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漫漫回家路 Lion

雄狮/ALongWayHome

8 / 252,081人    118分鐘

導演: 葛斯戴維斯
原著: Saroo Brierley Larry Buttrose
編劇: 盧克戴維斯
演員: 桑尼帕瓦 戴夫帕托 妮可基嫚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renaPang

2017-02-15 01:20:16

但願每個走失兒童都那麼幸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篇很負責任的影評。

「知曉一個社會的靈魂,就看這個社會對待孩子的方式,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納爾遜•曼德拉
 

《雄獅》於2016年9月10日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截止目前共獲得了74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劇情片提名,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四項提名。這部獲得了那麼多提名的影片卻是導演加斯•戴維斯的處女作。
 

影片IMDB評分8.0,豆瓣評分7.2分。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印度的5歲小男孩Saroo,在一次和哥哥去幹活的夜晚在火車站不小心與哥哥走散,他被火車從印度帶到了孟加拉國的加爾各答,在那兒的街頭流浪了幾個星期,之後被送進一所孤兒院,並被澳洲的一對夫婦收養。25年後,他開始憑藉隱約的記憶,用谷歌地球去尋找過去的家,就這樣,用滑鼠點點點,點回了自己的故鄉!Wow,It’s amazing!(真實事件中的主人公,真的是用Google Maps找到了自己的家。)
 

影片前半部份對於印度社會生活再現幾乎是紀錄片式的呈現方式,真實還原了印度貧窮階層人民的生活現狀。後半部份澳洲的戲份相較於前結構比較鬆散。時間線用了太多「一個月後」「一年後」「25年以後」這樣的字幕進行交代,讓影片有一定程度的斷裂感。Saroo與女朋友的感情線也略顯單薄,存在價值較低。導演心太厚,想呈現多個人物、多個親密關係,其實,在有限的時間內(120分鐘內)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桑尼•帕沃
扮演小Saroo的小演員桑尼•帕沃 (Sunny Pawar)今年8歲,是從印度全國範圍內的學校裡的2000個候選者中挑選出來的。
 

導演第一眼看到Sunny的時候,就覺得這就是我要的小男孩。作為主角Saroo的表演,可圈可點。可打滿分。年紀那麼小,卻絲毫沒有鏡頭感。所謂鏡頭感是指平面模特或播音主持人雙眼看向鏡頭的習慣,對於這些職業的人來說,鏡頭感很重要。但對於演員,不自覺地找鏡頭的習慣卻會帶來負面影響。Sunny在整個過程中卻表現得如此自然。
 

片中, Saroo逃離了人販子的魔掌,躲在大橋邊的破舊的船體中,回憶自己與母親一起勞動搬石頭的往事,小小的Saroo躺在冰冷的碎石子地上,用黑黑的小手將一粒粒碎石子裝入小船一樣的容器中,嘴裡念著「好孩子,好孩子,好孩子……」這是幫媽媽勞動時,媽媽經常表揚自己的話。彷彿這個重複的動作可以將他帶回媽媽的身邊一樣。


 Sunny稚嫩的童音也極富感染力,代入感很強,觀眾很容易就沉浸到其中。
 

Sunny用印地語標註的方式來學英文的。他最想扮演的角色是《印度超人》(Krrish,2006)那樣的超級英雄,如果以後不能繼續表演了,他希望成為一名警察。他還是世界摔跤比賽的超級粉絲。

妮可•基德曼
 
妮可基德曼作為一名極為成熟的表演者在片中獻上了她的骨灰級演技。有人說她的表演不露痕跡,甚至讓你感覺不到她這個角色的存在,本秒覺得,這應該是對演員最高的褒獎,你幾乎察覺不出她在表演,但她的表演又那麼得不可或缺。
 

Ganesh Talai
 
Saroo的故鄉Ganesha Talai是印度中西部地區Madhya Pradesh邦的城市Khandwa周邊的一個類似小縣城。近幾年因旅遊、製藥、基礎設施建設迅速發展。現已成為印度第二受外資青睞的城市。各位童鞋可以腦補為它相當於我國四川省的一個小縣城。小Saroo將ganesh talai誤念為ganes talay,導致他25年來一直沒能找到他的家。

印度拐賣兒童問題現狀
 
並不是每個走失的印度兒童都能像Saroo一樣幸運。印度官方數據指出,印度每年有9萬兒童走失,實際情況比這個數字還要糟糕。在印度,每6分鐘就能走丟一個孩子,有些甚至是飛車搶奪式的拐賣。被拐賣的孩子大多被賣去勞動密集型的工廠或家庭作坊,徒手勞作,有的被迫乞討,還有一些被賣去做性交易,或者嫁給他人。有時候,被拐孩子的父母可以花錢把孩子贖回來。
 
拐賣兒童問題之所以如此嚴重,究其根源是印度社會對於廉價農業勞動力的貪婪需求。比如,有的孩子白天勞作,要給水牛洗澡,餵食,撿牛糞便,晚上會被捆綁雙手雙腳,以防他們逃走,每天只吃一頓飯,而且是殘羹冷炙。這些孩子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令人震驚的是,有的孩子是被親生父母賣掉的,這些父母認為人販子 「孩子會受到很好的照顧,並且會經常寄錢回家的」的承諾是真的。
 
國際勞動組織公佈的數據是全球有550萬的兒童被賣於做苦力,而印度政府給出的數據是500-1200萬的兒童被迫從事苦役勞動。2012年印度頒布禁令,禁止雇用14歲以下的兒童。在印度法律規定14歲以下的兒童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只有14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工作。但這個規定對於大部份貧窮地區就如白紙一張。

陳可辛2014年的作品《親愛的》將鏡頭的視角轉向了走失或被拐賣兒童的父母。多線敘述,展現了這個特殊的群體的情緒狀態和生活狀態。全程鋪滿淚點,演員演技也在線。同樣探討兒童拐賣問題,用不同的手法呈現,不像《雄獅》聚焦於走失兒童本身。
 

現在,中國每年也有很多的孩子會走失或者被拐賣,公安部也搭建了全國失蹤人口資訊系統,民間也有很多組織在致力於尋找走失兒童的公益工作,例如中國最大的尋子網站「寶貝回家」,登記的資訊有數千條。

就像《雄獅》中Saroo所說的:「每當想到我的哥哥和母親一復一日尋找我,你能想像不知道我在哪兒他們會有多痛苦嗎?25年了,我卻在優越的生活中迷失自我。」每當你享受家庭的溫暖,和親人依偎在一起時,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家庭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在哪兒。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感恩並珍惜和親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再次奉上彩蛋一枚~!



長按二維碼關注兩秒公眾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