按樂譜演奏,他更希望可以演奏屬於自己的爵士樂,所謂「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創新」是也。
        石頭姐不喜歡爵士樂,高司令說是音樂死宅也不過份。他們倆本無交集的機會,直到石頭姐走進了高司令打工的酒吧,從高架橋上開始分述的兩條線在此處交匯——一個完美的序章。
All my life, I was never there just a ghost, running scared.
Here our dreams aren』t made, they』re won.
        兩人在相識之後很快就熟絡起來,在遊玩的過程中向對方傾訴心中懷抱著的夢想,並相互鼓勵。即便是在石頭姐試鏡失敗之後,高司令也仍在鼓勵她嘗試寫個劇本出來。(順帶一提,試鏡的劇情是高司令提供的自身經歷)共患難是最難得,在相互扶持之下,石頭姐贏得了一個出演話劇的機會——或者說,贏得了一次實現夢想的機會。
        如今細想,兩人從相識到在一起的過程是頗為迅速的,但是又是那麼地合乎情理,其原因大抵是因為他們有著相互裨益的性格:他們心存夢想,但如果沒有高司令的鼓勵,石頭姐不會嘗試去將腦子裡的故事寫出來;沒有石頭姐的存在,高司令只會是一個始終沉溺在自己對爵士樂的執念中而鬱郁不得志的阿宅。他們的存在是相輔相成的,就像陰和陽,就像……
        就像達米安·沙澤勒的兩面。
        我相信,沙澤勒顯然是將自己的一部份分別賦予到兩個角色身上,石頭姐擁有的是他編劇的才華,高司令則承載了他的爵士樂情結。這樣想來,將《愛》看作是沙澤勒的半自傳式電影似乎也無不可呢。
Lost in the city of angels
Down in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I found myself in the fire burnt hills.
In the land of a billion lights.
        除了在電影投入了自己的影子,沙澤勒還借這部電影表達了對好萊塢黃金時代經典電影的致敬。按照導演自己的說法加上從電影中看到的元素,這些彩蛋包括但不限於:《瑟堡的雨傘》、《無因的反叛》、《卡薩布蘭卡》、《雨中曲》、《黑貓》、《繡巾幪面盜》、《八部半》和《城市之光》……而作為一個不稱職的影迷,我能看出來的只有《卡》和《雨》而已……
        當然,作為一部歌舞片,這部電影的存在就是對過去經典的最大致敬。畢竟好萊塢不同於寶萊塢,歌舞片這一類型已不太適合當下的電影潮流,在穿插著歌舞,甚至是以歌舞片段推動情節發展的情況下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並非易事。對於每一段歌舞的編排與設計,對於導演的調度能力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而就我的觀感而言——沙澤勒算得上是得心應手。至少從二月一號到現在半個月過去了,我對於電影的每一段歌舞,都還保留著相對清晰的印象,感受最深的,大約是石頭姐和高司令在星辰之間的那一段了吧,從現實切入到虛幻,借如夢似幻的一段歌舞完成劇情的推進,再輕輕地回到現實……嗯,所謂電影藝術,大抵如此。我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歌舞,也是那個流光溢彩,鋪滿希望與夢想的好萊塢。
The silver of a lake night.
The hills of Hollywood on fire.
A boulevard of hope and dreams.
And streets made of desire.
「A boulevard of hope and dreams」卻也不會是一條好走的路。
        我前面提到,如果沒有石頭姐的存在,高司令只會是一個始終沉溺在自己對爵士樂的執念中而鬱郁不得志的阿宅。他與石頭姐不同,石頭姐是在維持生計的情況下追求夢想,而他是在追求夢想的情況下維持生計,因此他擁有石頭姐缺少的賭上一切的勇氣,但他沒有石頭姐那樣對現實的意識。如果他是孤家寡人,他自然可以獨自承受這種略為困窘的生活,但跟石頭姐在一起,他自然需要更多地考慮到現實的因素,為此他選擇了一條自己不想走的道路。這大概是劇情的最大張力所在:他們因為夢想而走到一起,又為了實現對方的夢想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卻因此失去了感情上的聯繫點。他們曾是彼此在失意時最大的慰藉,如今卻成為了阻礙對方進一步追求夢想的存在——他們並非愛得不夠深,只是愛情與夢想,好比魚與熊掌,總是不能兼得,你甚至不能理解,到底是哪一步出了問題。
Lost in the city of angels
Down in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I found myself in the fire burnt hills.
In the land of a billion lights.
        失去了愛情的石頭姐在話劇表演失敗的又一重打擊之下心灰意冷,離開洛杉磯回到老家,很現實,也很寫實,畢竟更多的人,我們甚至不知道有多少個城市多少個行業里多少的人在夢想與現實交織的羅網中掙紮著,消磨儘自己最後一絲的志氣與堅持,在妥協中過上了平庸的生活。這也讓我想起了國產的《我是路人甲》:兩者都是表現小人物在大時代下的拚搏,都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做選擇題。只是《路》並沒有給出答案,而《愛》是給出了答案的:夢想很殘酷,堅持夢想很煎熬,在達成夢想之前你無法知道是否值得,在達成夢想之後你也無法回頭,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這條路上走了多遠……夢想並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勇氣,夢想只是我們做的一個選擇,也不存在對錯之分,只是如果認定了要達成夢想,那麼唯一的做法,是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對夢想的追逐之中——那裡才是真正的歸宿。
I am home.
I am home.
I am home.
I am home.
        高司令讓石頭姐再一次回到了好萊塢,而這一次,她賭上一切的豪賭,終於贏得了夢想。
        自然而然的,也輸掉了愛情。
Lost in the city of angels
Down in the comfort of strangers.
I found myself in the fire burnt hills.
In the land of a billion lights.
        對於達米安·沙澤勒與他的兩部電影,我是毫不吝嗇我的讚美之詞的,他完全受得起這些讚揚,但這不意味著《愛》會成為我最愛的電影,也不代表我完全認同沙澤勒在他電影中傳達的為夢想而割捨一切的價值觀。更何況,如果電影僅僅是到此為止的話,這只能算得上是一部精湛的,包涵了眾多致敬的勵志歌舞片。是結尾讓電影昇華到一個更高的,可以用「經典」二字來形容的境界。
One life, One love,Live.
One life,One love,Live.
One life,One love,Live.
        在電影結尾,高司令以琴聲描述了另外一個字宙,一個他和她兼得了魚與熊掌的完美結局的宇宙。他們穿梭在好萊塢的經典之間,享受著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在繁星之下舞動……
        一曲已畢,南柯一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即便想通了問題出在哪裡,卻也回不去了。
        唯有釋然。
        台上的他看她一眼,一眼萬年。
        台下的她回他一笑,一笑相忘。
        一輩子,愛這一次,足矣。
The city of angels...
        我想了很久,片名「La La Land」到底應該怎樣譯成中文最好,它指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是直譯,「La La」代表的自然是貫穿全片的爵士樂;
        如果是意譯,「La La Land」指的則是令人夢想成真的LA洛杉磯。
        譯成愛樂之城不能算錯,譯成天使之城、迷失之城也是有其道理所在。
        最終,我的理解是:
        這是繁星之城,「La La」是天上繁星所綻放的光芒,這些繁星來自於不同的地方,他們來到這裡,在這裡生活、掙扎、奮鬥、哭、笑、愛、被愛、為夢想而堅持著,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繁星是人,懷著夢想的人。在這座城成就他們的同時,他們也成就了這座城,他們和這座城市一樣偉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