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把噗

2017-02-19 23:00:51

詩歌教學 vs. 拍片指南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真·司機與假·苜蓿

有趣的是,《帕特森》這部電影形成了諸多重複的關係,有如詩歌的韻腳在某些特定的地方響起。角色名字帕特森與城市重名,用演員Adam Driver飾演巴士司機,每日相同節奏(起床、早飯、出門、開車、午餐、寫詩、回家、遛狗、酒吧等)的一週重複,然後進行變奏,妻子重複繪製的圖案, 雙胞胎姐妹……

詩歌教學 vs. 拍片指南

《帕特森》無法作為一部詩歌教學,影片中的詩只是出自一位本職工作為司機的業餘詩人寫出的作品。它們有欣賞的價值,從中見出這位叫帕特森的司機如何從他現實的生活中挖掘出自己的詩意:它們也許來自於早餐桌上擺弄的火柴盒,或是公車上乘客間的片語只語,或是與妻子的溫馨相處中煥發的詩意……這些都沒有學習的價值,因為帕特森的詩沒有作為完美的典範擺在觀眾面前。一部份來自於賈木許的自娛自樂,一部份來自於人物的角色設定。

但整部影片卻成為了一部拍片指南。任何有志拍片的人都能從賈木許身上獲得啟發:低成本製作、極簡主義的拍攝手法,在影像間設置進冷峻的詩意和疏離的氛圍,這些都能快速建立起一部文藝片的完整形態。簡單不是說它們就極容易完成,相反,正是因為簡單它們需要投入更多的想法,不斷地做減法。這種從布列松發展而來的風格已經被不少導演繼承:除了美國的賈木許,還有芬蘭的阿基·考里斯馬基、法國的布魯諾·杜蒙和尤金·格林、中國的李紅旗……他們的電影都體現了布列松的電影理念:模特,也即一種冷峻間離的風格。

這些導演通過繼承布列松,都發展出了自己極為鮮明的風格。對於初學者而言,這些風格的構成極容易被解析,卻很難被模仿。從來都沒有另一位賈木許或考里斯馬基出現,已經說明了問題。這不是說這些導演的作品就不再有學習的地方,相反,細緻地分析每個鏡頭的構成、鏡頭間的組接,探析它們如何從布列松的電影發展而來,這些對於想拍出第一部電影的青年導演來說將是受益匪淺的。賈木許在《帕特森》中展示的就是:如何在極其單調的攝製、文本設定、主題先行將會毀棄一部電影的地方拍出一部傑作,細細地分析這背後的文章將有助於電影的拍攝。

愛、詩歌與夢想

唯有愛、詩歌與夢想,能讓我們繼續「忍受」單調的生活,並讓它煥發出詩意。

愛,是帕特森與蘿拉間的親密關係,也許只是早上醒來的一個吻,傍晚歸來的一個問候,餐桌上的簡單對談……極其平凡,卻有非凡的意義。

詩歌,是作為公車司機的帕特森在日常的工作之外喚入的親切聲音,在每日重複的日常行程之外,正是因為「寫詩」的衝動,才讓耳聞目睹的稀疏日常煥發出意想不到的詩意。作為業餘詩人,帕特森的感官保持著開放的狀態。對於普通人而言,一盒火彩盒也許只是一盒用來儲存火柴的紙盒子,但在帕特森手上擺弄後,便成了一首詩歌的素材;對於一位普通司機來說,工作也許只是駕駛好公車就夠了,但帕特森卻細心地觀察行車過程中出現的一舉一動,也許是車窗外走過人行橫道的雙胞胎姐妹,也許是車廂內對談的乘客。他在駕駛公車的同時也在收集詩歌的素材。當然,還有那個偶遇的寫詩小女孩,面對對方寫的詩比自己更優秀時,帕特森並沒有展示出難堪的狀態,而是為其高興。一位詩人要寫詩,就應當如此保持開放的狀態。

當然還有夢想,是妻子蘿拉在單調的生活中保持樂觀心態的秘訣。滿是稀奇古怪的念頭,總是處於做夢的狀態,在每個物件上(窗簾、蛋糕)圖繪圓圈、條紋等圖案,想做民謠歌手,就買吉他學彈唱,說到做到;做美味的杯子蛋糕……在單調的日常生活中,這種保有夢想的狀態極其重要。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