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與黑暗的故事 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

爱与黑暗的故事/ATaleofLoveandDarkness

6 / 2,689人    95分鐘

導演: 娜塔莉波曼
編劇: Amos Oz 娜塔莉波曼
演員: 娜塔莉波曼 Makram Khoury Shira Haas Gilad Kahan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天

2017-02-18 06:45:24

About Love and Darkness


About Love and Darkness
今天看了一個電影,題目叫做the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希伯來語的,不過有中文字幕,所以看起來一點都不費勁。
電影是從一個小孩子的眼光和口吻慢慢道來的。故事回憶了他的一段童年時光。在那段孩童時光里,有些許歡愉,但是在令人揪心的時局動盪的大環境下,那點歡愉的比例太小;再加上他的家庭要面對生存的基本問題、每個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處理,她媽媽敏感的人文情節與現實的衝撞,以及日漸承受的精神壓制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那些歡愉幾乎被壓縮得快要看不到似的。而天生敏感的小男孩,在已經懂事、逐漸形成世界認知的階段,這些對他來說真的太沉重了。儘管他的媽媽極力地控制自己、控制各種裡裡外外的環境。但是,所有複雜的因素還是讓這個男孩子在長大成人後有一段時間去選擇了務農。務農,這是一時的氣話,他知道他的天分、他的優勢。這是一種逃避嗎,是一種掙扎嗎,是一種無奈嗎,是一種嘆息嗎,是一種活下去嗎?我不知道。壓抑、誤解、黑壓壓的一片飛鳥把螢幕瞬時壓得令人窒息。不過我們都知道,他後來去讀了書,成為了著名的作家,寫出來許多著名的作品。最後,掛滿了歲月臉上那對眼睛依舊清澈、執著。
其實,我們每個人這樣或者那樣也暴露在各種複雜的情境下,各種不同的情境也一定會在我們心裡刻下或深或淺的一些印跡。有時候,有的人敏感些,感觸多寫,或者說痛些。有時候,雖然痛楚,可是有希望、有路、有緩解之道,故而,也許這種印跡並不怎麼樣泛起任何漣漪。又或者,有的人毫無感覺,或者是更適應不同情境,或者心理學家用其他什麼理論來解釋。總之,可能沒有任何印跡。於是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就充斥在這個世界中,越成長越謬以千里,越難以溝通。各種偏見,不理解,甚至負向作用力都可能時刻裹挾著這個世界。生活本身充滿荊棘,還喜歡跟人們開各種玩笑,人們需要普希金的鼓勵,需要Andy的希望。更需要在點點滴滴中的關愛、體恤、包容。當然,現實並非如此。
電影進行的節奏慢慢的,但卻不舒緩,往往只用幾個鏡頭、幾個片段就刻畫出人物的鮮明特點,交代清楚人物的性格特徵、心理活動、教養出身、所處的情境和向外施發的「雲」,那種給別人darkness還是love;那種會波動別人的「霧」。男孩的寫作天分有賴於他媽媽爸爸的啟蒙和引導。男孩子的敏感和體貼、機敏和倔強都表現的那麼清晰。電影裡總是狹窄的只能容得下一個人通過的小巷、骯髒泥濘的道路,破舊的殘垣斷壁,灰暗的家,等待領救濟的漠然的臉。但是電影中永遠不忘記鮮明的對比,那種給眼睛的近鏡頭,那種開闊的天,那種安靜中的獨唱或痛苦,那種高興的淚,那種一邊的溫情一邊的慘澹。超級喜歡配音和清唱;乾淨的鋼琴高音,純粹而又波動心弦。
就寫這麼多吧。
整體評分滿分。覺得比較贊。

(1085字)
希望能得到各種批評指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