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為顛

2017-02-19 08:32:39

我們為什麼而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片通過兩條線展開劇情(一條是基廷船長與校長教育理念的對峙,另一條是新死亡詩社幾位成員生活的變化)深刻探討了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與妥協。電影的發展主要分為兩部份,前半部激情浪漫的套路式叛逆喜劇,雖然較為簡單俗套,但卻以樸實無華的力量扣動人心,而尼爾提槍自殺一幕將電影帶上激烈的悲劇性高潮,結尾處不滿足於一般糖水電影用一味討好式的圓滿而生硬的結局來取悅觀眾與市場而是大膽而忠誠地用盪氣迴腸的戲劇性悲劇衝突來展示昇華這種全篇所探討的不屈從現實的理想主義力量與意義,觸發人們深刻地思考—我們,為什麼而活?正是這提升了電影的氣度與格局,這是導演的野心,絕對忠誠於時代與真理。

所謂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種以死亡,退學,離職為代價的慘痛悲壯的美往往最能抓住人,快准狠地擊中人心,尤其是悲劇之下不屈從的反抗,正如勇敢的心中酷刑之下死亡面前舉全身之力嚎出的freedom,也是本片結尾處行至末路卻罔顧一切對船長激昂豪壯的致敬「captain, my captain",令人扼腕悲嘆的同時又帶給我們信心,船長雖走,但卻留下了希望的火種,東風拂過必會遍地燎原。

但這火種是什麼?電影究竟要向我們表達什麼呢?是詩歌?愛?還是美?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我認為這些詩歌、佳句、對愛與美的闡述都集中指向一個思想即理想主義的生活態度:堅定而獨立地遵從內心的選擇,不受世俗左右,seize the time,為了內心深處所愛與眼中真正的美而活,是這些著成詩篇,是這些激發生命的力量與激情,是這些成就人類的永垂不朽,我們,為此而活,甘願獻出所有,甚至生命,這是奴安達用退學,船長用離職,尼爾用死亡告訴我們的道理。若以影片的價值觀來看,世間又有幾人真正活過?大部份人或許早已死去,只是在肉體上機械式地對某一天重複排演。

運筆至此,思緒信游已遠,憶及帕斯卡爾名篇《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葦草》,其言「我們對於人的靈魂具有一種如此偉大的觀念,以致我們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視,或不受別的靈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於這種尊敬。」遵循內心深處的熱愛與激情方是對自我靈魂的最高致敬,如是委曲求全將漫長的一生只放置於世俗的期待之下苟延殘存,放任激盪的熱血一點點變涼慢慢復為沉靜不再激起一點點詩意的浪花,豈不是對自己的辜負。死亡詩社的開社詞高亢昂揚,擲地有聲「吸取生命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正如詩社成員們所踐行的那樣,尼爾不惜用死亡致敬戲劇,奴安達用退學來反抗權威,查理終於鼓起勇氣追求摯愛……及時行樂,敬我所愛,追我所念。

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沒錯,屈於世俗的期望按部就班能更穩妥地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遵從內心的熱愛與激情,我們為此而活。

最後借影片中船長高呼丁尼生的佳句,「及時採擷你的花蕾 ,舊時光一去不回 ,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 ,明天變得風中枯萎」,致敬這部偉大的電影《死亡詩社》,致敬我們熱愛的生活。

-完-

為顛 2017.2.18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