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23,41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起士馬鈴薯泥

2017-02-25 06:09:51

觀後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飲食男女》是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形式上打破李安中西文化比較風格的一部,但其中的細微之處仍能看到這位在美國電影環境成長出來的導演始終擺脫不了的東西——美國思維。

推陳出新,一次轉變

拍過《喜宴》後,李安拍攝了《飲食男女》。這是他第一次拍攝由別人寫的劇本,同時也是他轉型的第一步。他開始以女性為中心,用女性的視角來審視家庭和社會。

《喜宴》的成功使李安產生了「不安全感」,主要是他開始有了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促使他開始「思變」,這種求變也是因為《喜宴》太過成功,怕再按照《喜宴》的路子拍攝下去,被觀眾摸清了路數失去了自我。

李安說,這是他首次嘗試多線結構的片型,有些地方還是把捏的不准。不知道是不是謙虛他才說的這種話,不過在我看完片子後,我還真感覺到這一點。整體的結構還是有點鬆散,結尾略顯得有些突然,由於家中這三個姐妹的個性都非常的突出,所以造成劇本中的二號人物——家中老二沒有凸現出來,不是很清晰。不過,情感的真實流露卻是此片的一個成功之處。

在此片中,李安是在詮釋「食色,性也」這個主題。食物是檯面上的東西,「性」才是檯面下的實質問題。一個鰥夫老人和三個女兒之間的情感生活,這三個女兒都沒有結婚,甚至是作為老大的大姐還沒有性經驗,反到是老二性經驗十足,最小的妹妹處於青春期,可是偷嘗禁果後第一個懷孕。這次懷孕給大姐不小的刺激,在同校老師的一再追求下,大姐的心理產生了突變,並也嘗試了性愛,懷孕離家。這裡最有意思的是三個姐妹有的時候想要嘗試性愛和愛情的原因竟是為了離開這個家。家中的老二是和父親衝突最大的一個,當時此片編劇王蕙玲和李安最初設計的三個姐妹個性太過平均,詹姆士看到這個情況後提出建議,王和李進行修改後才有了現在二女兒。二女幾個性最像她的母親,她其實是第一個提出離開家的人,可事與願違,新買的房子被騙了,男友和別人結婚了,她再次回到了原點,回到了那個以前她最不喜歡的家。其他兩個姐妹卻因為懷孕離開了家,就連平時最為嚴肅的老父親竟然也出軌和鄰家阿姨的女兒好上了,也離開了家。人生就是這麼有意思,「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著!

父親主題,郎雄精彩演出

父親三部曲,到《飲食男女》結束了,郎雄在這三部影片中扮演的父親形象可謂精彩,真實感人。

李安稱郎雄的臉是「五族共和」,具有一個中國父親所必需的表情。他覺得能夠認識郎雄是一種宿命,又是一種使命。

為什麼李安這樣的在乎父親這個角色呢,這要和李安與他的父親來談起,原來李安的祖上都是經商的,而且族上也出現過官員,可謂是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直至家道中落,父親和他們流落台灣,自立門戶,作為族中大哥的李安的父親更是肩負重擔,而作為家中老大的李安一樣也受到父親的更高期望。父親希望他能夠從教和他一樣教書育人,可李安恰恰走了一條父親最不喜歡的路,父子關係曾經一度非常冷漠。

在這種關係下,李安只能把自己內心深處的對父親的愛埋藏起來,在片子中抒發一下,這是一種對父親的愛,也許還有一絲愧疚。在《飲食男女》中的朱父親形象卻是李安為郎雄量身訂做的,就是按照郎雄的性格和形象特徵設計的。

在這部電影中的父親並不是個中國傳統文化里認為的好父親,因為他沒有按耐住寂寞,和一個與女兒們年齡相仿的女人再婚,如果從中國文花上講這是有些反道德的,可從西方文花上來解讀的話,這也是人性的一種解放。是作為父親突破傳統的一次反抗,是帶有美國思維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李安沒法改變的東西。

移植獨立製片方法,還需因地制宜

這次的拍攝,李安仍然使用獨立製片模式,並想把此種模式引入台灣,可是並沒有成功,有些東西如果真的揉捏在一起反到起到不好的作用,不過,好在李安發現的早進行了調整。

美國的獨立製片注重事前的規劃、組織,重視效率,因為紙上計劃是不花錢的。有時候,製片的過程中是對導演有所限制的,是必須按照流程來進行的,超過一點都不行。80年代初費里尼在美國接受訪問時曾說過:「美國人以為我拍片可以不受管制、不需算計,以為我們藝術導演就像個美女,愛幹什麼就幹什麼。美國人相信歐洲人做這種事情,就讓他們去相信好了······拍電影的算計,就得跟發射火箭一樣得精準。」

台灣的製片模式講究的是磨戲,絕大部份製片方不會幹擾導演的要求,戲磨的時間越長越精細。但是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和資源,不過對於電影中「情真」度來說卻是很高的。有弊就有利,看你如何取捨。

小小的挫折能使人更加清醒。

《飲食男女》批評的聲音不斷,當年的票房也不是很好,有點波折也不能說是一件壞事,能夠讓李安更加的清醒,促他不斷的「思變」。這樣,他的路才能走的更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