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貘塔塔

2017-02-21 18:21:51

現實中的夢幻之地(些許劇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知道《愛樂之城》這89個梗,你就能了解大半個歌舞片史La La Land,洛杉磯的別名,俚語中有虛幻的地方之義。關於洛杉磯這個造夢之城的所有想像,都不可避免地帶有夢幻色彩。

電影同樣講述了一個夢幻的故事,雖然情節的發展看似有諸多現實中的無奈。兩個年輕人因夢想而互相認識、了解、鼓勵進而相愛,在夢想的照耀下,他們各自顯得金光閃閃,理所當然地互相吸引著。但當那麼一點點現實被裹挾進夢想之後(seb聽到mia在與母親的電話中提起他的工作和經濟狀況),生活便似乎迅速被現實的不堪吞噬。不過我認為導演在這裡處理地非常高明,他沒有試圖探討現實與夢想間是否能夠調和的問題,劇中導致二人感情出現裂痕的原因其實還是圍繞著夢想一詞,兩個人都站在對方的初心來審視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一個質疑對方為什麼沒有堅持自己最初的爵士樂夢想,開爵士樂俱樂部,反而為他人的音樂做嫁衣;一個認為自己做出的妥協只是因為對方希望自己能有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自己理所當然應該回應這份期望。在這兒沒有自私自利的人,也沒有現實生活的根本性衝突,他們儼然還是初相識時那互相尊重、彼此鼓勵的樣子,只是在逐夢過程中多了那麼些許迂迴。

既然關於夢想,那麼seb和mia究竟收穫夢想了嗎?對於mia來說,她成為了她期望成為的「英格麗·褒曼」;對於seb來說,他也最終開成了他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並用他珍愛的藏品裝飾門面。那麼這過程中的些許迂迴應該怎麼看呢?對於seb來說,加入The Messengers是對現實的妥協嗎?雖然mia曾因此對seb失望,但我卻不這麼看。如The Messengers的主唱(姐夫?)搬出Kenny Clarke與Thelonious monk對seb所說,既然如此傳統守舊,又何談革新爵士樂呢?看seb在台上玩起數字鍵盤和合聲器時臉上似乎沒有此前串場打工時的滿不情願,也許他也在漸漸地離開曾經的條條框框,嘗試喜歡上新鮮的東西。由此來看,不管是過程還是結果,他們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在沒看電影之前一直在聽原聲帶,當時最喜歡Herman’s Habit這首歌,因為很爵士地很「傳統」,和我平時聽的爵士樂是一樣的風格。看完電影之後,我得說我要開始單曲循環Epilogue這首歌了,也就是mia再見seb,seb彈起二人愛情的主題曲時夢幻人生場景的背景音樂。seb 看到mia後,輕聲說道 「welcome to Seb’s」,坐下輕敲鍵盤,讓我一瞬間淚崩。「幻想」中的生活開始,從二人初識,到並肩逐夢,到最終實現,到結婚生子,電影鏡頭亦用了非常夢幻的形式來表現。曾經的遺憾、錯過在一首曲子中彌補、實現。聽在眾人耳朵裡的是樂符的輕柔婉轉,流過兩人心頭的卻是從頭到尾再也沒有缺憾的完美一生。沒有語言能勝過Epilogue這首歌對這一夢幻場景的表述,實在太美了。最後一個沒有彈下去的音符讓我感覺到彷彿心裡被掏走了一個小角落,感動就順著這個小角落不斷溢出。失落的最後一個音符,加最後一次相視一笑的特寫,真是千千萬萬種語言都無法形容清楚的感情呀!

Epilogue一曲的幻想場景,正是全片的高潮

—————**—————**——————**——————**——————**——————**——————

另外,開頭堵車時seb的廣播裡提到《莎翁情史》,真的是會心一擊啊。以前看《莎》的時候,就覺得男主約瑟夫·費因斯跟高司令長得太像了,傻傻分不清。就像我小時候一度搞不清周迅和李小璐一樣。不知電影裡是什麼樣的梗,才會提到《莎》的~

找到關於電影梗的文章了,真是乾貨滿滿知道《愛樂之城》這89個梗,你就能了解大半個歌舞片史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