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為人帥表

2017-02-20 01:34:42

五星級電影,結尾獨佔四星


在美國被捧上了天的《愛樂之城》,在我們這兒有點兒水土不服。上映之後,除了一些資深影評人之外,中國觀眾的普遍反映是不過如此 。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們這邊沒有看歌舞片的傳統,對這種一言不合就跳舞的風格,有點接受不能,估計這片子在印度的口碑能好很多。看電影的時候,我身邊的一對兒情侶,一直在走與不走之間痛苦掙扎。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這是一部有門檻的電影。當然不是說這電影有多深刻,說實話,這是一部形式遠遠大於內容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相當俗套的愛情故事,這故事幾乎每天都在好萊塢上演,而兩位演員的表演,也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當然,石頭姐在幾場試鏡戲上還是展現了功力),歌舞片,對於演技的要求並不高,而高司令和石頭姐的唱功和舞技則差強人意,跟茱莉·安德魯斯和金·凱利這些前輩完全沒法比。然而,我要說然而,除此之外,這部電影堪稱完美。而這些完美的部份,則構成了中國觀眾的觀影門檻。 我們其實可以設想下個月的奧斯卡頒獎,因為沒有了像金球獎那種把劇情類和音樂喜劇類分開評價的設定,《愛樂之城》恐怕無法重現金球獎的輝煌,起碼在最佳演員、最佳劇本等獎項上缺乏競爭力。最佳導演也許有戲。但是,在什麼最佳音樂、最佳佈景、最佳服裝設計、最佳攝影等等這類技術獎項上,這部電影基本上就無敵了。 當瀏覽關於這部電影的各類影評時,你就會意識到這一點,影評人們,甚至是非影評人們各展所長,從不同的角度給你講解這部電影玩得有多深入,多復古。如果你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擁躉,你會意識到這部電影是如何向那些經典歌舞片以及好萊塢大片場時代致敬的,《雨中曲》裡的橋段、《瑟堡的雨傘》裡的色彩、英格麗·褒曼的海報、《卡薩布蘭卡》裡的街景……這些老梗,成了電影中隱秘的符號,不斷提升心領神會者的觀影樂趣,卻也將普通影迷拒之門外。 如果你是爵士樂的愛好者,你會讀懂導演與爵士樂的愛恨情仇。在這部電影裡,導演達米恩·查澤雷表達了作為爵士樂原教旨主義者面對如今爵士樂的衰亡和麵目全非的痛心疾首。可以說正是因為男主角關於爵士樂的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製造了影片最大的矛盾,最終也讓影片走向了《卡薩布蘭卡》和《瑟堡的雨傘》那樣無奈的結局。 影片裡,男主角的樂隊合夥人說了這樣一番話:「我知道,這不一樣。但你說你想要拯救爵士, 如果沒有人聽,你還怎麼拯救爵士?恰恰因為你這樣的人,爵士才在消亡。 你在燈塔咖啡館對著90歲的人表演,孩子們在哪裡?年輕人在哪裡?你執迷於肯尼·克拉克和塞隆尼斯·蒙克,這些人都是革新者,如果你固守傳統,怎麼能成為革新者?你抱著過去不放,但爵士講的是未來。」這是導演的自嘲,我想如果有崑曲迷,應該會心有慼慼。 而如果你是一個服裝愛好者,那這部電影簡直讓你如痴如醉,劇中人的裝束就像半個世紀以前的紳士和淑女們,正統而又不失時尚。高司令告訴你,如何把正裝和拼色皮鞋穿得瀟灑不羈;而石頭姐也把純色連衣裙穿得輕盈飄逸,不免讓人想起《蒂凡尼的早餐》裡的赫本。 當然說實話,以上種種我都是外行,全靠後天補課才算是了解了皮毛。所以我真正能找到點共鳴的,也就是電影裡那個蒙太奇結尾了。這個結尾要表達的,就像導演洪尚秀在《這時對那時錯》裡想要探討的,假如在人生的每一個節點,我們能做出不一樣的選擇,未來又會怎樣呢?洪尚秀自然沒有那麼樂觀,而《愛樂之城》的這個結尾也是意在加重觀眾的傷感。 記得日本電視台有個節目,採訪一些老人,讓他們對40年前的自己說幾句話。其中一個老人對著想像中的自己說:你要考的兩個著名大學都沒考上,別瞎費勁了。但是你有個女同事,你特別喜歡她,趕緊向她求婚!因為她三年以後,就會身患癌症去世了。說完,老人痛哭流涕。這讓我想起電影《降臨》裡女主角的選擇。因為掌握了外星人的思維,女主角擁有了預知未來的能力,她知道未來自己的女兒會早逝,但她仍然選擇走進這段未來,讓女兒出生。因為相比於錯過和女兒相遇,她情願承受這份失去的痛苦。 作家萬維剛在一篇文章里談到,每個人其實都有多個不同的自我,比如「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體驗自我」經歷的是每時每刻的即時感受,而「敘事自我」則是專門回憶、講故事、發掘人生意義的。換句話說:「體驗自我」是感性的,而「敘事自我」是理性的,但是等到「敘事自我」登場的時候,一般黃花菜都涼了。阿爾·帕西諾在《聞香識女人》的結尾有段著名的獨白,其中一句說:「現在我到了一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一向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這毋庸置疑。我知道,可我沒走,為什麼?因為做到這一點太他媽艱難了。 」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