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78,73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青

2017-02-28 08:29:45

多看片 少拆台


奧斯卡一烏龍,老朋友就發來賀電。可惜這天上掉下的大新聞,兩個月前出班表那會兒,就註定我接它不住。

收到微信的時候,我正喪氣十足癱在床上,被鼻涕蟲抽乾了腦子,用嘴巴深吸氣的時候還會不自覺探起白眼,看上去痴痴癲癲,腦袋裡只有一點氧氣,勉強可以過一遍這條3分鐘的電視新聞:烏龍占三成,政治毀一半,最佳輪流報個到,成龍還要插一腿,滿滿當當,落到不同的編輯頭上,未必花開兩朵。 新媒體上也不過如此。晚些時候,時尚博主興許還會撿起紅毯說上一說,啦啦藍之外的所有電影本身則不出意料淪為陪襯。

今天最大的疑問是,有多少嚷嚷奧斯卡變成政治工具的人找著了資源,完整看過國內並未上映的《月光男孩》?即使奧斯卡是為了政治才成全這部黑人同性題材電影,看也不看就好大一個不屑,認定政治這頂高帽下必當是個矮子,難道就比頒獎的學會高明? 如果鏡頭拉得好,演員取得巧,故事穩穩噹噹而不是條條框框,電影怎麼就不能有政治隱喻和政治訴求?

這並不是說《月光男孩》達到了最佳的水平,但它至少把所謂「黑人電影」在去種族化和群體化方面往前推了一把,動作難度係數高,也不失為一種獲勝方法。歐洲三大電影節時不時留個空缺,奧斯卡「爛片之年」的頭銜這兩年就沒摘過,最後每每矮中取長,沒什麼大意思。(FYI 去年對決的是《聚焦》和《荒野獵人》)

找碴的人裡面,98%是啦啦藍的影迷,在評委第一遍錯把獎頒出之後,幾乎要開香檳慶祝的那種。也就是在那短短的幾分鐘裡,噴嚏不止的我強行打開餓了嗎,隆重地點了一份pony,為我隆重發朋友圈倒台(啦啦藍)這種三歲娃娃的行徑和最後結出的苦果,像三歲娃娃吃藥一樣,準備好了甜蜜的伴兒。好巧不巧出個烏龍,蛋糕送到時候,已經徹底泯滅了行為藝術道具的價值,只是一塊使人變胖的蛋糕而已了。

啦啦藍其實說差不差,只是在友人四刷叫好,強行撩高期待之後,竟然只是把準備迎戰衝擊波的我的心輕輕一抬就悠悠撂下了,玩笑彷彿開得大了一些。儘管如此,當天走到電影院樓下的時候,我幾乎已經說服自己,反正我們不缺有深度的片子,偶爾世俗一下也並無不可 。

在豆瓣上,啦啦藍歸到了三種類型之下,而我聽過的、除了喜歡兩字還能認認真真說出個理由來的,也無非三類。

第一類在歌舞片。那個四刷的朋友,閱片無數,導演、演員、十來個字的外國人名張口就來,當她在火鍋邊上淡淡地說出——啦啦藍致敬了黃金時代的諸多經典,點到會心——我絲毫不擔心對面坐的是被幾個公眾號養肥的大忽悠,反而懷疑自己功力不夠,甩出去的辮子,沒法跟阿凡達交感。
 
啦啦藍一開場,五分鐘一鏡到底,動作那麼複雜,每個演員都不能出錯,不能靠剪輯偷懶遮羞,這得排上多少遍,當時想想就來勁。但十分鐘之後,它顯然已經喪失力量,雖然好看,雖然難得,但對照前人,沒有實際的突破,給到下文,又沒有實際的作用,反倒有些脫節的奇怪。之後的很多橋段也是一樣。其實想想,任何電影都不可能不受經典影響,鏡頭語言從零開始就像講話脫離文字一樣難以想像,片子裡出現熟悉的情節自然也就平常不過,都是人心作怪罷了:在喜歡的電影裡找到歷史的影子,就說那是偉大的致敬,不高興的時候,一早由著影子散了。

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部歌舞片,除了city of star幾乎是違規地唱了好幾遍,強行讓人記住以外,其餘音樂竟然乏善可陳。舞蹈毫無美感,石頭姐更是人如其名,活脫脫一尊耀眼的白石膏。說到這裡,順勢搬出電影版《芝加哥》,在談爵士和歌舞之前,請先看好這一部花樣百出,但個個恰到好處;歌舞昇平,happy ending,但成功脫離低級趣味的經典。

第二類在愛情片。很多人說看完回想起前任,感同身受。而我唯一的一點鼻子酸,是在兩人分手後,經紀公司找女主,電話打到男主家,男主竟然從LA一路開到NV,找到了圖書館對面女主的家。當然,除了心下暗暗握拳做出「賜我一個這樣的前男友」的祈禱之外,很少感觸。總覺得過於浪漫主義地在了一起,最後因為現實主義的一些小心思沒有迴旋地就分了手,在形式和過程上依舊很浪漫主義,虛無縹緲。洛杉磯很美,「成熟而理性的山頂分手」也怕是只符合這裡空洞而不切實際的美了。

第三類在劇情片。追夢的故事太多 ,我也囉嗦一大堆了,就向當時昭告天下推薦啦啦藍的朋友們推薦一部片子吧。同樣有14項奧斯卡提名的《彗星美人》,1950年奧斯卡bp,看完驚為天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