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元默

2017-02-20 19:19:58

「If only」之下的夢與愛的故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伴著愛樂之城的原聲帶,靜靜地寫下了這篇影評。
一直以來很喜歡音樂題材的電影,去年搜索醉鄉民謠之時無意搜索到了愛樂的資訊。從國外還未上映,一直到如今獲得14項奧斯卡的提名,一下子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我一直關注著這部電影。自己也頗有興趣在電影上映前做了流出「what a lovely night」跳舞的字幕,這也使得我更加希望能在電影院看一看。當真的靜靜在電影院裡欣賞完這部電影,作為並不懂太多電影技巧的我而言,就愛樂之城的情節而言,已經足夠令我一刷再刷。
電影的角色能夠讓我記住名字的或許就只是兩位主角石頭姐扮演的Mia和高司令的Sebastian。愛樂之城的整部電影我覺得或許分為兩部份,前部份完全是一部好萊塢式的歌舞劇,從開場驚艷的公路群舞,Mia和朋友那段參加派對,歌舞劇完全壓縮在了這一部份,而且這種音樂令人一聞便有著隨之起舞的衝動。細細追究開頭的群舞歌詞,不免覺得將LA LA LAND這個夢幻之地的每個人的憧憬都敘述而出,但是let you down的歌詞也或許暗暗隱喻後面女主與男主那段逐夢之旅吧。而男女主在公路的偶遇,又如何不是在暗示著他們二人的故事不過是在LA這片有著夢想和殘酷的土地上再平凡不過的故事,他們不是高高在上的成功者,不過是同千萬的你我一般,在這片土地上的追夢人。

片中的女主是一個有著表演夢想的四線女演員,在最接近自己夢想的影視基地的咖啡館打著零工,又一邊參加永遠被無視的試鏡,無論在試鏡時被無情打斷,還是製片人的不尊重,她都不停去嘗試。對於一般其他的勵志電影而言,或許女主是一個不停追夢之後,成功的人,但是正是這部影片完全反映了現實,當女主獨角戲的失敗,她卻準備放棄夢想。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全部,自己是一個輟學追夢的女孩,一個試鏡屢次失敗的小演員。即使她的夢想是成為英格麗•褒曼,但是路過影視明星牆的幻想與自己現今巨大的落差,都讓她不得不思考是否放棄自己的夢想。

而男主與他頗有「同是天涯淪落入」的滋味,一個追求最真實JAZZ的音樂人。即使是在酒吧彈著聖誕歌曲謀生,冒著被炒魷魚的風險,他也希望能夠有一個舞台能夠表現自己。男主與女主相遇在自己最落魄的時候,他們在那時候所產生的共鳴或許就是兩個追夢人的共鳴,他們由這種共鳴上升到了愛,他們愛著的是對方都有著自己的夢,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理想,一個渴望開自己的酒吧,一個渴望成為一流的演員。

但是現實的生活讓他們不得不為此謀生,這也是劇中的第一個衝突,劇中前半段的輕鬆愉快的歌舞劇,也漸漸轉向凝重,後來出現的city of stars和石頭姐audition所唱的歌又詠歌提升至另一層面。男主或許因為女主在當時打給家裡人的一通電話受到了自信心的打擊,他開始與朋友玩著自己或許並不喜愛的音樂,一切都為了現實生活,而非夢。有一個鏡頭是女主在看男主的表演時一點點的退後,我想這就是女主所感到與男主之間那種追夢人的夥伴似的的關係的疏遠。直到後來男主說出了「你更喜歡落魄的我」這番話,徹底崩裂了雙方的關係。


影片在最後對於石頭姐的試鏡和最後那段「if only」蒙太奇的處理徹底將這部片子推上了一個高潮。石頭姐在試鏡時所唱的歌完全表現出整部電影對於追夢與夢想的詮釋,我們都是追夢的孩子,即使我們遍體鱗傷,即使我們面前挫折重重,但是只要我們還有著夢,我們都願意try it again。我想這就是在LA LA LAND這個夢幻般的背景下,最現實的你我的寫照。我們如何不是在追求著我們自己的夢?我們又如何不是在追夢時體無完膚,但是我們不曾抱怨,因為這是我們所喜歡,我們自己所選擇的。
而最後「If Only」的想像,的確看哭了很多人。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感覺,但是或許一點點的不同,兩個人的關係便會不同。這裡由夢轉為了現實,我們的生活完全不會如同電影一般完美,這也為什麼他們這一段放在了一個電影棚裡的原因。我們都在想「if only那樣就好了」但是「if only」如何不是最傷感的詞,因為是一種我們期冀卻求不得的幻想,最終被現實所打磨。男主最終開了這家女主所給她取名字的酒吧,女主成了自己夢想的女星,家庭美滿。他們二人的不完滿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的現實,生活沒有那麼多的美滿,也有太多的如果,但是真正的生活永遠是有遺憾與缺憾的。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提到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也只活過一次,那麼我又怎麼知道如何去活呢?「If only」之下的夢與愛,或許存在於了最後那一刻的蒙太奇,與現實的對沖,更加令人有所觸動。

我想在最後,男主與女主仍舊會回想起那一夜在公園的舞蹈,仍會回想起在電影院裡的那一次遺憾,仍會想起在科技館裡的相吻,但是最後也會想起在最後,他們互相成為了自己夢想中的那個人。即使我不曾伴你身邊,但是我們那段追夢的路上我們相互有著對方的支持,這也是他們在初遇的地方所做告別之後,兩個相愛之人成為相互支持之人心靈之上的衝撞吧?看到有人在原聲帶下這麼留言「假如一切重來,我會在第一次見面吻你,推掉工作來看你的第一次表演,我會辭掉工作,跟隨你到巴黎,巴黎也有好的爵士樂,我們會有美好家庭,在孩子丟給保姆的夜晚,開車帶你進去吃飯,然後一起走進酒吧,聽別人彈奏我做的曲子。」但是試想,如果他們在了一起,但是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那麼還是自己所喜歡那個有夢想的對方嗎?
雖然電影完美詮釋了愛與夢,但是更加著重於夢,如果看作歌舞劇或許前半段足夠令人驚艷到致敬的片段之多,如果是JAZZ的崇拜,在爆裂鼓手中這個團隊已經做到了淋漓盡致。而正是夢是有歌舞夢幻一般的,而現實之中的愛卻已經在了男主和女主最後的回眸,或許男主最後沒有按下的那個鍵就是二人相互夢的開始,也或許結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