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麗絲冷

2017-02-19 22:34:55

它給奮鬥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提供了慰藉


一 夢想

喜歡這部片的人,被感動到痛哭流淚。感懷致敬經典歌舞片的迷影情結甚是可貴。

厭惡的人,覺得劇情俗到姥姥家了,假借追求藝術之名,行成功學之實。

大家不要忘了,歌舞片本就發跡於經濟大蕭條年代。主要是因為整個大環境人心惶惶,花花綠綠、載歌載舞、充滿了歡聲笑語的電影,可以給人們提供慰藉。只要花上幾塊錢,就能在電影院裡開心兩個小時。

《愛樂之城》之於大城市奮鬥的年輕人,也是一樣。

一線城市房價高企,讓整個年輕一代都倍感窒息。年輕人發現自己每天累死累活下班後,抬頭望向的天空越來越窄,隻手能夠到的資源越來越匱乏。無論是已經成家的,還是尚未成家的單身青年,大家統統處於焦慮情緒當中,無一倖免。激烈的競爭,快要將年輕人的朝氣蓬勃以及燦爛的未來榨乾。大街上,都是匆忙奔波的人群,明天將要去向何方,下一站又在哪裡。

沒有人知道。

《愛樂之城》講的什麼?講了兩個事業不得志的年輕人,在低谷期相逢,發展到情侶關係,互相取暖,最後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空留下一聲嘆息。

愛情與夢想,正契合當下大城市年輕人的生活主題。男女主人公窘迫的現實環境,與大城市奔波的年輕人生存狀態對應。男女主人公在經歷了誤會的甜蜜相遇、互相鼓勵,誤解以致於分手後重逢,自憐自傷的情緒,代入感十足。

因此,《愛樂之城》剛上映之初,能引發如此的關注度,不足為奇。

這是一部獻給年輕人的歌舞電影。是提供避世、慰藉等等功能的娛樂電影。

很多人看到到片尾嚎啕大哭,是從男女主角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觸景感懷。

所以你看,批評這部電影的世俗功利,就等於批評大城市奮鬥,渴望出人頭地的年輕人。自然要被當頭棒喝。

WHO CARE什麼表演藝術、WHO CARE什麼爵士樂?年輕人只需要在狹窄的生存空間裡找到棲息之所,在奔波路上找到逃避的空間。

取得短暫的安慰之後,才能血槽滿滿回到鬥獸場中繼續高壓力的生存搏鬥。

這便是本片火得一塌糊塗的原因。

二 愛情

愛情電影,常常因為缺憾而打動人心。

《愛樂之城》最後十分鐘的華彩,愛人遺憾分離的結局,並非原創。它借鑑了法國電影《瑟堡的雨傘》。

《瑟堡的雨傘》結尾,對愛人分離情緒的刻畫,比《愛樂之城》強烈十倍!在看完結尾之後,筆者當場被震得說不出話來,感覺心靈被重重地摔碎,恐怕得花上一個月時間才能痊癒。

《瑟堡的雨傘》由歐洲第一夫人 凱薩琳·德納芙主演,法國導演雅克·德米當年憑藉這部電影擒得金棕櫚大獎。


《愛樂之城》色彩綺麗斑斕,就是借鑑自《瑟堡的雨傘》。後者的色調讓人感覺掉進了糖果屋。





兩個年輕男女相愛了,男的被徵召入伍兩年。

女懷著孕在後方等待,經不住高富帥的追求,媽媽的慫恿、欺瞞,最後嫁作他人婦。

男主人公退伍歸來時,發現曾經的愛人已離去,黯然跟別人結婚。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幾年後兩人再次相逢是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女主角駕車停在了男主人公的加油站。


女主角抬頭第一眼便認出了男主角。



男主角也認出了女主角。



兩人來到室內敘舊。

女主角明顯過上了優渥的富太太生活,男主角則生活拮據。

門框將空間一分為二,兩人各佔一半。暗示不是一個世界的。



一言難盡,心頭似有千斤重。女主角問了男主角一句:你還好吧?

男主角回答:我很好。便目送女主角離開。


主題曲響起,將遺憾分離的情緒撕扯起來,直至撕心裂肺。大雪紛飛,渲染情緒。



剛剛目送走女主角,男主角轉過身,迎向歸來的妻兒,轉悲為喜。



然後大遠景。分離的悲苦,與嬉戲的喜悅形成極致的情緒對比。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人生的悲與喜,愛情的分離與相聚,不過如此。



這就是《瑟堡的雨傘》經典的結尾。


另外提一句,上一部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歌舞片是《芝加哥》。我認為《愛樂之城》不具備與《芝加哥》匹敵的水準。因此,不看好本片能拿最佳影片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