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73,730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七月生

2017-02-23 06:44:45

觀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告別英雄的時代

  故事的主要線索仍舊是文學藝術千古不變的話題之一:社會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既然有正義,就一定要有正義的化身。在《黑暗騎士》中,這個正義的化身,應該是非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莫屬了。

  既然要匡扶正義、替天行道,蝙蝠俠就免不了踐踏民主與法制社會裡所必須的程序,就免不了要手上「沾滿鮮血」。而這些,在一個尊重個人權利、個人隱私,並以民主和法製為準則的時代,無論如何都不是一種值得推崇的行為。

  在餐廳裡,蝙蝠俠、丹特、蕾切爾以及芭蕾舞演員對英雄的問題展開了討論。當身為檢察官的丹特用敵人攻到羅馬城下,人們就需要英雄這樣的實例來為自己英雄情結和行為辯護時,那個看似不學無術、來自莫斯科的芭蕾舞女演員說:

  「我們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英雄,而不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人(她是指不需要蝙蝠俠這樣的人物)。」

  這句看似白痴一樣的話,卻實際上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們依靠英雄的時代結束了。

  自洪荒時代起,人類內心就充滿了對英雄的期待。從后羿射日,誇父追日,到孫悟空,再到美國的超人、蝙蝠俠,無一不是這種集體無意識的體現。然而,當人類社會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行駛了多年之後,人們開始對英雄的許多行為產生深深質疑。英雄的正義,不再是天賜神授,他們的行為,也不是可以隨便以正義的名義行使用。因為歷史告訴人們:最後一個保護羅馬的是凱撒,可他並沒有把權力還給人們。

  故事結尾處,蝙蝠俠孤獨地離我們而去,他走了多遠?會以怎樣的面目重新回到我們中間?沒有人知道。

  2.小丑在哪裡

  影片中和正義較量的人物是小丑。

  市長和戈登警長有這樣一段關於小醜的對白。

  市長:我們對他了解多少?

  戈登: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名字,沒有別名。衣服……是戲服的,沒有商標,口袋裡什麼也沒有,除了刀就是紗布。

  「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都是他來找我們。」

  當蝙蝠俠捉住小醜的小爪牙讓他說出小醜的下落時,那爪牙這樣說。

  這個集千萬罪惡於一身的人物,兇殘狡詐,足智多謀。他身著紫色西服,看上去有些高雅,永遠面帶奸詐的笑容。從一登場他就大開殺戒,不僅挑戰正義,也挑戰城市裡的黑惡勢力。

  他首先用花言巧語把黑惡勢力的禍水引向蝙蝠俠。開始他似乎是為了金錢,但是後來他改變了主意,那就是要激發人們心中的那個惡魔,在人們的心中徹底消滅英雄。

  他幾乎就要得逞了。

  他從監獄裡救出黑幫分子劉,並得到了相關的全部款項,但是他卻順手就燒掉了「那屬於我的一半。」

  接著,他開始著手毀滅人們心中的光明騎士——丹特。他「輕輕一推」,就把昔日的英雄丹特推向了瘋狂的深淵。

  看看今天那麼多對權力卑躬屈膝、對利益趨炎附勢的人,他們的種種行為和那個小丑有什麼區別?

  而惡魔般的小丑又躲在哪裡?

  3.乖戾人生觀

  檢察官哈維·丹特從一登場就帶著英雄的光環。他把無數的黑幫人物都關進了監獄,似乎代表著果敢和伸張正義。在他第一次出庭審判黑幫的時候,就用一記右勾拳搞定了持槍試圖威脅他的證人——一個黑幫分子。

  此後,他一路順風,在蝙蝠俠及戈登警長等人的支持下,節節勝利。不僅如此,就在小丑宣稱要求蝙蝠俠摘掉面具自首、否則就會每天殺人時,他為了保護蝙蝠俠,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聲稱自己就是蝙蝠俠,為引誘小丑現身並最終捉住小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然而,就在他即將名利雙收的時候,小丑知道了他、蕾切爾以及蝙蝠俠之間的三角關係。對他(實際上是對蝙蝠俠)實施了瘋狂的報復。

  結果,丹特不僅失去了蕾切爾,還失去了半邊臉和他人生的一切。英雄的光環,並沒有把這個一直試圖依靠運氣(靠拋擲硬幣)來決定命運的人,帶入英雄的精神世界。

  丹特的結局是在試圖把其他人一起帶入地獄的時候,掉下了高樓。他的那句話,道出了他的乖戾人生觀:

  要嘛像英雄一樣死去,要嘛活著看著自己變成惡棍。

  這正如小丑在試圖把蝙蝠俠也推向那個瘋狂深淵時所說的:

  他們的道德、準則是個無聊的笑話,一碰到麻煩,就完全丟了,他們只有在太平的時候才當好人。

  小醜的人生觀同時在下面的情節中得到了充分表現: 當一個財務人員因為偶然的機會發現了蝙蝠俠的真實身份後,公然開始敲詐,竟然開出了「每年1千萬,一直到我死」這樣保守秘密的天價。

  當惡魔小丑提出要蝙蝠俠摘掉面具自首、否則就每天都會殺人的要求之後,民眾、警察便發出了「不能再死警察了」,「蝙蝠俠應該出來自首」這樣的吶喊。

  當人們掌握著只要毀掉對方就可以保全自己性命的遙控器的時候,罪犯選擇放棄這樣的機會,把遙控器丟到船外。而普通市民(或許是菁英),卻選擇戰戰兢兢地把遙控器放了回去。而他們只是「不想弄髒自己的手」,只是希望有別人來完成這件事,而不是自己。

  影片通過精彩道白和情節,告訴了人們許多深刻的道理,也提出了許多嚴肅的問題:和當年的《百萬英鎊》中的人相比,影片中所展示的人性進步了多少?我們能用燒燬整個森林的辦法找到隱藏在森林深處的強盜嗎?

  儘管如此,社會的進步和提升還是在艱難中向前推進著,正如小丑最後對蝙蝠俠所說的那樣:

  「他們(黑幫)想讓你消失,他們就可以回到從前。可我知道真相,已經回不去了。你把一切都改變了。」

  蝙蝠俠最終消失在了暗夜當中。

  人們希望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這,就是蝙蝠俠——一個正義的化身,所留給我們的背影。

  附錄:劇情梗概

  一日,一家後台為黑幫的高森市的銀行被劫。打劫者手段殘忍,足智多謀。

  該計劃的主謀——小丑登場了。

  於此同時,高森市的黑幫們正在和政府鬥爭。新上任的檢察官丹特對於伸張正義,打擊邪惡勢力的目標躍躍欲試。

  而黑幫裡的一個關鍵人物,足智多謀的劉,隱匿了所有的款項,逃到了香港。

  為了打擊黑幫,蝙蝠俠秘密潛入香港,把劉綁架到了高森市。

  原本準備因自己的銀行被劫而實施報復的黑幫們,卻因為小丑自己找上門來而改變了主意。小丑建議:蝙蝠俠才是他們的共同敵人,他可以幫助他們除掉蝙蝠俠。代價是:(所得好處的)一半。

  在經歷政府的嚴厲打擊後,黑幫們意識到:「我們得雇小丑,他說得沒錯,我們得解決真正的問題——蝙蝠俠。」

  小丑設計了一個毒計:他每天都要殺人,除非蝙蝠俠摘掉面具出來自首。

  面對每天都有人、尤其是警察遇害的現實,民眾中發出了這樣的呼聲:「不能再有警察遇害了」,「蝙蝠俠應該出來自首」。因為在民眾的眼裡,蝙蝠俠是一個不要法律的怪人。

  為了平息大家的呼聲(民怨),作為打黑英雄的新任檢察官丹特勇敢地承認自己就是蝙蝠俠。

  警方設計了一個在押送丹特途中,擒獲小醜的計策。

  押送小醜的途中,在蝙蝠俠和警察的共同努力下,小丑被擒。

  但是,就在這個同時,丹特和他與蝙蝠俠共同的情人蕾切爾同時失蹤了。

  蝙蝠俠親自出來審訊小丑,小丑告知蝙蝠俠,他們分別被關押在城市的兩個不同地方,而且很快就會發生爆炸。

  小丑故意告訴了蝙蝠俠他們兩個錯誤的資訊。

  原本想去救蕾切爾的蝙蝠俠卻趕到了丹特被關押的地方,而警長原本是去救丹特,卻趕到了關押蕾切爾的地方。他們都遲了一步,蕾切爾在爆炸中身亡,丹特在爆炸中失去了半個臉。

  爆炸後,小丑帶著劉從監獄中逃脫,並設計了要爆炸醫院的毒計。

  醫院被炸毀了,在醫院療傷的丹特失蹤了。就在醫院爆炸前,小丑見了丹特,告訴他不是自己害的他們,而是那些「計劃」。同時失蹤的還有許多人質。

  為了躲避恐慌,全城的人開始撤離。人們分乘兩艘船,一艘載有普通的市民,另外一艘則是載著囚犯。

  船行到一半,兩艘船都發生故障,同時他們都得知船上裝滿了炸藥和汽油。

  就在此時,船上個廣播響了。全體船民聽到了如此規則:

  午夜12點,船上的炸藥就會爆炸。而距離那個時刻,已經時間不多了。他們中間如果有人想棄船逃走,其他的人也會死亡。

  他們手裡都有一個引爆器,如果引爆對方的船,自己就可以活下來。

  聽到這樣的廣播,全體船民頓時一片騷動。普通市民們,開始用民主的方式,討論、投票。而囚犯的一方,則沒有這個形式。

  時間在一分一秒過去,每一方都焦急萬分。

  最後的時刻到了——

  囚犯船上,一個囚犯走到拿著引爆器的官員面前,要過引爆器:我來完成10多分鐘前你就應該做的事情。當他拿過遙控器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把遙控引爆器從窗口扔了出去。

  同時,在另外一艘船上,一個紳士模樣的人說:那邊的人渣早就做出了選擇。也從官員手裡接過了遙控器。他猶豫再三,結果將遙控器還了回去。

  蝙蝠俠終於找到了小醜的藏身地點,最終,擒獲了小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