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啵一啵

2017-02-19 20:23:08

夢想,是平淡日子的刺


【一】

和影名LA LA Land相呼應的是故事的發生地點LA洛杉磯。那不僅是家喻戶曉得好萊塢,是紙醉金迷的名利場,更是所有年輕人最初和最後的夢想。故事裡的男女主角的人設氣質都是跟這座城市藝術氣息相吻合,女主角Mia夢想成為演員,被更多觀眾認識,男主Sebastian想要擁有自己的爵士樂的一隅之地,一心想要為傳統爵士樂正名。

兩個血性方剛的年輕人相遇,也是傳統的好萊塢男女主角認識模式。從公路上相互看不順眼、餐廳十動拒然、派對上調戲回擊,到再次相遇有求而應、閒聊互表理想,再到第一次電影院約會、快速掉進愛河,直到平淡日子碰到現實的刺。


整個愛情歷程,是一個非常模板化的套路,新意不多。跟世上所有愛情故事一樣,遠看千篇一律,近看也大同小異,但是為什麼我們明知道有些愛情故事的套路,仍然願意了解下去?

因為故事情節雖大體趨同,但是講故事的方式卻有很多種。而且最打動人的那種,永遠是最質樸的、最真實的。用一種樸素、誠懇的聲音,說著那些相似的愛與淚。

我們仍然相信,這種故事獨特的魅力。因為它是真實的,或者它讓觀眾願意相信它是真實的,它讓觀眾看到了自己,看到過去,看到現在,甚至看到未來,因此這個故事擁有了鮮活的血液和持久的溫度。

因此電影並非以情節奇特取勝。這部電影定義為歌舞片,但是導演更多的是藉著歌舞片的殼,去展示年輕人理想與現實、愛情與選擇、捨棄與堅持的問題。導演之前的《爆裂鼓手》也是藉著音樂片的口,表現年輕人迷茫與固執、絕望與希望這類青春主題,可以說導演的電影主題一直都沒改變過,電影裡永遠探討著年輕人夢與愛的故事,有多少理想是可以照亮現實的?



【二】

男女主熱戀到住在一起,男主偶然聽到女主和她母親的對話,母親是強烈地質疑男主能否給予女主幸福有保障的生活,女主忍耐著表示現在的貧苦只是暫時,她選中的男人是對的。但是相對於母親那邊的咄咄逼人,女主的回答顯得底氣不足。男主聽到了,面無表情,但是心裡已經決定要,放棄復興爵士,而加入他所鄙視的朋友的流行樂隊,這個放棄,當然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出於不想讓女主受苦,想要給女主質量的生活,和她想要的穩穩的幸福。

但是女主真的是想要這種穩穩的幸福嗎?這成為了整部電影的轉折點。男主投入的樂隊辦得有聲有色,是邁向成功的方向了。女主是欣慰的,是開心的,在樂隊表演的舞台下,和其他歌迷一樣,面上掩飾不住的興奮,可是表演開始了,女主卻發現原來男主在樂隊裡並非玩爵士,而是在搞花俏的派頭,這完全不是她想像中的成功模樣,她很失望,失望的是,男主放棄了做自己,選擇成為了他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樂隊實在太受歡迎了,開始到處巡演,男女主也開始聚少離多,在一個原該歡聚的節日晚上,故事的爆發點終於來了。男主淡淡提出讓女主跟著一起異地巡演的建議,女主表示這樣有礙到她自己的演員事業。氣氛開始有些冷化。

女主情不自禁要問,我們以後怎麼辦?你的爵士怎麼辦,你現在做的事情難道不是暫時的嗎。難道你就要這樣過一輩子嗎。

男主終於按捺不住了,難道我這些犧牲是我自己願意的嗎?我這些犧牲都是為了你。你喜歡我,只不過是因為我落魄,我的落魄成全了你的優越感。

女主憤然離去。這個情節很真實,很符合年輕一族的相處模式。彼此都為對方犧牲,都希望對方知情識趣多點,可是他們從來沒有問過,這些犧牲,是你喜歡的人想要得到的嗎?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的犧牲,只是感動了自己而已。更慘的是,感情的破裂,正是因為這些自以為是的感動。


男女主角都太孤傲了,彼此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一方,雖然彼此內心都是極度需要對方。

男主太愛女主,所以放棄理想,面對現實。從堅持爵士孤注一擲,到加入流行隨波逐流。

而現實,也繼續狂虐著女主。女主自己出資包場表演舞台劇,表演當天,闊大的表演場地,觀眾寥寥無幾。表演過後,甚至回到後台,清楚地聽到觀眾毫不留情的嘲笑和羞辱。那一刻,女主脆弱無助,更慘的是,她唯一想要擁抱的肩膀,這時候也沒有出現。

女主徹底看清了這個城市,看到了這個LA的滿滿惡意。從前,她以為她只要努力,就可以在這個城市擁有一席之地,可是不是這樣的,這個城市從來都不屬於她。當男主趕到劇場,想要道歉。女主也哭著說,一切都結束了。我和這個城市,我和你,我和我自己,一切的一切都結束。女主無法面對這個成功的男主,更無法面對這個失敗的自己。原來由始至終,自己的演員夢,只是一廂情願,都是假的。


女主落魄地離開LA,一蹶不振回到家裡。和男主也失聯了。然後好萊塢的正能量情節來了,女主得到了一個大導演的試鏡邀請,通過男主的傳達。女主想放棄,男主激動地鼓舞女主去追逐,甚至用罵的口氣叫醒女主真的不要放棄!這是很煽情、勵志的一段。我想,男主,這是除了想罵醒女主,甚至也想罵醒自己吧。最後女主勇敢地邁出了離家的第一步。試鏡里講了一個理想和代價的故事:如果再給一次機會,我還是要愛 。

試鏡結束,男女主坐在黯然的夕陽里,他們都知道,他們的命運可能要改寫了。他們或許回不去了。彼此都心有不忿,但是也不可能承諾什麼了。只是衷心說聲,I'll always gonna love you.

【三】

五年後,女主如願成功了。她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英俊體貼的丈夫,可愛的小孩。某天女主和丈夫一起出去就餐,在某個街道,被爵士樂吸引,走進了一間酒吧。名字是Seb's。是男主的名字。是男主的酒吧。是他和她的酒吧。

酒吧是座無虛席,人們真的為爵士樂的魅力而來。男主的夢想也實現了。

導演真是很浪漫主義。讓電影裡所有有夢想的人都成功了。沒有讓爵士樂走向消亡,沒有讓現實繼續給理想潑冷水。這是導演最大的慈悲。

導演是有音樂情結的。這部電影其實除了反映愛情與麵包的故事,還反映了,傳統的音樂藝術和現代文化衝突,傳統藝術的消逝的焦慮。這個焦慮在電影裡借John length的給出似有若無的答案,提出爵士的藥方不是在過去,而是在未來。

「How are you going to be a revolutionary if you're such a traditionalist? You're holding onto the past, but jazz is about the future.」

這是一段似是而非的音樂悖論。讓人覺得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既然爵士的生命是在於擁抱未來,那如何擁抱呢?導演最終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這個問題恐怕也是好萊塢影視文化的整體焦慮,所有人或許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都無法給出底氣十足的答案。

故事沒有解釋如何走向未來,最終的結局仍然是,用著最古老的形式,守護著這一點傳統。開一個古老的酒吧,用純粹的爵士樂,吸引能吸引的人。實在不能做的其他。讓有音樂夢想的人,在有限的地方,至少成功了。



【四】
但是,現實里,真的會這樣嗎,所謂芬芳打開,蝴蝶自來?

如果場景設成,Mia和他丈夫撞走進了seb的酒吧,看到酒吧寥寥幾人,蕭瑟的燈光,孤清的鋼琴,觀眾人聲吵雜,不大理會他的爵士。二人四目交接的時候,千言萬語哽噎喉中。她成功了,他沒有。

他做到了他夢想要做的事,可是,一切都不是她想像中的模樣。只有他,還是她想像中的模樣。還是那個唏噓,固執,明眸亮齒,愛耍小脾氣的小男生。那個屬於她的小男生。

男主也注意到了台下的女主,光鮮的衣裝,分明的線條,華貴氣質,不改的容顏,還有身邊這位體面紳士的丈夫。

還好,幸好,你還好,至少你還安好。

其他的,都不重要了。幸好你當初的那些苦沒有白白受。幸好你成功了,不似我,不似跟我的時候,受苦受氣那麼多,也不曾陽光明媚過。

恩,我還在這裡,守護著這點點小夢想。守護著這微不足道的小爵士,還有和對你的一點點卑微的守護。

我以前只是以為我的不得志,只是低迷。現在才知道,低迷是暫時的,落魄是長久的。我現在是落魄的。我也曾問我自己,是什麼讓我變成了現在這樣。

是我自己嗎?是哪個矢志不渝的夢想?

幸虧導演沒有把故事往悲慘里寫。雖然男女主沒在一起,至少他們得到了其他方面的圓滿。在殘酷里,至少有這一點點溫存。




【五】

故事來到結尾,男主看到了女主,相互默然。有太多話沒說出口,實在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男主滿臉愁緒地彈著一首爵士樂,最後一個音始終無法按下去,就像有個人始終沒法忘掉。

最後女主離開了,驀然回眸,互相對笑。忍者淚笑。笑容是殘酷里有溫暖。沒我陪你在旁邊,幸好,你一切都好。至少看上去是。至少,你也實現了你的夢想,開了你想要的酒吧,有了自己的樂隊,有了自己的員工,和一群慕名而來、慕聲而來的聽眾。

我不能給你的,幸好他們能給你。我未來不能給你的,總會有個人能給你。就像我們認識的那天晚上,在聽你彈音樂的那個晚上,或許是在那麼星空無垠的夜晚,或許是在某個咖啡店相遇的下午,你要相信。

你要永遠記住,I『ll always gonna love you. always.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