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帕克

2017-02-16 02:21:24

《愛樂之城》隔空致敬《卡薩布蘭卡》:我們將永遠擁有巴黎


《愛樂之城》隔空致敬《卡薩布蘭卡》:我們將永遠擁有巴黎

文:西帕克
 
1942年的電影《卡薩布蘭卡》有著這樣的開場,褒曼飾演的伊爾莎來到瑞克的咖啡館,讓鋼琴師再彈一次"As Time Goes By",這是伊爾莎與瑞克在巴黎的定情之歌,也是瑞克不願再聽到的曲子。在鋼琴聲下,他們再次相見。伊爾莎已回到了自己的丈夫身邊,他們需要的則是兩張離開卡薩布蘭卡的通行證,瑞克正好可以幫她。於是,開始了一段影史最知名的不可達成的愛情.

2016年,85後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在《愛樂之城》中,重現了這個場景。米婭和丈夫來到塞巴的夜總會,看到已成為老闆的塞巴斯蒂安彈奏了一曲屬於他們往昔的曲調,一切又再次輪迴,彷彿瑞克和伊爾莎重回巴黎。伊爾莎說「我們將永遠擁有巴黎」,而在米婭和塞巴的心中,亦會浮現相似的念頭。雖然一切都已遠去,我們也將永遠擁有那座愛樂之城。

《卡薩布蘭卡》中巴黎只出現在閃回里,是一段兩個人都無法忘記的過去。《愛樂之城》中,巴黎出現在最後的歌舞里,是他們未曾擁有過的假設。事實上,巴黎在兩部電影中都代表了一樣的東西,即真正愛情的偉大和無法挽留。

在大多數電影中,展示的都是愛情浪漫的一面,以最終的大團圓作為結尾。但也有一些電影聚焦於愛情現實的一面,以互相折磨結束。《愛樂之城》則兼而有之,電影的大部份時候將夢幻與現實分成了相對又相融的兩個部份。

女演員米婭在好萊塢打拼,她處處碰壁,生活艱難,鋼琴師塞巴斯蒂安心懷復興爵士的理想,卻不得不委身於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他們的人生如同每個活在大城市、為理想打拼的我們。導演展示的也是無比現實的生活細節——試鏡時無人觀看的憤怒,或是聖誕節只能彈奏「鈴兒響叮噹」的無奈,皆是最現實的挫折。

另一方面,則是在每次燈光驟變,彷彿舞台升起的歌舞表演。在這裡,沙澤勒選擇了和伊納里圖導演的《鳥人》相似的手法,即借用不斷流動的長鏡頭,讓電影具有一鏡到底的流暢質感。事實上,這也是黃金時代歌舞片慣用的手法,在舞王弗雷德•阿斯泰爾的大量電影中,他都會要求跳舞的鏡頭不能使用任何剪輯,且必須採用全景從頭到腳拍攝,這樣才不會錯過任何他專業的舞步。《愛樂之城》也採用了幾乎相同的手法,雖然高司令和石頭姐沒有阿斯泰爾那樣曼妙的舞步,但長鏡頭和全景依然可以展現舞蹈靈動的魅力和純真愛情的感人浪漫。

《卡薩布蘭卡》以家庭倫理和國家興亡作為愛情不得不讓位的理由,《愛樂之城》中最終打敗愛情的,則是二人尚未實現的「夢想」。這也是這部外表夢幻的電影,最現實的一面。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洛城,一個造夢的地方。除本片外,歌舞片也常常將演員夢作為重要的主題。不管是《雨中曲》中的閃耀新星還是《篷車隊》中的過氣演員。似乎特藝色彩加上歌唱舞蹈,本就有一種夢的屬性。但《愛樂之城》在歌舞之外,則是追夢不停碰壁,甚至愛情也經歷失落的現實痛苦。

米婭工作的咖啡館外,便是《卡薩布蘭卡》中巴黎一段瑞克和伊爾莎約會的窗口,也暗示著她的現實和夢想僅僅一街之隔——她已生活在電影中,但電影夢卻與她如此遙遠。

米婭在塞巴斯蒂安的幫助下經歷了一場將現實和夢幻結合的試鏡,並獲得了一個在巴黎取景的電影角色。最終,達到了夢的彼岸。導演以一個「五年後」,略過了米婭和塞巴斯蒂安如何達成夢想卻失去愛情的過程。將敘事的重點放在了他們相識的這一年以及之後的重逢上。

沙澤勒沒有展現追逐夢想的勵志,也沒有展現愛情淡去的無奈,而是不斷提醒我們在追夢路上失去的美好。那略過的五年中隱去的殘酷成功學現實,則都被放在了前作《爆裂鼓手》里。
 
在片尾的超級歌舞串聯中,沙澤勒以一種懷舊的姿態,大肆致敬了無數歌舞傑作,展現了一個只存在於電影中的完美愛情。雖然塞巴斯蒂安和米婭期待著一個大團圓結局,但事實上,一句「愛過」才是沙澤勒對角色真正的關懷。

米婭和塞巴斯蒂安正如同伊爾莎和瑞克一樣,有著不同的人生觀和不同的追求,他們甚至早已屬於不同的階級,而愛情只會是他們人生的一瞬。如果這首歌舞繼續下去,我們將會看到他們因瑣事而吵架,因異地而痛苦,為了工作最終離婚,再去爭奪幾個孩子的撫養權。

於是,電影停在了它該停在的地方,而我們則將「永遠擁有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