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慕尼黑--Munich

慕尼黑/慕尼黑惨案/复仇

7.5 / 242,089人    164分鐘 | Philippines:163分鐘 (cut)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東尼庫許納 艾瑞克羅斯
演員: 艾瑞克巴納 丹尼爾克雷格 希朗漢德 馬修卡索維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鴨達

2017-02-23 08:31:49

正義性被逐漸異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匠氣很重。影片敘事節奏沉穩,內斂,拖沓。講述一個有著真實歷史的復仇行動。核心思想探討的也是正義性逐漸異化的過程。
從開始對慕尼黑事件主謀的復仇行動,開始逐漸反思,復仇者最終都變成了施暴者,冤冤相報,殺死一個,下一個上位,反反覆覆無窮盡。核心便是對於矛盾,仇恨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反思。
表演上,其實沒有特別出彩的樣子,巴納的表演還是有些偏離感,總讓人齣戲,影帝拉什出場很少,但算是亮點,其餘如丹尼爾,曼斯雷德等都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
敘事節奏上,大師和學院派的電影一如既往地穩定,講故事手法很教科書,從慕尼黑慘案發生-主角加入-行動過程-行動終止-反思,其中穿插描寫慕尼黑慘案的全過程,故事值得一看,但會很悶。偶爾如暗殺巴解發言人的電話爆炸和床墊爆炸都挺有感覺。
場景塑造上,喇叭褲,朋克頭,圓頂禮帽,很有七十年代的氛圍,整體氣氛沉悶,有冷戰下對峙的冷暴力,絲絲滲入的感覺。
最後談點精彩之處,電影主題最直白的表述應該在,主人公假扮埃塔和另一個恐怖組織成員阿里聊天之時,導演擔心觀眾被拖沓的敘事給蒙蔽,在這裡直接點出,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在對待對方中,都不存在正義性,暴力衝突下的流血犧牲都值得同情,但也都不值得。阿以衝突已經持續了近七十年了,幾代人流血犧牲,並沒有帶來真正的和平,矛盾與誤解加劇,雙方的未來永遠是建立在強權和武力之下,尤其是那句意思是「全世界人對以色列都報以同情,所以我們流血犧牲,只是為了讓世界注意到我們」的台詞,把巴勒斯坦人的悲哀表現得淋漓盡致。想起早年我自己對於不公平有著天然的牴觸,對於弱者抱有同情,對於強者抱有敵意,但孰是孰非真能說的清楚?主人公在電影后期,隨著自己的組員一個個犧牲,自己也陷入了強烈的受迫害妄想之中,他即使是回到了家庭,也回不到從前了,這是他自己個人的悲哀,也是以色列這個苦難民族崛起過程中抹不去的道德污點和內在價值矛盾。這一點,如今在全世界綠化和極右反綠教的浪潮中尤為刺眼,誰敢保證,綠教徒,不是下一個猶太民族呢?
基本分5分,敘事沉穩+0.5,真實事件改變+0.5,冷戰的壓抑和氛圍塑造+1,主題深刻+0.5,觀影感受還行+0.5
表演一般,但故事顯沉悶-1,節奏和劇情中存在不太能說得通的點(如情報家族,KGB和摩薩德和CIA的隱晦洞鬥爭)-0.5
綜合評價6.5分,有空可以一看。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