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9,274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谷渡

2017-02-25 16:09:58

當被問有沒睡過女孩時,熊孩子這麼回答


作者| 谷渡 公眾號| 谷渡電影(gudufilm)

多次有人在後台問起谷渡電影的頭像。

嗯,終於要聊到這部電影了。

提到法國新浪潮,這是一部繞不過去的電影。

不要因為片名、1959、新浪潮這些看似逼格很高的元素,就對這部片子望而卻步。

這些屏障之後是一部牛逼的作品,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電影。

我心中新浪潮的兩座奇峰——《精疲力盡》和《四百擊》,這兩部片都是新浪潮的開山之作,都可以拿去裝B撩妹。

前者看的很爽,男主偷車偷錢,隨心所欲,不斷地逃,簡單粗暴,喜歡女人就問:我想和你睡,你為什麼不和我睡……

一切只是存在的狀態,完全由個人意識來決定所有舉動,荒誕的存在主義。

而後者看的很悲,這是特呂弗的處女作,也是他的半自傳影片,那年他只有26歲。

故事發生在巴黎,一個十三歲的少年。

他生活在一個屌絲家庭里,有一個對自己冷淡的母親,有一個對自己苛刻的繼父。

還有一個經常跟自己一起逃課的小基友。

少年像地球上任何一個孩子一樣,上學、放學、做飯、寫作業、扔垃圾、洗盤子。

沒事就調戲下老師,在課堂上傳閱美女的照片。

跟小基友廝混,一起吹吹牛逼,討論下哪個妹子更好看。

或者坐在媽媽的化妝檯前,用梳子打理下頭髮,偷偷用下睫毛夾什麼。

但少年與別的孩子不同的是,他的內心湧動著一股熱流。

他嚮往自由,嚮往寫作,嚮往大海,渴望逃離屌絲家庭,遠離學校的束縛。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意淫,少年的現實生活依然屌絲。

辛苦寫下的作文被老師指定為抄襲,努力討好母親換來的卻是不以為然。

上體育課偷偷翹課,和好基友多次逃學,被心機boy告發。

又撞見老媽在大街上偷情,心裡很不爽。

編造謊言說老媽已經死了,被繼父一巴掌甩過去。

少年選擇離家出走,走前給父母留下一封信,寫的幼稚至極。

晚上在印刷廠里過夜,最後還是被嚇出去。

只好在街頭流浪,渴了就偷別人的牛奶,像野貓一樣大口灌進肚子裡。

早晨在路邊的水溝里洗把臉,簡直像個沒人要的野孩子。

出逃很快被捉回來,繼續待在索然無味的學校里讀書。

最後少年繼續作死,被暴躁的法語老師勒令退學。

好基友為了他衝撞了老師,也被退學。

兩個熊孩子終於解放了,表現的很無所謂。

少年不敢回家,躲在基友的房間裡,睡在沙發上。

這間屋子簡直像動物園,有一窩貓,幾頭羊,甚至還有一匹馬。

兩個十三歲的孩子,一本正經的謀劃著名一場大事。

躺在床上抽雪茄,喝酒,計劃著弄點錢,這樣就可以住在海邊了。

說幹就幹,他們先是弄了個小蘿莉,三個熊孩子手拉手,玩起了三人約會。

然後少年跑到繼父的辦公室,偷走他的打字機賣錢。

沒有賣出去,還嚇壞了,又偷偷送回去,結果被抓個正著。

繼父把少年送去看守所,讓他和一群犯事的妓女和社會罪犯關在一起。

母親甚至都懶得來接他回去,少年的世界從此變得絕望漫無盡頭。

當少年被關進車裡,看著鐵欄外的世界,眼神空洞迷茫,整個人都是懵懵懂懂的。

在漆黑的夜裡,鏡頭疏忽閃過,少年的臉龐早已划過兩行淚水。

這段戲我回放了不止十遍。

在看守所里,大人們審訊少年:

大人:你為什麼偷了打字機後又歸還?

少年:因為我賣不出去。

大人:聽說你還偷了你祖母的錢?

少年:她已經很老了,都快死了,我知道她藏錢的地方,我就拿了。

大人:你父母說你總是撒謊。

少年:有時會吧,因為即便我講了真話,他們也不會相信。

大人:為什麼你不喜歡你媽媽?

少年:有一次我偷聽到他們的談話,我知道媽媽不喜歡我,總是沒理由的吼我,我還知道媽媽在婚前就生了我,但她曾經想把我墮胎。

大人:你曾經和女孩上過床嗎?

少年:沒有,但我的一些朋友上過,他們告訴我那兒有妓女出沒,我就去了,想吊個女孩,但他們吼我,我害怕了,就離開了。

挺酷的,一個嘴毛還沒長齊的熊孩子,在被大人問到性時的羞澀表情,自然而然的反應,這段戲已經不再是表演了。

詢問結束後,少年又被送去教養所,和一群同樣犯事的熊孩子待在一起,成天幹活。

好基友來這裡看他,卻被禁止入內,少年最後一點希望也破滅了。

心裡唯獨還念著從未見過的大海,他謀劃著名要逃走,他要去海邊。

一次上體育時,他很機靈的鑽過鐵絲網,逃到外面。

接著就是史上的經典跟拍:一個長達3分鐘的長鏡頭。

少年逃出教養所,跑過田野,跑過山丘,跑過森林,跑過公路。

導演特呂弗跟著跑,鏡頭追著他,帶著惶恐與不安。

終於在路的盡頭看到一片大海,那是他一直嚮往的地方,是自由的所在。

然後他的表情並沒有喜悅,如一潭死水,平靜如初。

我是理解的。就像曾經有段時間,我很想開挖掘機,但後來想想,即便真的讓我去開挖掘機了,又能有多開心呢。

我們期望的美好,總會在美好到來時破滅,失望才是永恆。

少年只是踩在浪上,任由海水沒過腳踝。

猛的一抬頭,長鏡頭定格,少年迷惘的眼神,成靜止畫面。

字幕隨之拉出,電影結束。

法國諺語裡說:「搗蛋的孩子要打400下才會學乖。」

這便是片名《四百擊》的由來。

少年就像一粒剛剛破土而出的嫩芽,無論週遭環境怎樣,都歪歪扭扭的生長。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也是持續悲傷的過程,每每出現一個轉機,之後又被打回原形,最後都不敢期許了,他不會好起來的。

他可以持續繼續悲傷,尋找自己的方向。

也可以持續虛無的活下去,融入社會大流。

然而,在悲傷與虛無之間,他選擇了悲傷。

討論個問題,13歲時你在幹嗎?你想幹嗎?

我先來,13歲的谷渡在野地裡打滾,想幹(當)美國總統

你呢?13歲時你在幹_______?你想幹_______?

|本文首發於谷渡電影(公眾號ID:gudufilm)

後台回復片名「四百擊」取資源。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