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過客 Passengers

太空旅客/太空潜航者(港)/星际过客(台)

7 / 459,414人    116分鐘

導演: 摩頓帝敦
編劇: 強史派茲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克里斯普瑞特 麥可辛 安迪嘉西亞 勞倫斯費許朋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evintang

2017-02-23 07:17:04

繞開世俗思維來看待劇情。


關於劇情發展,如果站在武志紅所說的「集體主義」角度,或者站在古斯塔夫勒龐所說的「群體意識」角度去理解,可能會覺得男主角是個大逆不道邪惡之人,後續發展都是為了給自己洗白而編造的肥皂劇情(世俗往往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判別人的對錯)。我僅代表個人意見站在另一個維度談談對劇情的理解:大體上我認為劇情設計非常符合人性,想像一下:當世界上僅剩下自己一個人,儘管科技發達到無需依靠他人便可豐衣足食,娛樂生活,但所有的生存希望都無法對抗內心的寂寞和孤獨,這種環境甚至比判無期徒刑痛苦千萬倍,當自由被剝奪時,至少還有獄友證明你是一個存活的人類。如果沒有了這個參照點,人生的一切將毫無意義。為了使自己活下去,必須再喚醒一個無辜的生命,看似殘酷的做法,也許正是人生的意義,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錯」和「對」。 我記得《與神對話》一書中說,全能上帝為了證明白己的存在,創造了人類,創造了一切,包括創造了上下左右,是非對錯,正義和邪惡等等,人類之所以成為智慧生命是因為其擁有自由意志。 你可以認為自己的存在是上帝喚醒了另一個上帝的結果,如果人類原本像上帝一樣存活,並且有自己既定的目標和行為,那麼喚醒「上帝」並讓他變成人類這般生活,這屬於犯罪還是賜福呢?我們應該感恩還是痛恨呢?(試想一下,你原本就是上帝,但被另一個上帝喚醒變成人類) 再換個角度理解劇情:女主角不論是否被喚醒,她永遠只有大約80年的生理壽命,儘管她已經買了回程票,未來250年的生活都已計劃好了,但80年的生理壽命體驗是不可能延長的。換言之,只不過前一秒睡著和後一秒醒來之間間隔了120年,但生命的體驗總長度沒有變化,只是結果和預期不同而已。再者,當外部環境稍微改變,她看待事物的角度也隨之改變,從對男主角行為的深惡痛絕可能瞬間轉變成對他的感激涕零。(外部環境的改變導致:如果不喚醒女主角,1年後就將和飛船一起消失,而對於休眠中的女主角來說,生命在她從地球出發那一刻已經結束了。但喚醒後卻可以和男主角共同生活精彩的80年,即便不完美,即便和自己預想的不同,但和直接死去相比哪個結局更值得感激呢?) 我們可以將意外喚醒理解為生命的重生,也可以理解為在現實生活的順境中突然遭遇逆襲或不測,此時你是否應該像責怪男主角那樣責怪全世界呢?還是積極面對人生?也許我們不應該抱怨自己的初始狀態(即便天生是殘疾人),因為宇宙可能也有初始狀態(大爆炸之前的奇點狀態決定了後面的一切),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在於愛。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認為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是符合相對論和科學定律的(至少在大爆炸奇點之後是符合的),其實人類的思想和行為同樣是符合相對論的。如果存在兩種以上的方式可以理解世界,我們就不能說哪一種一定比另一種更正確,只能說哪一種更實用。 我們大部份人的三觀是建立在以外部世界為參照的模型中,即《前景理論》中提出的「參照點」的思維方式(我們往往生活在比較之中,而不是become yourself)。一旦這些外部參照點有所起伏,人們喜怒哀樂的情緒也隨之波動起來,無論擁有多少物質財富,內心依舊無法平靜,因為他們生活在別人的參照點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