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歸鄉 [俄]--The Return [2003]

回归/爸不得爱你/真相(台)

8 / 36,670人    105分鐘  | Turkey:99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安德烈薩金塞夫
演員: 弗拉迪米爾加林 伊凡 杜布朗拉沃夫 康斯坦汀 拉朗尼柯 娜塔莉亞 維杜維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適應根

2017-02-26 22:01:30

《回歸》——life is like a boat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音效和畫面處理,有塔可夫斯基的影子。
前半段和後半段的背景樂很出彩,現代合成音效和古典的融合。
感覺很像安哲的《霧中風景》,都在路上尋找著什麼,在路上探究「父親」這個符號的意義。
社會越進化,父親和母親的符號就越混淆。
整部電影藍色瀰漫的色調。
俄羅斯電影的風格,給我的感覺是,不苟言笑,充斥著冷酷的質問和沉靜的思考。

對電影的解讀,和對導演意思的猜測:






這部電影質問的是:父親在「家庭」這個環境中起到怎樣必須的作用?
答:是他們的母親無法教他們的,一個男人處理事情的方式。
包括——
生存技術的教導:



社會交往的態度





勇敢,獨立的品質




這些都是男人對待事物的態度,是母親無法教育的。因為言傳,而身教。

面對父親這個陌生的教育方式,兩個兒子反映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安德烈順從,伊凡反抗。


父親的死意味著孩子用從父親那裡所得去自己探尋生活。


隨著父親的死亡,安德烈的軟弱也被帶走。


自己對這些事情的看法:

電影就是對生活的抽離和檢視,它讓人們看出其實生活裡的種種就是帶有特殊功能的符號。
生活所感賦予電影以內容;電影讓人們看清生活的本質,而後更好地生活。

父親的粗暴態度可取嗎?不可取。父親的死表面了導演的態度。我自己也認為在理性的世界裡,是可以通過各種途經表達自己,這也是語言存在的意義。家暴表明無法以理性思考去傳達自己的意思,表明白己的無能;另外,意味著從生理上對人獨立人格的踐踏。更何況這種踐踏是來自親人,心理上也遭受重創。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