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ing

2017-02-26 04:41:52

置愛情於何種位置才是恰如其分的


最近上映的電影《愛樂之城》是今年奧斯卡的大熱,總共14項提名。我的豆瓣友鄰們對此片的評分最多的是三星,然後剩下的也有五星和一星的,喜歡的把它吹到天上去,比如我挺喜歡的寫作者璣衡評論說:太好看了,後半段基本是從頭哭到尾。討厭的說看三分之一就差不多睡著了,評論說:太難看了。還有以後別拿爵士樂說事了。我沒有看,也不準備去看了,大概是因為無論從劇情還是演員都似乎沒有吸引我的地方。但是看網上的各種評論,發現齊澤克的評論有一段特別有意思,齊澤克在文章《論:這遠不止是事業與愛情的抉擇》中寫道:

把兩個主角分開的各自的成功事業就像卡梅隆電影中撞擊鐵達尼號的冰山:……是為了掩飾他們愛情的內在的不可能性,事實是,如果在一起,他們會變成一對痛苦失望的夫婦……如果同一個主體面臨著多個事件,那麼,他應該給哪些事件優先性?比如說,一個藝術家如果不能把他的愛情生活(和他/她的伴侶一起建設生活)和他對藝術的投入合二為一該如何做決定?……

事業與愛情之間的真實關係要更加矛盾得多。金·維多的《狂想曲》給我們上的基本的一課就是,為贏得所摯愛的女人的愛情,男人必須證明他能夠在沒有她的情況下倖存下去,證明他偏好他的使命或職業甚於她。直接的選擇有二:(1)我的職業生涯對我來說最重要;那個女人只是消遣,分心的玩意兒;(2)那個女人對我來說就是一切,我已經做好了羞辱自己,為她拋棄我所有公共的和職業的尊嚴。它們都錯了,因為它們會使那個男人被那個女人拒絕。真正的愛的資訊是這樣的:即便你對我來說就是一切,我也能在沒有你的情況下倖存下去,而且我做好了為我的使命或職業放棄你的準備。因此,女人考驗男人的愛的正確方式,是在他事業的關鍵點上「背叛」他。只有在他熬過了這一磨難並成功地完成他的任務,同時因為她的拋棄而深刻受創的時候,他才配得上她,她也才會回到他身邊。這裡隱含的矛盾是,愛——確切來說作為絕對者的愛——不應被設立為直接的目標。它應該保留副產品的身份,某種我們把它當作我們配不上的恩賜來獲取的東西。也許,沒有什麼愛情比革命愛侶的愛情更偉大了——他們中的每一個都做好了在革命需要時拋棄另一個的準備。

齊澤克提出了一個問題,置愛情於何種位置才是恰如其分的?他說愛應該保留副產品的身份,某種我們把它當作我們配不上的恩賜來獲取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對的,但是他開出的藥方卻很滑稽,作為一個左派,他想到的解決辦法是革命,他以列寧與伊內薩·阿曼德的情事為例,認為革命者的愛情完美的解決了這個矛盾,他寫道:(他們)在永恆的緊急狀態中生活,完全獻身於革命事業,做好為革命犧牲一切個人的性滿足,甚至做好在革命需要時拋棄和犧牲彼此的準備,但同時又完全獻身於彼此,以極度的激情享受在一起的稀有時光的愛侶。

這當然有些讓人哭笑不得,雖然革命志士們因為每天都生活在生死邊緣的巨大壓力下,隨時都可能會掉腦袋,所以對待男女之事普遍比較open,前前後後好多個男盆友女盆友、偶爾抓住艱苦工作的間隙啪啪啪一下,講真,那都不算個事對吧,不過是為了緩和神經壓力以便更好的幹革命工作,這點大傢伙都理解。但是你這樣的解決方案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普通人怎麼辦呢?哪有那麼多革命工作可幹啊!(也許和007龐德這樣的間諜來一段會特別刺激,諜戰是隱含的革命幻想)

所以雖然因為革命者背後宏大的歷史畫卷,非常容易的讓愛情天然處於副產品的位置,而革命者也由於天然的動盪不安和對愛情的無所謂,對異性會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阿Q宣佈參加革命後都很自信地敢去摸吳媽了),但這無助於解決更普遍性的現實問題。扔掉齊澤克的不靠譜的解決方案,回到原命題來,為何愛應該保留副產品的身份,某種我們把它當作我們配不上的恩賜來獲取的東西呢?

因為如果刨掉外貌、地位、財富這些表面現象,愛情本質上還是世界觀之間的競爭,或者說競爭性吸引。而外貌、地位、財富只不過加深了世界觀的差異性和競爭優勢,但不改變本質。誰的世界觀更有吸引力,誰就處於愛情中的主動位置,而對於世界觀的弱勢的一方來講,就有被吞噬自我的危險。

相似的世界觀之間會不會產生愛情呢?那要看你對愛情如何定義了,畢竟,西門慶和李瓶兒之間也是可以被稱為愛情的,只要愛情的定義足夠寬廣。但是同一個階層之間,因為相似的世界觀可能會產生非常穩固的婚姻關係或者親情,但要說類似那些被人類久久傳頌的愛情,則大多是不同階層之間的愛情,因為其巨大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差異帶來的衝擊,喚醒了人類本質上期望征服或者被另個一強大的世界觀征服的渴望,即便那有著喪失自我的危險。崔生和張鶯鶯,傑克和蘿絲,芭絲謝芭和貧窮的牧羊人,甚至默多克和鄧文迪。

處於弱勢的一方不斷的試圖通過吞噬強勢的一方來達到證明白我和壯大自己世界觀的目的,而處於強勢的一方也試圖在榨取弱勢一方的世界觀之後,保持住自己的強勢。當其中一方認輸,徹底的潰敗之後,弱勢一方就淪為另一方世界觀的附庸,愛情就結束了。所以通常,愛情就是一個較量世界觀的零和遊戲。這可以解釋為啥好姑娘一般喜歡壞男人或者好男人喜歡壞女人,因為對方的世界觀太強大,以致於能夠構成顛覆自我的隱患,他必須消除這種隱患,所以他或她必須介入對方的生活,改造對方的世界觀,假如改造和吞噬成功,愛情就結束了,對方就像被吃完的甘蔗渣,隨意就吐掉了。假如不成功,那對方就成了一道陰影,直到自己在某個時間點建立了一個更強大的世界觀,可以藐視前男友或者前女友的世界觀,如果永遠也無法建立,那就完蛋鳥。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處於關係中強勢的一方認為另一方很沒用很弱,瞧不起對方,因為感覺已經徹底榨取了對方的世界觀,徹底喪失了對對方的興趣,然後離開了對方。但是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或她忽然發現,對方竟然取得了他完全意想不到的成功,他徹底傻眼了,明白了當初自己才是那個弱勢的一方,自己才是個傻 逼,而對方從一開始就明白這點。自己根本不曾吞噬掉對方的世界觀,做出這個誤判讓人慾哭無淚,這也就是那句話的由來:得知你(ex)過得不好,我也就放心了。所以EX必須是個loser,不然崩潰的就會是自己。但是問題在於,讓一個30歲之前的年輕人類,對另個一沒有顯示出任何強大的人的世界觀強度進行預判,難度太大了,你可能遇到10個奇葩的前任,但你只要誤判過一個,你就完蛋鳥。只有很少的人能見微知著,從另一個人身上很少的與眾不同的痕跡就可以判斷出對方的世界觀強度。而大多數人,無非是從一些表象上來判斷,房子車子等等。但這僅僅是一個賭博而已,恐怕從婚姻角度上看算是一種不錯的投資方式,追漲殺跌,然而也僅僅如此。

這樣,因為愛情本質上的世界觀零和博弈性質,必須以分出輸家和贏家才可以結束,必須以吞噬和被吞噬才能完成。那麼,假如一個人的生活以愛情為主要目的而不是副產品,他或她就必然的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敗當中,這個結局是註定的。

只有當兩個人同時將愛情當成生活的副產品,能夠同時不被對方的世界觀吞噬,同時自己的世界觀也保持足夠的流動性,才會可能有一些所謂的愛情存在的可能。這才是愛情恰如其分的位置,它就像是飯後甜點,吃了很美好,不吃也不會死。又像是旅行中的艷遇,你不可有所期待,也隨時準備忘記和拋棄。(本文首發於本人微信公眾號 momentck)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