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辛普森:美国制造/O.J.:美国制造/O·J·辛普森:美国制造

8.9 / 18,806人    467分鐘 (5 parts)

導演: Ezra Edelman
演員: Bea Arthur Marcia Clark A.C. Cowlings David Gascon Robin Greer 彼得海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7-02-14 22:01:13

今年最好看的紀錄片就是這部


整個紀錄片有五集,每集九十分鐘。前四集是晚上看的,最後一集是昨天早上看的。持續五天每天看一個九十分鐘的真實人物記錄的感覺就像是急速經歷了這個人的一生,無論我怎麼選擇,都必須從第一集開始看,看到最後一集結束。

觀看的時候,我以為這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至少是大名鼎鼎的辛普森的一生。但這不是。這部紀錄片就像所有非常優秀的紀錄片一樣,它有安排得當的結構設置,有非常清晰明確的敘事線,有飽含張力的畫面,當然最重要的,它的主角是一位非常非常有料的人物:一個躋身白人名流社會的黑人大明星,在確鑿的多重殺妻和謀殺他人的證據下,被判無罪。

當我把最頂尖的橄欖球運動員辛普森、殺人犯辛普森以及後來急速墮落後的階下囚辛普森合併起來看的時候,我看到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部份。而那也是紀錄片裡最精彩的部份。

第一集:種族「隔離」與超級英雄

六十年代是美國種族問題最嚴重的時刻。同時也是黑人依靠運動在美國公眾舞台上展露頭角的時刻。O·J·辛普森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那是1966年,辛普森19歲,年輕、高大、快速、有力、靈活,讓人眼前一亮。看到他在橄欖球賽場上狂奔的黑白畫面再加上解說,你會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朝氣。

運動場是那樣的綠地,隊員成員只有那麼十幾個,彼此之間的默契與相識靠的就是不斷進攻然後取勝。看見那片綠地,你會覺得那就是所有人的天堂,那是把辛普森與外界黑人族群隔離開的運動天堂。

關於運動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它無論如何都會讓你熱血沸騰。你看見賽場上有血有肉的人在奔跑,觀眾席上激動的滿嘴爆米花的觀眾在搖旗吶喊,彷彿把人包裹在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的神話中。

在第一集的前半段,畫面中是一個冉冉升起的橄欖球明星與他大學時代的教練正在說話。旁白里說:他的教練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級別的球員,所以不想把事情搞糟,總是愛護有加。辛普森這個超級運動員從一開始就站在了非常單純的競爭平台上,橄欖球運動簡直就是他個人的潛力激發器,為他量身定做的運動。

60年代,要是想找到辛普森就只能到運動場上去找。但60年代的大學外頭可不是單純漂亮、讓黑人發揮潛力的地方。就在辛普森就讀的南加州大學的運動場外圍,有馬丁·路德金的死亡,有大量的黑人當街挨揍、人們用搶恐嚇他們、用救護車的排水管子對黑人沖水,過激的奧運會黑人運動員被送回國,隔三差五就有黑人被捕,城市的貧民區里每天晚上都是槍擊聲。

儘管如此暴虐,但南加州大學的運動場裡是一片歌舞昇平的勝利景像。O·J·辛普森就在那裡,一年又一年地衝擊著自己橄欖球生涯的頂峰。60年代,辛普森得到了他的海斯曼獎。不僅如此,雪佛蘭啟用了第一個黑人做廣告,用的也是辛普森。

但為什麼會選他?辛普森給人的印象相當好,他從不回嘴、教什麼就學什麼,回應時也很有禮貌。他有很強烈的自我認知,也知道該怎麼去討好白人群體。他比很多人都更有資質(他長的很帥,而且帥的討人喜歡)和平台(橄欖球與電影事業),他有自己宏圖大志,扛起O·J這塊金燦燦的廣告牌應該一點問題都沒有。他喜歡成為「O·J」這個標籤。他希望自己能一輩子做「O·J」這塊自動廣告牌。

第二集:悲劇的開端

辛普森與第二任妻子妮可·布朗

辛普森與自己種族的關係很複雜。他有錢有勢後便覺得自己可以逃離種族的歷史,成為他想成為的任何一個人。而這個人,就是一個有了妻子仍然在外頭找白人女朋友的人,一個將自己種族群體利益拋之腦後獨自逍遙自在的人。

但不論他被自己刷得多麼白,他還是個黑人。就像紀錄片裡說的:「不論他跑過快,跑多遠,早上起來照鏡子的時候,他看到的仍然是一張黑人的臉。」

他爸是個同性戀,他對此反應激烈,但完全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完全內化在心裡。

我不想用複雜扭曲的人格與墮落的人性來解讀辛普森,一是我無法通過任何渠道了解他目前的私人面,二是我總覺得只用心理學的幾個概念來解釋人的行為太多膚淺。儘管在看紀錄片時,我同情黑人,理解他們的處境,但我理解的處境和同情的人物,都是螢幕上的。我沒有親眼看到過,也沒有與他們並肩受過屈辱,我感受到的一切資訊幾乎是遠距離的、隔著螢幕的、娛樂化的。用我所知的知識和價值觀去評判他們,完全缺乏證據。更不用說用我自己那不健全心理學猜想去解釋一個人了。

人生的起點如此的低(貧民區的黑人族群),父親不僅是一個黑人,還是一個同性戀者。在60年代,該怎麼認同這個事實呢?

辛普森不認同,他給自己鋪了一條新的人生路:像是新生兒一樣,他搬進了白人社區、娶了白人女孩做妻子,過著一種跨種族的成功人士的生活。徹底與黑人族群隔離開來。

他想要的,現在他都做到了。

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讓他整個價值系統崩潰的,是他看見妮可抱著兩人的孩子,坐在一個同性戀身邊,正在跟這個同性戀友人聊天。

妮可是個長期家暴受害者。她被打了很多次,但每次要起訴辛普森時又撤回。儘管她因辛普森多年以來在外沾花惹草而倍感痛苦,但她還是堅守在家中。這裡的原因不難猜測,她沒有工作,嫁給辛普森之前想做攝影師,但嫁人之後很快變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及家暴受害者。不僅她的經濟來源是辛普森,她全家的經濟支柱都是辛普森。

最後兩人離婚了。辛普森看來,妮可並不是要離開他。她桀驁不馴的內在氣質與她幾乎正在他的掌控中卻又時時不在他的掌控之中的恍惚感,就像他的膚色他的出生他父親是個同性戀一樣,是讓他無比暴怒又感到軟弱無力的一環。

他把對其他幾個元素的怒氣連同對妮可的憤怒全都發洩在妮可一個人身上。妮可是唯一一個能讓他多年施暴卻不想報警,依舊想挽回的人。而其他的,他連與之對抗的機會都沒有。可以說他將內心深處的憤恨全部發洩弱者身上。

第三集:種族牌

當一個人發現他想甩掉的東西是與生俱來的東西,自己的種族、自己的根,就可能不得不面對自我分裂。他不願意為自己的種族付出卻不斷討好白人世界,自私自利是註定的。

第三集開始,妮可被殺了。和她朋友一起被殺害在家裡。所有證據都指向辛普森。

這時,被他遠離多年甚至可以說已經拋棄的種族都站出來支持他。堅定地相信他無罪。走到哪裡,哪裡就是突然冒出的黑人。他們聚集在街邊,高喊著「還O·J自由,還O·J自由」。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他們有自己的打算。所有人都有種終於等來了開年大戲的氣質,他們知道這會發生,只是早晚。

所有黑人都經歷了洛杉磯的種族歧視事件或對其有強烈的種族歧視意味的記憶。現在辛普森這件事出來了。他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脫罪,想看到「法律對黑人平民沒有用,我們就看看對他有沒有用!」

如圖上的文字所示,支持他的"自家人"想要的就是這個。

他想要逃避的,如今站出來為他的罪行保駕護航。

他曾經甩開的種族鬥爭的全部遺產,如今落在他這裡,所有人都等著看法律的天平是否會對他起作用。

辛普森的律師團有很多技巧,其中一個就是:為了討好非裔美國人占50%以上的陪審團,他們換掉了辛普森屋子裡的所有他與白人的照片,換成他與黑人的照片。而他很可能根本就不認識那些人。

第四集:大戲開場——刑事法庭

O·J與他的金牌律師團藍西裝那位是夢之隊裡的一把手,強尼·科克倫

手套帶不上的經典一幕:他停了兩週關節炎的藥,讓手疼痛難忍,最後腫了起來,無法戴上手套

如果你不覺得辛普森名氣有多大,這一集裡就知道了。光是知道他早年在南加州大學打過橄欖球的人,就相信他是無罪的。案子審訊的1年里,每天都有人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這個案件上,連正式新聞播報時要插播總統演說,主持人都要先向觀眾抱歉,總統演講剛一結束鏡頭又立馬切回辛普森殺妻案。

所有的娛樂至死、大眾輿論、鏡頭的焦點放大、都讓這場世紀審判遠離了法律與事實,顯得心浮氣躁。沒有人關心妮可的屍首怎樣、家裡是否處理乾淨,整個關注點就在辛普森一個人身上。在他是否被判無罪這裡。

辛普森(Orenthal 詹姆士 辛普森)1947年7月9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因名字簡寫為OJ而得到「果汁先生」的暱稱。辛普森原是美式橄欖球運動員,被譽為橄欖球職業比賽史上的最佳跑鋒,絕對的超級巨星:6屆職業碗5次All-Pro,萬碼俱樂部,1屆MVP,1屆最佳進攻隊員,4次沖球王,入選70年代最佳陣容。在1973年,辛普森創下記錄,成為在一個賽季中帶球衝刺超過2000碼的第一人。1985年,辛普森入選美國橄欖球名人堂。從職業球賽中退役後,辛普森成為擔任電視體育評論員並從事演員工作。

讀完以上的介紹,就明白為什麼辛普森能夠有與其他黑人不同的待遇了:1995年的他腰纏萬貫。

在長達一年的審訊中,他花掉了3000多萬美金。每天律師費就是5萬美金,一個美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這麼多。而且他隨時隨地都可以掙錢,就連在監獄裡也可以靠簽名淨掙300萬美金。

如果他是個中場階級,是沒機會翻身的。

辛普森案過去了20年,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傳奇。人們把它拍成電視劇集、紀錄片,寫成各種各樣的故事。就像辛普森自己說的:「順暢的人生沒有起伏就難以成為傳奇」。這個故事中,總有買點可挖,總有新的視角可設。

第五集:尾聲與報復

宣佈無罪的那一刻,連理髮店裡的阿姨都站起來歡呼,街上的黑人手舞足蹈。政府請來騎警,以防聚集在法院外的大量人群發生暴亂。被殺的兩人中有一人是妮可的朋友榮。他的母親當場痛哭。有多少黑人感受到了報復的喜悅,就有多少白人痛哭與震驚。

一年之後,做了充足準備的被害者家屬把辛普森告上了民事法庭。這一次,沒有大眾過度關注,沒有攝影機的監視,一切又回歸到正常法律的框架下。這次辛普森坐上了被告席,律師可以翹舌雌黃地交叉盤問他了。這次的陪審團以白人為主。這次判決讓辛普森付出了3300萬的罰款。他必須繳納他的所有財產和物品,包括他的獎盃。

就在這時,盜竊開始了。他的海斯曼獎盃被經紀人拿走,各種私人物品散落到各個拍賣行。而辛普森在唾棄他的鄰里間打高爾夫球,逃避現實。他以為無罪釋放後就可以回到過去——回到他融入白人社區最開始的如魚得水的那一刻,但他錯了。

一切回到了原點。他搬到了弗羅里達,在那裡做一些小混混的頭兒。泡妞、吸毒、扮演小丑,在街邊販賣橘子。過著類似少年時代小混混式的生活。

當我看到他在街邊買橘子、扮小丑,空間中飄蕩著一股子疲倦又無能無力的氣氛,我覺得這不該是結局。鏡頭不斷在他年輕時的輝煌時期和現在的老態醜態之間切換,我不能說我一點觸動都沒有。我不能用「哦,一個人的墮落是急速的」來了結我五天以來看到的所有經過。任何人都不可能嘗過他這種」史詩級的墜落「。

2008年,他因搶劫再次入獄。

這次是小混混們設計他並出賣了他。

在宣判席上,法官把陪審團留到了午夜,特意在他宣判無罪13年後的同一天宣佈判決結果。一個最多判兩年的搶劫案,總共判了33年刑期。紀錄片上也說了,那33年也回應了當年的3300萬的罰款。說這是白人的報復也不為過。

這就是完整的故事。或許不是最完整的。現在辛普森正在監獄裡服刑。他還沒死,但人們已經將他的人生經歷看做一個經典「黑色美國悲劇」的範本,加以反覆演繹。

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我也在想或許這不是個狗血故事。它是一個人的一生,很「辛普森式」的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有沒有反應了他的部份人格?在看片子的整個過程中,我看見了他的經歷,他暴怒的時刻,血濺庭院的時刻,但我們從未走進過他的內心,洞悉他的全部想法。我一直在問:如果真的擁有了這樣一種人生,我會被扭曲成什麼樣的人?

第五集結尾的時候,辛普森說了這樣一句話:我不知道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我曾有過很棒的生活,我曾經對每個人都很好,儘可能讓每個人都活好又開心。我感覺到了我內心的善意,可如今我心裡什麼都沒有,空蕩蕩的。我想留一些話給大家,請記住我還是那個賽場上的「電流」,那個螢幕上的「果汁先生」。請記住我美好的一面。拜託了。

紀錄片開始的部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