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薄涼心事筆記本

2017-02-19 06:44:06

西方政治化解讀的撥亂反正


黑人說:爵士樂是我們創造的,用得著你白人來拯救?
白人說:爵士樂是全世界的,夢想的載體更無界限,我可以拯救或追逐任何。
這話說的沒錯。
黑人又說:影片中的黑人扮演了背叛爵士樂的角色,難道這不是有抹黑之嫌?
此話說的也有道理。

我們來看看這些不同角度的批判:

用所謂的政治正確來審視一部影片,加上黑人的被害妄想,顯然有些過度解讀了。一個電影不該背上這麼多的包袱,「我無法想法當它顧及所有的東西時拍攝出來的會是什麼樣子。」

關於種族的政治化解讀暫且放在一邊。我還特意關注了一下性別的政治化解讀:

塞巴斯蒂安和米婭並排走在一起時,米婭突然說,我討厭爵士樂。

試想一下,一個你的夢想你的信仰,被你喜歡的人討厭,你是否努力想要讓她放下你認為的偏見,讓她嘗試去喜歡?
這就是他約她出去把爵士樂介紹給她的原因,故事也沒有交代是在她工作中,所以沒有打擾這一說。

就連為了學術研究去看《無因的叛逆》也能體現兩人關係中男性的主導嗎?想必這位評論家不懂男女之間微妙的關係變化,難道找個藉口約看電影兩個人真的是當作學術研究了嗎?怕是體會不了當事人不約而同的默契吧。
沙澤勒早年的電影風格如何又怎能因此下定論?用別人的過去來評價現在是不是太草率?
至於「從看爵士樂現場演奏的聊天看出
他對她生活上的指點,還說這也正是他在電影中主要做的事」就更可笑了。
不論米婭選擇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塞巴斯蒂安始終給她精神的鼓勵和無形的安慰,像這樣無條件支持伴侶的人又有多少?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感慨萬千嗎?
說什麼男性為主導的現象嚴重,弱化女性角色的政治問題也是過度解讀吧。故事中女性角色還是很鮮明的,我覺得人物性別上的渲染算是平衡。

至於在性向方面,《愛樂之城》還因為缺少同性戀角色而被批評,因為洛杉磯有很多同性戀群體,但電影裡卻一個都沒有。
還是那句話,當一部電影照顧到所有群體時會變成什麼樣子真的無法想像。

另外,有不少人覺得男女主角唱歌跳舞都很業餘。
比如Refinery29網站評論道:
導演達米恩·沙澤勒說這部2016年的大熱電影的靈感來自《雨中曲》,但是艾瑪·斯通真的不是戴比·雷諾茲(《雨中曲》的女主)。
但正如《華盛頓郵報》(The 華盛頓 Post)的一篇評論所說:
兩個人唱歌和跳舞算不上特別出色,但對於這樣一部能讓他們像被自然之力捲上天空的電影來說,這真的不重要。他們擁有的是純天然的表演者所具備的不做作的優雅,他們跳的每個舞步都帶著恣意放縱的魅力。

試問男女主角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夢想是舞蹈家或者歌手還是職業與此相關?
唱歌跳舞的「業餘」才是美式情懷的自然流露,那正是人們不需要專業的水準,但仍然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傳達內心表達心情。

美國著名搞笑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就專門做了一個小品,諷刺這一現象。小品講的是一個覺得《愛樂之城》一般般的人被抓進了警局,他說電影挺好的,但劇情中間有些拖沓。
這點我倒是覺得還好,影片從夏,秋,冬的季節更替來敘述這個浪漫又悲情的故事,比起影片開頭的快節奏派對,影片中間慢節奏的生活是一種反襯,也是「情節的需要」,快慢交錯,相得益彰。

總之,用一句話來客觀的評價這部影片:
It's good,but not that good.
好的不代表非常好,但也不是不夠好。過度的褒與貶都毫無意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