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雌雄大盗/我俩没有明天(台)/邦妮和克莱德

7.7 / 122,074人    111分鐘

導演: 亞瑟‧潘
編劇: 大衛紐曼 羅伯班頓
演員: 華倫比提 費唐娜薇 金哈克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李小水向日葵

2017-02-28 22:11:30

從這裡開始,好萊塢變成了新好萊塢


今年是《雌雄大盜》播出50週年,正是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奧斯卡最重頭的獎項最佳影片交給了沃倫.比蒂和費•唐娜薇來頒發。第40屆奧斯卡時,他們就坐在台下,等著最佳男主、最佳女主還有最佳影片的宣佈,和他們同台競爭的是《畢業生》。

上世紀六十年代,好萊塢的電影式微,電視勢頭正猛。歐州、日本、東歐、南美洲都在發展自己的新浪潮,特呂弗、雷乃、小津安二郎、黑澤明、大島渚一大幫導演在探索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好萊塢電影人壓力很大,需要找尋自己的出路。他們摸摸索索向歐洲新浪潮學習,《雌雄大盜》曾經試圖和歐洲新浪潮導演合作,雖然未成行,但主創受新浪潮影響很大。

美國國內,少數族裔、婦女走上平權之路,越戰還在進行,反戰運動一直沒有停息。年輕人要平等,要自由,反抗傳統,反抗國家約束。他們留起長髮,穿上牛仔褲,聽起了搖滾,吸上了大麻,追捧流浪、在路上的生活,「嬉皮士」一代出現。

現實生活中,大家面臨亂糟糟現狀,美國不是那個偉光正的美國,美國人厭倦了正義戰勝邪惡,電影一定大團圓的模式。這個時候出現的《雌雄大盜》恰逢其時。歷史上的邦妮和克萊德生活在30年代大蕭條時期,都是貧苦出身。他倆都是音樂愛好者,邦妮還是一位詩人。他們時髦、別緻,穿梭在各個州做著搶劫銀行,打劫商舖的勾當。這部傳記片性質的電影出現在1967年,和那個精神空虛的時代一拍即合。這部影片既沒有去美化搶劫殺警的行為,也沒打算去批判他們。只是帶著我們從他兩人的視角去體驗極端「個人英雄」的兩人如何討生活,如何活命,如何成為彼此的精神伴侶。

我們跟著他們去忿忿不平,去心驚膽顫,去呼哧吭喘地逃命,最後因為他們被機槍掃射死而流淚。五十年後再看,這依舊是一部激動人心的作品:一流的故事,一流的演技,一流的攝影。也難怪後來的電影(比如《天生殺人狂》,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等)都能從中偷師。

1967年《雌雄大盜》和《畢業生》,1968年《2001漫遊太空》,1969年的《午夜牛郎》和《逍遙騎士》,1972年《教父》……那個時代里程碑式的電影和一批一直在兼容並包,不斷突破創新的電影人一直是後世的珍寶。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範式,有了可以落的窠臼;也是他們,不斷突破,給了電影更廣闊的探索空間。這可能是好萊塢成為今天這個好萊塢的原因。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