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7-02-15 10:29:26

愛樂之城就是美國的小時代,美國人的白日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為什麼這麼說呢?《愛樂之城》和《小時代》有兩個相似之處,一是於該國人的精神意義類似,都是國民白日夢;二是電影本身存在的問題一致。

小時代之於中國,毋庸多說,先說《愛樂之城》之於美國人的精神意義。美國人的白日夢是什麼?是成為別人眼裡實現美國夢的人。真正的美國夢的精神內涵則是成為自己。兩個夢可能會展現同樣的故事素材,主人公為了維持生計要在酒吧賺消費,在咖啡館收銀,要面對一次次的失敗、自我質疑。不同之處在於,表現真正的夢想要說明這些困難、矛盾、質疑,對於成為自己形成了什麼障礙?再通過主人公應對難題的態度和行動,來展現主人公如何成為自己。而《愛樂之城》在表現現實對夢想的衝突方面,是嚴重不足的。 劇透來講,主人公在酒吧彈琴,領班對他有工作要求是正常的。上班不能彈自己喜歡的曲目,還可以回家彈,對不對?不知道領班正常的「刁難」,對於實現理想有什麼衝擊?除了表現主人公莫名其妙的很痛苦之外,這個情節對夢想的衝擊是嚴重不足的。而女主人公在聽到別人議論自己的戲不好之後,情緒崩潰放棄了夢想。影片並沒有展開講她如何靠自己從沮喪中走出來(成為自己),而是意外獲得了職業上升的機會才振作起來。誠然,在這個行業成功需要運氣是事實,但運氣不能作為主人公為抵抗沮喪做出的艱辛努力的註腳。運氣出現的太早,會削弱主人公努力奮鬥的艱辛。

當然,如果以上情節解釋為「成為別人眼裡的某人」的夢想受挫,一切反倒變得合理了。在酒吧演奏別人要求的曲目,影響了成為別人眼裡的某人,痛苦是正常的;一棵幸運橄欖枝,就能挽救「成為別人眼裡的某人」的夢想。這樣的夢想,確實不需要解釋主人公如何成為自己,因為重要的只是別人眼中的某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