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君臣人子小命嗚呼--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Are Dead

君臣人子小命呜呼/罗森·格兰兹与吉尔·登斯顿之死/罗森克兰茨和吉尔登斯特恩已死

7.3 / 23,875人    117分鐘

導演: 湯姆‧史都帕
編劇: 湯姆‧史都帕
演員: 蓋瑞歐德曼 提姆羅斯 李察德瑞佛斯 Joanna Roth 依安葛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簡小容

2017-02-27 03:56:53

真真假假的戲中戲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閒來無事,便翻著豆瓣的電影榜,被名字吸引,覺著詼諧幽默又諷刺,就找了來看。我看電影又不喜歡先看簡介再看正片,所以代入感沒有,30分鐘的樣子才漸漸覺得意思起來,最後連著看了兩遍才罷休。

羅森和吉爾本是莎士比亞筆下兩個小配角,電影以他們為切入點、主線講述哈姆雷特的故事,既是主角也是配角,是看故事的人某方面說也是故事的部份創造者。他們之所以進入這個故事的原因有兩點:

1、兩人是和哈姆雷特是一起長大的朋友,所以國王找他們過來開解王子;

2、去城堡的路上遇到了個劇團並推薦給了哈姆雷特,王子後面便是利用這個劇團導演了這場戲。

來到城堡之後,他們其實就是看戲的人。想去疏解王子的心病,慢慢發現被利用。全程兩人對話特別多,問問題玩遊戲,一問一答找原因。看電影的人偶爾會有錯覺,這是在自言自語?其它時候便是在看哈姆雷特的裝瘋做傻,看劇團表演戲中戲,看國王發怒,最後被派送王子去英國受死。

他們兩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羅森還是吉爾,或者導演想表現的就是一個人,只是把性格分到了兩個人身上,觀眾看起來更鮮明活生生。一個是科學家潛質,一個是哲學家潛質。但是科學和哲學又似乎不相容,這就是矛盾體。為方便,姑且稱他們羅森、吉爾。

開頭的擲硬幣,在一百多次的老人頭後,吉爾說,機率是自然因素的一個結果,而機率並不是一個因素。此時羅森做了個三層漢堡,吉爾沒好氣的說,發生這樣的事情還能玩食物?羅森不置可否,而吉爾腦中滿滿的哲學家思維,認為大事不好。

在吉爾思考各種事情時,羅森在做物理研究,可每當想展示給吉爾的時候,結果就都又不對了,或者被吉爾抹殺掉。自由落體,萬有引力,蒸汽機,浮力……

當吉爾表達想法,或是想與羅森商量時,他總是一臉懵逼。吉爾提議自己扮演王子,羅森向他提問,希望以此可以找到答案。在吉爾看來很簡單的事情,羅森硬生生的理解了很久才明白。

最後在送王子去英國的船上,兩人因為人生問題發生爭吵,吉爾大嗓門的說,我討厭一直都是自己做主拿主意。羅森立馬哭了鼻子,吉爾也是趕緊上前安慰。這樣的兩種特質是很多人身上都同時擁有的,理性與感性,理論與實踐,不能完全相融,又不完全排斥。

最後王子偷換了給英國國王的信,由殺王子變成殺信差。當麻繩掛在脖子上的時候,羅森問,就這樣了嗎?吉爾表情淡然,眼神空靈。羅森說,我們沒有做錯事啊。兩人結尾。

是啊,整個故事裡,他們似乎只是跑龍套的,最後變成無謂的犧牲品。他們的死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劇團老闆的血腥原則,後面會提到。

關於小劇團,台上演繹台下的故事,宗旨是可以言情血腥不雄辯,可以雄辯血腥不言情,一定要是悲劇且血腥的。被兩兄弟推薦給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看準機遇,讓劇團演繹自己想表達的故事。而劇團自然是很感興趣,對於故事表達的淋漓盡致。故事的最後,為了原則,好人沒善終,壞人不得死,將羅森吉爾兩兄弟送去英國被殺。

兩兄弟的死可以有兩種看法,一種自然是被英國國王絞死,第二種便是戲中戲。是劇團想表達的最後一幕,滿足老闆的死亡原則,團長最後和吉爾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一二。吉爾罵他把死亡當作遊戲,太過輕視,舞台上的死亡可以有千萬次,而真實的人生中,死亡不能復生,沒有人鼓掌,而是歸於沉寂。最後吉爾用刀刺向了團長,以此告訴他真實的死亡。團員們鼓起掌來,結果仍然是戲劇。團長最後說,這就是你想要的結果,不分年齡地位的死亡。其實就是人生如戲,只是戲中人不知罷了。

其實電影很多時候分不清楚是真實還是戲劇,戲中戲,真真假假,看起來很過癮。很早的電影,鏡頭畫面會有粗糙,但是語言精彩,演員動作情緒表演到位,很有代入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