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托

2017-02-17 00:56:02

不喜歡如此盡興又聰明的愛樂之城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很不喜歡愛樂之城,在一片盛讚中,感覺被世界拋棄了,最後怯怯地表達出來,馬上被朋友說「你骨子裡有無情的部份」,大概有吧。

但忽然感覺到因為一部影片的喜好被貼標籤的感覺,並不想摘掉這個標籤,但也因為不喜歡《愛樂之城》,感受到了四面八方的價值觀,一種大動干戈的感覺,那種都認為自己無比有道理的占山頭感。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處女作《爆裂鼓手》,我是在2015年看的,當時看完喜歡得不得了,他的鏡頭剪輯和音樂運用有一種鬼斧神工的煽動性,有一種被拉扯、震撼和被說服的感覺。

記得當時這部片子,就有朋友很不喜歡,認為達米恩對音樂和藝術有一種綁架式的惡意,男主角受虐式的練習、個人主義的瘋狂令許多人不適。

那時候不能理解那種不喜歡,覺得朋友真是小題大做,電影的主題明明是那種燃燒感、自我英雄主義感。

看完了《愛樂之城》,我也不喜歡,也忽如其來的理解了朋友對《爆裂鼓手》的不喜歡,那種奇怪的、被包裝過的燃燒和美好,那種用搞競技體育的方式來做音樂的感覺,是激烈的美好的,不過似乎也應該尊重其他人的不喜歡和不適。

仔細想想,對於電影的喜好確實是個人經歷和價值觀的某種體現。

小時候學彈鋼琴,因為沒天賦,苦成一逼,平均每隔三五天挨一次狠打,每次都咬牙切齒的繼續重複旋律,我覺得我對音樂的理解,或許真的很受虐,那種苦澀寂寞不快樂佔據練鋼琴的日子。

我父母對我的要求也更多來自於「你要受苦和努力」,不太能見得我輕鬆和休閒的狀態,一旦輕鬆和休閒就會被罵一頓,不努力或者不苦逼的努力是一種下意識的罪過。

在我的概念里,樂器的學習確實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吃苦過後的競技一般的自我滿足成為了勵志感的來源。

時隔兩年因為不喜歡愛樂之城而換位思考下,確實呢,導演對世界那種煽動性的價值觀立意好可怕,一旦接受就激動得不行。

說回《愛樂之城》,我不喜歡,一方面是無理由無邏輯的感性,我討厭艾瑪斯通的表演方式,討厭那些無關的細節,對啊,是沒有邏輯,可是就是討厭女主佔著車道不開車,還對別人比中指。討厭對成功的表現方式,就是討厭啊,就算不是影片重點也討厭啊,要什麼有邏輯的吐槽和批評呢。

另一方面,確實是對導演那麼那麼聰明有序地輸出一套如此光明的夢想勵志體系感到恐懼,同意羅貝貝的一些觀點,模糊了夢想和功利的距離,粗暴美化了成功學。

女主角夢想是表演,但似乎出名才算成功,她又喜歡寫劇本,表達藝術,表達了獨角戲不成功就輕易放棄喜歡的事情,後來唱著「總是搞砸事情的我們」「勇敢跳入冰冷河水的我們」(之類的歌詞),又成功的成為了名演員。這整個過程讓我無比錯亂,到底是喜歡啥、想幹啥、想有錢有名還是愛表演愛寫作,我真是無比較真的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真是恐懼一部電影裡如此輕浮又煽動性的表達了一套美好的成功學呢。我還以為夢想是就算一輩子不成功也會堅持的事情呢?總覺得片尾對成功和夢想實現的簡單表達,令我不適,大概跟爆裂鼓手令一些人不適是一樣的。

唉,幹嘛認真,它只是一部歌舞片啊,好看盡興就得了,你相信其中的愛和美好就行了,那些所謂成功、夢想也是片中令你激動和感動的點而已。

所以說,喜不喜歡一部電影是投緣不投緣吧,大概就是我冷漠,因而不投緣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