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拆弹少年(台)/血肉之区
導演: 馬汀贊帝維2017-02-14 18:10:53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13/2017 Lincoln Plaza Cinema, NYC
一篇並不在專業水準範圍內的感性記錄。
我是衝著逆天美顏的德國少年去看的,雖然擊碎這美好只需要爆炸的一瞬間。
二戰後,德軍埋藏在丹麥海岸線的200多萬枚炸彈亟需處理,一群年輕的德國POW被組織成一支拆彈部隊,在毫無憐憫之心的丹麥軍官卡爾的帶領下,前往海灘進行拆彈。這群平均年齡十五六的德國少年,抱著「拆除完所有地雷就可以回家」的美好想像,在嚴酷的環境下進行著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的拆彈作業。
沒有食物,沒有尊嚴,少年們在暗無天日的勞役中勉強支持著,Wihelm被炸傷(並最終死在救護站),雙胞胎Werner和Ernst中的一個嘔吐不止,沒有力氣幹活。團體中最理智、冷靜的Sebastian向Carl求情,後者動了惻隱之心,為少年們帶來(其實是從軍隊處偷來)兩個麵包和一筐馬鈴薯,吃飽肚子,才能幹活。
Sebastian甚至「發明」了方便排雷的簡易工具,能夠提高拆彈效率。Carl逐漸發現這群他視為「惡魔後代」的年輕孩子,只是孩子。他們痛了會喊媽媽,想家了會哭,他們甚至與這場毀滅了自己國土的戰爭沒有什麼關係,就算有,they might have wanted no part of。
Carl的憐憫同情遭到了上級的蔑視。「If you』re old enough to go to war, you』re old enough to clean up your mess.」
轉折點1:發生在雙胞胎之一Werner被一個雙層疊放的炸彈炸死。Ernst衝向自己的胞弟,大聲呼喊他的名字,但是Werner甚至連一點碎片都沒有留下。「Where are you? Where are you? 」
He’s nowhere to find.
Ernst的痛苦使他無法入睡,Carl給他注射了嗎啡,這本應該讓人瞬間安靜的東西並不能安撫Ernst,他喃喃地告訴Carl,要去海灘找回自己的兄弟,「沒有他我無法安睡」。 Carl偷偷的在胳膊上蹭去淚水,告訴他,安睡吧,安睡吧,孩子,你需要休息。(看到這裡哭死了,小正太長得太心疼)
從此,少年們在睡覺時不再像囚犯一樣被鎖在屋裡,Carl拆下了門上的木板,並繼續為他們偷偷帶食物,在清理乾淨的海灘上,一場足球比賽足夠讓這些終日神經緊繃的孩子們放鬆下來。
然後,擊碎美好只需要爆炸的一瞬間。
轉折點2: 陪伴Carl左右的狗狗在撿球的時候被一枚地雷炸死。失去信任的Carl被激怒,他命令孩子們再次檢查已經確定清理乾淨的地雷區,排除隱患。於是,少年們手臂挽著手臂,用身軀築城人牆在白色的沙灘上默默行進,用腳步丈量著這片白色的海灘,這片他們徒手挖開、拆除又歸攏的海灘。
轉折點3: 為Carl提供伙食的丹麥家庭里,有一個小女孩,雙胞胎之一曾經幫她的洋娃娃打過繃帶,這一天,驚慌失措的媽媽哭喊著敲醒了這群她恨之入骨的德國孩子們,小女孩誤入了雷區。全員出動,Sebastian緊張而又快速的進行著排除,慢慢的接近小女孩。這時候,Ernst徑直走入尚未拆彈的雷區,再次幫小女孩的洋娃娃打好繃帶,在小女孩被成功解救之後,不顧眾人的呼喊,Ernst頭也不回的走向雷區深處,跟隨著胞弟的腳步而去。
最堅強的Sebastian也崩潰了。
「-It’s almost over.
-I』ll make it to home.」
不幸再次降臨,一次搬運地雷過程中的失誤引發了嚴重的爆炸,14個孩子裡,最終只剩4個了。他們完成了清理工作,被派上了「回家」的車,然而當Carl得知他們只是被送到下一個拆彈地點的時候,這個丹麥軍官驅車解救了4個孩子,他把他們帶到國境邊界,告訴這些一臉迷惑的孩子們:跑吧,快跑。
影片雖未表現戰爭,但「拆彈」這一主題卻不動聲色地滲透出戰爭的殘酷,尤其是當敘事的承擔者是一群德國戰俘少年的時候,這一殘酷性則體現得更令人心痛。不諳世事的少年想念著回家,第一件事是交女朋友,是喝啤酒,是大吃一頓媽媽做的飯菜。然而地雷無情,年輕的生命在異域以毫無價值和尊嚴的形式消失殆盡。對一個民族的仇恨是否應該轉嫁到年輕人身上?
所幸,影片在殘酷之餘令人難以置信地踐行了一次「成人的承諾」,軍官Carl在影片伊始給了孩子們一個」拆除完炸彈就可以回家「的承諾,並且在片尾以極其羅曼蒂克的方式將僅剩的四個孩子救了出來,送他們走上了回家之路。看到這裡,我想,這畢竟是電影,我願意盲目地沉浸於這不真實的美好。
PS:題目來自於雙胞胎兄弟給自己的小寵物——一隻天牛(大概是天牛科的某種甲蟲吧?)起的名字。這是影片中最美的一個情節。
PPS: 雖然影片是德文的,但是由於我看的是英文字幕並且不懂德語,所以文中引用的台詞也都是英語的。在電影院看了一遍,如有錯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