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ex_L

2017-02-15 06:27:26

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柳青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被路遙引用在《人生》的卷首: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通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是很誠懇也很真實的一段話。今天趕在國內上映的第一天去看了《La la land》,電影結束後,無端想起這段話,也想起了另一部音樂片,愛爾蘭電影《Once》。

《La la land》應該是最近最富盛名的電影了,奧斯卡十四項提名,金球獎橫掃七項大獎,導演的上一部作品《Whiplash》大獲成功,在國內又恰好趕在情人節這麼一天上映,不免讓人在對它抱有期待的同時也有些擔心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但它終究並沒有令我失望,我在電影院中一直坐到燈光大亮,演職員表放完才離開,甚至還想再刷幾遍。

然而它其實並不是一部以劇情取勝的電影,或者說在電影發展了一小部份的時候就幾乎已經能猜到結局,演員也不像上世紀的好萊塢歌舞片一樣是專業舞蹈演員出身,這也成了它令許多人詬病的一點。可是不管它有多麼的「俗」,至少,它真切地感動了我。

電影的名字La la land在英文中的本意是:

Los Angeles or Hollywood,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life style and attitudes of those living there or associated with it. A fanciful state or dream world.

既是洛杉磯的別稱,也有夢幻世界的意味。而影片的氛圍也確實足夠夢幻,高飽和度,高對比度。女主角穿著鮮艷的裙子翩翩起舞,男主角開著車在Los Angeles的陽光里穿行,人們在這裡相遇,相愛,一切都美好得那麼合理。

電影的開場便是長達五分鐘的歌舞,在高速公路上一場漫長的堵車中,一位黑人女士推開了車門,開始歌唱並舞蹈,然後,一個人,兩個人,更多的人加入了其中,人們載歌載舞,在高速公路上開始了一場狂歡。陽光明媚,生活充滿熱情。正如歌曲的名字,《Another day of sun》,使人想起生命中那些充滿陽光,無憂無慮的日子。

此後開始逐漸進入劇情,導演將影片分成了五個部份,以四季的循環命名:Winter-Spring-Summer-Fall-Winter。也像徵著男女主角感情和事業的變化。

Winter:女主在咖啡店打工,業餘時間參加電影的試鏡,可是一次次失敗。男主落魄至極,曾經心目中的爵士聖地變成了一個森巴舞小餐館,他只能按照店老闆的要求演奏《小星星》。在他壓抑不住自己的感情,即興演奏了一曲爵士後,得到了老闆的一句「you are fired」,家徒四壁,落魄至極,被前女友譏諷「連鎖也換不起」。女主參加完派對發現自己的車因為違章停靠而被拖走,只能一路走回家,路過小酒館時聽到了男主角彈琴,於是進去,剛想和男主說話,就被剛剛被解僱的男主撞到了一邊,只能將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兩個人在彼此最落魄的時間相遇了。

Spring:男主和女主在一次派對上再次相遇,女主要求男主所在的樂隊演奏I run,男主說,這是對一個嚴肅音樂家的侮辱。派對結束後,兩人在山頂看著夜色下的LA,聊著美好的星夜,舞蹈並且歌唱,嘴裡唱的明明是我對你一點興趣也沒有,可眼中的溫柔幾乎要溢出來。兩個人逐漸熟悉起來,女主告訴男主她大學上了兩年就退學追求演員夢,男主也向她解釋了自己的爵士夢想,兩個人的愛好並不一樣,可他們都是在追逐夢想的人。男主邀請女主去看電影,而女主卻被男朋友要求去出席和哥哥的晚宴,終於,她逃離了,她逃到電影院,和男主一起看電影,他們緩慢地向彼此移動手掌,終於,十指相扣。而後兩人開車去了山頂的博物館,他們在星空中舞蹈並親吻,場景不真實卻極度唯美,在浩瀚的宇宙中,此時此刻,只有我們兩人相愛。

Summer:兩人的感情到了高峰,他們一起在陽光下奔跑,舞蹈,歌唱,遊玩,如膠似漆。女主開始自己創作劇本,男主大學時的朋友邀請他加入一個爵士樂隊,使他有了穩定的工資。他的朋友對他說:「別再如此保守了,你喜歡的那些人,他們是革命者,可你這麼保守下去,怎麼革命?老年人確實喜歡曾經的爵士樂,可是年輕人呢?孩子們呢?」於是男主終於加入了樂隊,他們名聲大噪,出唱片,接受採訪,巡迴演出,男主在台上的節奏中敲擊著鍵盤,台下是擁擠的人潮,而女主轉身離開。

Fall:巡演前的男主為了給女主一個驚喜,在家為她準備了晚餐,可兩個人產生了分歧,女主質問他:你是否喜歡你現在做的音樂?你是否還記得曾經開個爵士酒館的理想?而男主也對她吼道:是你讓我這麼做的,我現在有了穩定的工資,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於是女主憤然摔門離去,只留下男主對著烤箱中烤糊的蛋糕。而後男主因為要和樂隊拍照錯過了女主的戲劇演出,她的演出失敗了,觀眾寥寥無幾,於是她決定放棄自己的理想,回到了家中。可男主接到了製片人的電話,邀請女主去一個「Huge film」的試鏡,於是他憑藉著女主曾經對他說過的資訊找到了女主的家裡,並且說服了她去試鏡。女主成功了,得到了去巴黎拍攝電影的機會,而男主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在女主離開以前,他們坐在山頂的樹下,女主問:那麼我們的關係到了哪裡呢?而男主告訴他,兩個人都該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Winter:時間線到了五年以後。女主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得大明星,有了丈夫和孩子。在她和丈夫沿街散步時路過了一家傳出爵士樂的酒吧,於是他們走了進去。是了,正是男主曾經和她說過的夢想,連招牌都還是她曾經設計的那個,酒吧裡的裝飾都和他們曾經說起的一樣,男主和他的樂隊即興演出,店內坐滿了熱愛音樂的賓客。女主和丈夫一起坐到了第一排,正滿腔熱情地介紹樂隊成員的男主看到女主的瞬間愣了一下,而後無言地走到了鋼琴旁,談起了兩人初次相遇時的曲子。伴隨著鋼琴聲,整部電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蒙太奇出現:男主初次遇見女主時緊緊地抱住了她,兩個人旁若無人地親吻。而後兩人一起生活,旅行,男主陪女主試鏡,女主陪男主做音樂,兩個人有了孩子,一起慢慢變老,在陽光下的樹蔭中親吻,在好萊塢的影棚下舞蹈,舞蹈,舞蹈……可這一切只是男主角的幻想罷了。當一曲終了,女主的丈夫問她,是否還要再聽一首,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不,我們得走了。」當女主走出門前的一刻,回頭看去,看到眼含淚光的男主對她笑著點了點頭。

這並不是一部喜劇,可它如此真實。相愛的人並不一定會在一起,除了愛情以外,人們還需要夢想和麵包。然而其中的愛情也是如此地真摯感人:當男主問女主不是不喜歡爵士樂嗎時,女主回答道:「我曾經不喜歡,可是因為你,我喜歡了。」在明媚陽光下的舞蹈,為了給心上人一個驚喜而在家精心準備的晚餐,星空下跳舞時的口是心非。喜歡就是喜歡,如此直接。可是並不需要強求在一起,你有你的事業,我有我的事業,於是男主要進行全國巡演,才有錢開酒吧,女主要去法國拍電影,才不辜負自己這些年追求的夢想。

二手玫瑰有一首歌叫《採花》,其中有一段歌詞是這樣的:

從前的理想看來挺可怕的

愛情能當飯吃會更偉大呢

為了能有個新鮮的明天

你再也聽不懂你說的是啥

沒錯,愛情固然值得歌頌,可麵包也同等重要,夢想更加重要。在生活的重壓之下,能夠仍然保持夢想已經不易,還能有愛情,則是足以讓人感激的幸運了。

所以說這是部很真實的電影,在女主成功之前,她的經歷與我們都如此相似,正如她崩潰時對男主喊道的:我的試鏡會因為別人想要一個三明治而被打斷,在我哭的時候別人在笑,其他候場的人都和我一樣厲害並且還長得比我好看。辛辛苦苦寫出的劇本,結果並沒人看,準備去試鏡,結果被打工的經理要求加班……這不正是一個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嗎?在看膩了超級英雄,看膩了政治隱喻,看膩了無聊的喜劇後,這般普通人的生活、掙扎、不完美的戀愛和夢想反而更加能觸動人。

此外,電影這種分章節的形式,使我想起了一部香港的老電影《十二夜》。或許這樣的形式被很多的電影所採用過,可孤陋寡聞的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依然是這部並不算很好的港片。影片的情節也很簡單:每一次愛情都彷彿十二個夜晚,從相識到熱戀再到爭吵到分開,電影的開頭與結尾形成了一個循環,結束了與這個人的第十二夜,開始與下一個人的第一夜,與這個人的第一夜,也不過是十二夜的循環。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給我留下如此深的印象,大概還是當年尚且年輕的陳奕迅開著車在高速公路上唱著歌去找章子怡,卻因為爆胎而只能孤獨地蹲在路邊的那個鏡頭如此孤獨:昏黃的路燈,沒有車的高速公路,和見不到的愛人。而《十二夜》的主題曲也同樣動人,是林夕作詞的《黑夜不再來》:

如果將街燈的光線代表真愛

或者熄燈了會更發現你存在

如果日落西山燈光普照麻木了

蒙住這雙眼令黑夜再來

誰叫我這樣活該

綁起雙手給你愛

愛到兩腳浸沒在大海不懂再走開

熟悉的想講再會

陌生的都很匹配

難怪我永遠懷念飛灰

如果將香菸點給我代表深愛

或者煙熄了會更震撼與期待

難道討好我等於鼓勵我去歧視你

一手將心摔下來

嫌棄你想再會

被丟低想反悔

誰叫我要靠別人待薄才配

熟悉的想講再會

陌生的都很匹配

難怪我永遠懷念飛灰

如果一呼氣一吸氣代表相愛

或者淹死我會更發現你存在

如果日夜一起想不起我曾被愛

難道分手會令感動再來

誰叫我這樣活該

綁起雙手給你愛

愛到兩腳浸沒在大海不懂再走開

熟悉的想講再會

陌生的都很匹配

難怪我永遠懷念飛灰

嫌棄你想再會

被丟低想反悔

誰叫我要靠別人待薄才配

熟悉的想講再會

陌生的都很匹配

難怪我永遠懷念飛灰

如何不後悔

同時,電影最後男主想像中兩個人過完一生的蒙太奇也與《Jeux d』enfant》中的蒙太奇如此相似,兩部電影情節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樣是多年沒見的舊日愛人,同樣有著各自的生活,不過在我看來,《La la land》是更成熟的愛情。而《Jeux d『enfant》則有著孩子般的稚氣:男女主人公在十年後再次相遇,選擇放棄家庭,一起在水泥中自殺。這大概是法國人和美國人的不同了。同樣是在飛速閃過的蒙太奇中度過一生,《Jeux d』enfant》留下的是水泥中緊緊相擁的兩具屍骨,而《La la land》則是遺憾過後繼續自己的生活。

最後,我還想提一下同樣是小成本製作,獲得了第八十屆格萊美最佳配樂的《Once》:

落魄的男女主人公在都柏林相遇,男主是個以維修吸塵器和賣唱為生的歌手,女主則是呆著孩子和老母親生活在都柏林的異鄉人。女主被男主的歌聲打動,可在他提出一起過夜的要求時嚴肅地拒絕了他。第二天男主找到女主並道歉,還邀請她為自己的歌曲作詞。女主幫助他聯繫公司,錄製唱片,兩個人度過了愉快的日子。當男主角想邀請女主和他一起去倫敦時,又因為猶豫了一下而遭到了拒絕。後來男主的唱片成功了,他終於可以去倫敦實現自己的夢想,在走前,他也沒能見到女主最後一面,他也不知道,在他曾經問女主,她是否愛她的丈夫時,她用他聽不懂的捷克語回答道的是:我愛的是你。最後,男主買下了女主曾經想要的鋼琴,一個人去往了倫敦,而女主則繼續她的生活。只是不知,在多年後她再彈起那架鋼琴時,又會如何回憶曾經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Once》的男女主演在現實中也是音樂家,並且是情侶,然而最終兩人離婚了,也許是電影冥冥中的預兆吧。

《Once》的原聲帶在豆瓣被打了9.1分的高分,甚至比電影自身的8.3還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把其中的《If you want me》作為午睡時在耳機里循環播放的背景音樂。每次聽到它,我都會想起一個個從夢中醒來後渾身濕透的下午,和在夜色中晃晃悠悠地行駛的,令人昏昏欲睡的班車。

也許正像Once的中文翻譯一樣吧,曾經,一次。有這麼一個人,曾經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你們或許相愛,或許沒有,或許依然在一起,或許早已分開。但這個人曾經出現過,彼此曾經在寒冷的冬夜中相擁取暖,就足矣。

最後,用最後蠻喜歡的一首樂天的詩作結吧:

蒲池村里匆匆別,澧水橋邊兀兀回。行到城門殘酒醒,萬重離恨一時來。

萬重離恨一時來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