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奧奈醬

2017-02-17 06:45:50

LaLa Land 夢醒之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天,正好三十歲的日子,晚上去看了《愛樂之城》。在影院最後落幕,工作人員致謝的時候,依然內心感動的不能言說。說起想看這部電影的由來,是因為2月頭的某一天,一個節目的推薦,說《愛樂之城》攬獲了今年金球獎7項大獎,並且聽了一段插曲,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在上映的時候去看一看。

歌舞劇模式,百老匯風格,復古的舞美服裝設計,甚至汽車以及家居設定,完全不會讓你想到這是一個發生在現代的故事——女主用的IPHONE一直讓我產生對這個故事時代設定的疑問,這正好與電影片名相互呼應了起來——《LaLa Land》,一為洛杉磯的別稱,(該片故事就是發生在洛杉磯,而洛杉磯的好萊塢就是年輕人夢寐以求嚮往成名的地方),一為夢幻之地,令人精神恍惚的狀態,白日夢的狀態。電影從一開頭就讓人覺得是回到了上世紀20年代的時光,歌舞停歇之後,一轉眼彷彿白日夢醒來,回到了現實世界中來。

可是復古的設計好像又是必須的,是這部電影不可或缺的。倘若一個穿著現代時尚裝束的人在街頭跳起了踢他,會覺得這是多麼的違和。

正好去年看了伍迪艾倫的《咖啡公社》,也是講述了一對在洛杉磯的好萊塢尋找夢想和愛情的年輕男女,也最終因利益而分開。故事直接設定在1930年的美國。好像所有美好的夢想幻想都是那個充滿紙醉金迷,功成名就的好萊塢時代。

在看完《愛樂之城》後,讓我更好地理解了《咖啡公社》的結局。

回到《愛樂之城》的話題上來,我喜歡這部電影,最單純的原因可能是我從小喜歡韋伯的音樂劇,喜歡《音樂之聲》這一類的歌舞劇,喜歡那種眉目傳神的話劇表演,喜歡黑人爵士布魯斯,喜歡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電影。那種充滿昏黃暖光的復古色調,那種簡潔線條的服裝設計都讓我痴迷。這部電影裡的一切元素都讓我喜歡。電影裡也不斷地在向經典致敬,如小塞在路燈下跳舞讓我看到了《雨中曲》的影子,跳起踢他的那段又讓我想起了秀蘭鄧波兒的各種電影場景。

另一個讓我喜歡它的原因,是因為它不完美的結局。這是一個講述充滿夢幻色彩的追逐夢想的故事。很多人提出為什麼不能實現夢想和愛情兩全?是的,我也希望是這樣一個結局。然而如果一切都順遂得意那就不是現實了,而從一開始就設定了不可能兩全的結局。

小塞和米婭第一次矛盾分歧的焦點是小塞巡演導致兩人不能在一起,小塞提出讓米婭跟隨自己巡演,這就意味著米婭要放棄自己當演員的夢想。其實小塞在決定參加樂隊的時候就已經成熟起來了,因為他在女友和母親打電話的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窘迫的現狀根本無法實現任何夢想,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他為了兩人能在一起更好地生活,放棄自己的夢想。可是米婭不能理解,她不想放棄愛情,也不想放棄自己的夢想。她希望小塞能留在自己身邊,可小塞留在自己身邊就沒有經濟來源去實現她的舞台劇夢想。那時的她還沒成熟起來,她的白日夢在舞台劇落幕的那晚徹底被打破。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還沒長大,就如小塞去她家時兩人的爭執,小塞說她哭的就像個孩子。

第二次兩人的選擇是在米婭獲得去法國演出之時,在那個溫暖怡人的午後,在樹下米婭問小塞,「我們現在走到哪一步了?」這時如果小塞選擇留下,兩人最後終將走向結束,如果米婭為了愛情選擇留下,她的夢想將無法實現,如果小塞選擇跟隨,那他的夢想也無法實現。小塞毫不猶豫地讓米婭堅持自己的夢想,因為他知道米婭和他是同類人,他們都無法放棄自己的夢想。

看到一篇影評說到最後鋼琴曲的幻想,米婭是在安慰身旁看著別人實現自己夢想的小塞。如果結局真的是這樣,那也不算是完美的吧。

最後,一曲結束,兩人回首相視一笑,這時的他們都已經成熟,知道該如何選擇什麼樣的人生和夢想,雖然保有遺憾,但不後悔。這就是現實。人生就是這樣有舍才有得。

三十歲的當天,看了這部充滿夢想又極具現實意義的電影,還是挺有感觸。保持夢想追求的堅韌,也不要陷入妄想的白日夢,選擇自己覺得對的現實人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