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eo 謙

2017-02-26 08:20:50

伯格曼的人生哲理


福泉書院看的第二部伯格曼作品,也謹以紀念伯格曼逝世十週年,片後大家也討論了許多,我先談談自己的感受。

90分鐘左右的片長註定影片會省略很多細節,影片並沒有像一些影片那樣過多敘述回憶內容,而是夢境/現實/過去相互的交織,具有一定夢幻主義色彩。老人第一次回到過去時,其他人是看不見他的;而第二次回到過去,表妹主動和他質問到交談。正如以後老師說的那樣,這樣的手法在電影中伯格曼最先用,也只有他敢用。

片中很多處都有象徵意味,比如中途的小倆口象徵主人公/兒媳自己婚姻的矛盾;審判前門上的釘子象徵耶穌;野草莓象徵青春。主題也很清晰,老人的人生回顧與反思。

之後老師和大家也都進行了一定的討論,做一些小總結。

"表"這一意象的作用,不同方式象徵時間的不同特性,影片中沒有指針的表象徵著過往的時間。

夢境解讀,開頭的馬車/棺材之夢構圖極佳,也像徵著死神正在走向老人;審判夢境,老人內心的審判,老人的冷暴力殺死了妻子,一種北歐的冷酷。

後來可以看出老人反思後開始了改變,人物關係也逐漸轉暖。三個年輕人既和老人年輕時的三角戀對稱,又是希望/青春的象徵;兒子夫妻的關係漸漸緩和,一起去跳舞;老人自己對僕人的態度漸漸溫和等。

重要的是改變,人生也需要積極去改變與行動;兒子因為自己的家庭環境不好就不想要孩子,又為何自己不去想:我要給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家庭環境呢?!!!

最後大師之所以是大師,短短幾個鏡頭塑造的人物都給人印象及其深刻:搞笑忠愛的僕人,嚴肅冷漠的母親,三個不同個性的青年……

人生哲理盡在片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