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萬幀電影

2017-02-15 04:12:56

沒想到這部愛情電影還引發了種族紛爭


很多人把這《愛樂之城》視為2016年最優秀的電影,誠然,不管從評分還是獎項上來看,這部片子的確擔得起16年最佳。
IMDb8.5。


Metascore 93。


豆瓣8.7。


就電影本身而言,基本上海內外一致好評。
 
據統計,差不多半年時間這部片子拿下了85個獎項和近150個提名。
 
奧斯卡14項提名領跑,追平《鐵達尼號》曾經創下的記錄。
 
雖然16年的確少有驚世之作,但驚艷之作還是有的。
 
《愛樂之城》
La La Land


故事發生在好萊塢,艾瑪·斯通扮演了一名不得志的演員兼編劇,白天在華納兄弟製片廠的一個咖啡店裡當店員,一有機會就翹班去試鏡,但結果大多令人失望。
 
瑞恩·高斯林飾演的塞巴斯蒂安是一個音樂人,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夢想是開一家爵士樂俱樂部,振興爵士樂。但現實並不能盡如人意,為謀生計,塞巴斯蒂安只能在餐廳做現場演奏,並且只能彈奏餐廳經理規定的曲目。
 
兩人幾次偶遇之後正式結實了對方,並且開始交往,兩人一邊相互扶持著接近夢想,一邊還要經受感情的考驗。
 
影片首先是一部歌舞片,音樂和舞蹈元素比比皆是,一開場就在洛杉磯已經常堵車著名的高速公路上來了一段四分鐘的長鏡頭歌舞。
 


雖然相比一些青史留名的長鏡頭,這四分鐘的演繹顯然不能稱得上神作,但作為歌舞片,這一段歌舞編排加上鏡頭調度,還是很有看頭的。
 
男女主角的歌舞表現也毋庸置疑。
 
艾瑪·斯通本身就常在百老匯混,歌舞一流,高司令舞蹈也是有童子功的。兩人開拍前三個月就開始練習舞蹈動作。(想想天朝的摳圖大戲就覺得諷刺)
 
歌舞片的音樂元素要融入到表演的情緒當中。Summer印象最深刻的兩場戲是室友拉米婭參加派對之前和米婭與塞巴斯蒂安在山頂鬥嘴。
 
前一場除了調度非常厲害,最要命的是把石頭姐拍得美極了,活脫脫四個好萊塢追夢女孩。

第二場則從歌舞里看到了兩位主角剛萌發出的愛意,也是甜的不行。

為演好一名鋼琴家,高司令更是死磕自己。略懂鍵盤樂的胖友都能看出,高司令的手壓根不是一雙適合練習鍵盤樂的手啊,導演也為此頗為頭疼。苦練三個月之後,高司令的成果甚至超出了導演預期。
 
最終片子裡所有演奏戲份,高司令都親手上陣,雖然在觀感上高司令不適合鍵盤樂的手有點齣戲,但這份敬業精神,任誰看了都不得不佩服。


除了歌舞元素,片子的美術也極為驚艷,這得歸功於導演和美術執導的想像力。
 
逛著街就逛進了梵谷的畫作當中。


星空蔓延到了四週,倆人直接在星空裡起舞了。

平時的場景也運用了好多瑰麗的顏色,顏色本身其實有點奇怪,但組合起來就非常漂亮了啊。



其中還大量運用了舞台劇的元素。
 
片中多次為強調主角把背景直接調成黑色,單給主角打一束光,


還有直接把舞台搬上大螢幕的場景。

由此觀之,作為一部情人節電影,《愛樂之城》是遠遠超越及格線的。
 
如果延伸開來深挖影片內涵,還不得不提到最近由一篇影評引發的罵戰。
 
《愛樂之城》無疑已經大獲成功,但成功的背後仍然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借用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為題的影評在Paste Magazine發佈後,激起了讀者的激烈罵戰。
 
評論者以及讀者對電影不認同的地方在於,兩位白人主角的藝術路線都是主打復古風格的,瑞恩·高斯林飾演的角色甚至有言,懷舊怎麼都不過份。
 
電影本身也會讓人想起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弗雷德阿斯泰爾和琴傑羅傑斯的美學,以及好萊塢經典歌舞片。評論認為導演藉此片表達了對舊好萊塢的渴望,甚至用米婭床頭掛有英格麗褒曼的巨幅海報說事兒。


這就讓影片打上了有「白人優先」論的嫌疑,說白了就是認為導演在懷念上世紀白人尚擁有特權的年代。在「後大選時期」,這個觀點的提出無疑點燃了從移民到原住民以及有色人種的憤怒。
 
而實際上真的如此嗎?Summer認真思考之後覺得事實可能未必是這樣。
 
縱觀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職業生涯,《愛樂之城》是他第二部獨立執導的長篇作品。從第一部《爆裂鼓手》開始,他就在講追夢的故事。根據採訪,導演年輕時就對音樂和演藝事業有著持續不斷的追求,所以很大程度上,前兩部作品都是導演本人的獨白。
 
影片的確給人非常強烈的懷舊感衝擊,但無論是從美學還是從敘事,與其說是致敬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大師,Summer卻覺得片子更有伍迪·艾倫的風範。


儘管在衝突製造和人性的挖掘上,《愛樂之城》尚不能和伍迪·艾倫相提並論,大都市裡的失意人、復古的街道以及突如其來的情緒變化,影片面兒上的形式容易讓人聯想到《雨中曲》之類的經典歌舞片,氣質卻和《午夜巴黎》、《咖啡公社》何其相似。
 
因為是以好萊塢為背景,因而多民族多文化這個梗是繞不開的。
 
好萊塢的建立就是以民族、文化融合為前提的。評論說米婭床頭的海報暴露了角色對好萊塢舊秩序的懷念,而海報上的英格麗褒曼恰是一位原籍瑞典的外來美人。
 
儘管影片設定由一個白人音樂家來飾演爵士音樂拯救者,實在脫不了美式英雄主義的嫌疑,還讓一個黑人組成的流行樂隊扮演了爵士樂的摧毀者。但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黑人創造的文化是有可能征服白人的。


按評論者的邏輯,《海上鋼琴師》中1900和爵士鋼琴王斗琴,爵士鋼琴王落敗也是「白人優先」思維囉。
 
影片中也不乏其他民族的元素。開篇長鏡頭當中的靈魂樂樂手、鬥牛舞女郎、hipop舞者,Summer猜米婭蜜色皮膚的室友也一定有異國或者原住民血統。
 
因而強說影片在種族問題上存疑,Summer認為是有失公允的。而導演本人作為自由時代成長起來的美國八五後,並沒有「白人優先」時代的生活體驗,面對這些指控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但無論如何,一部真正的好電影是能夠傳世的,出於政治立場因素的一時豪言卻會消散在時間裡。

文 | Summe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