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春逝的時光筆記

2017-02-20 00:37:15

《愛樂之城》:額頭已把光陰記,萬語千言不忍談。


完整圖文請關注微信公號:春逝的時光筆記。
玫瑰花開滿全城的節日,本屆奧斯卡最大熱門電影《愛樂之城》登陸天朝螢幕。當眼睛與耳朵被最高規格接待的背後,似乎人們已經忘記了談論這部電影包裹其中的俗套至極的故事內容。

電影,是一種大眾消費。它與所謂的歌劇、繪畫、書法等各式藝術有所不同,相對於影視評論很少看到自媒體或普通人對這些藝術文化的點評或推薦,這些對於觀眾所達到的鑑賞能力還是有所要求的。

電影就不同了,評論幾乎零門檻,隨意註冊一個平台個個都是影評人了。但真正的評論一部電影,能夠有理有據邏輯清晰讓聽者啞口無言的有幾個?所以我從來不敢稱自己寫的是影評,因為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夠資格,看了幾十年電影,現在開始寫這幾十篇文章不過是屬於自己的觀後感罷了。

拿這部大熱影片《愛樂之城》來說,雖然故事情節很老套,但我的觀影過程卻是無比愉悅。導演用畫面和音樂創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視聽享受,但如果將這種視聽享受化為文字表達出來,我,做不到。電影中的原聲音樂非常好聽,但爵士樂我一竅不通。電影中的舞蹈編排賞心悅目,但畫面鏡頭的運用及舞蹈動作的設計要求我仍舊一竅不通。說到這裡我想起看到的關於《愛樂之城》的評論文章,滿紙也不過是各種新聞素材的堆砌。真正從歌舞片中的音樂和舞蹈方面詳細解讀的有幾個?

就算對電影主題解讀也需要對類型片有著屬於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對於像我這樣的半文盲想試著去解讀《星際穿越》、《地心引力》等電影中的天文物理呈現那屬於天方夜譚,讓一位馬克思共產主義信徒去解讀《耶穌受難記》、《十誡》保準狗屁不通,讓在校的高中大學生去分析社會倫理片中家庭、人性、死亡等諸多方面一定會有所欠缺,因為閱歷不夠,一個未婚的單身少年怎麼能夠真實的分析生活片中出現的喪偶、教育、養老等諸多內容呢?

所以,承認自己的不足找準自己的定位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最重要。今天為什麼說這些看似與《愛樂之城》不相關的話題,是因為我每看一部電影之後都喜歡讀一些公號或影迷朋友們寫的文章,有時半天時間幾十篇讀下來感覺是浪費時間。做一個復讀機很容易,只要將電影故事重新敘述一遍再加上演職人員介紹就夠了,只是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泯然眾人矣。我從來都相信一點「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於電影別太在意別人的感覺。豆瓣評分上9的就沒有人打一星二星了?別人的觀感最多是一個參考,自我感受最重要。
對於我來說,《愛樂之城》除了貢獻了幾首悅耳動聽的音樂和兩段浪漫溫馨的舞蹈之外真的沒有留下什麼更深的印象。尤其是在劇本一欄,我更傾向於前幾天觀看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卡西的演技也完爆高司令,不過石頭姐的表演確實水準十足。在看完電影之後我忽然想起了陳可辛導演的《如果·愛》,這部近年來稀有的華語歌舞片,當年我是在網咖里流淚看完的。我清楚的記得那是關於錄音機的段落……

兩個懷才不遇的年輕人,在繁華都市裡為了夢想而奮鬥。可是現實的無奈讓二人分離再見已是時過境遷。這樣的故事設定多虧了電影最後那段對往日改變的幻想段落救場,才不至於在庸俗之路上一行到底。

很多年前我認識兩個小女孩,都是花季少女的年紀。她們倆走在大街上也會遇到星探遞名片。一位少女的氣質像極了奧黛麗赫本,那羞澀溫婉的模樣讓人看了有一種想保護的慾望。另一位簡直就是飾演黃蓉的不二人選,與黃蓉一樣的二八年紀一樣的俏麗容顏一樣的伶牙俐齒一樣的銀鈴笑聲。

兩人一起去報名花季藝校,充實著自己的業餘生活憧憬著未來的日子。只是命運往往站在現實的那一邊,多年後的小赫本嫁給了一個平平常常的男子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多年後的小黃蓉漂浮多年也選擇了一個並不滿意的婚姻生活。

看不到未來,是太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跟戀人所說的話。有些人說過之後如願擁有了想要的生活,有些人說過以後依然過著從前的日子。

《愛樂之城》的最後,他們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只是這份成功能夠分享的喜悅少了一個陪伴。高司令終於有了自己的爵士酒吧,石頭姐的廣告牌也閃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沒有人會在意巴黎之後的故事為何就這樣轉了風向,每一個人卑微的抵抗著所謂的命運之手,誰的故事都是按照自己嚮往的劇本所寫的呢?

曾經看到一張壁紙,上面寫著「愛情到了最後,放屁都是分手的理由」 ,深以為然。只是分手,從來都不是感情的結束。

高司令的琴聲少了最後一個音節,有人說這意味著愛情的不完美。酒吧招牌的字母彷彿訴說著這個男人對過往深深地思念,望著轉身離去的舊愛,一個微笑已是盡在不言中……

如果……如果……

如果可以重新開始,一切是否將會不同?

電影是個造夢的藝術,就像《吹夢巨人》中那位善良的老人,電影給了所有人重新來過的機會。導演在《愛樂之城》裡給了我們一個想要的結局。只是這個別緻的「戲中戲」像一個吹起的肥皂泡,滿足了人們的片刻幻想仍舊承受現實的耳光。

人生就是這樣,在並不如意的生活中去幻想一個內心嚮往的白日夢,哪怕片刻也好……

說了一些隻言片語,又好似什麼都沒說。這些不過是對昨晚觀影后的喃喃自語罷了,說給懂的人聽……

《愛樂之城》在這個情人節,可能是戀人們最合適的一部電影了,僅此而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