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辛普森:美国制造/O.J.:美国制造/O·J·辛普森:美国制造

8.9 / 18,806人    467分鐘 (5 parts)

導演: Ezra Edelman
演員: Bea Arthur Marcia Clark A.C. Cowlings David Gascon Robin Greer 彼得海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F

2017-03-02 23:12:04

時代很大,個人太小


對我個人而言,毫無疑問,he did it。片名起得精妙——《OJ,美國製造》,與該片暗示的主題契合得很好——時代很大,個人太小——OJ性格的最終形成與當時時代中他父親的性傾向給他造成的困擾,在一個充滿racism的時代中made it的事實不可分割。

OJ案中最諷刺的地方在於他前半生一直在否認自己作為黑人的身份,希望以個人成就而非種族來被定義,privileged地認為只要努力,任何人都可以達到他的成就,但最終卻是他的黑人身份拯救了他。整個庭審過程充分說明了rules of evidence除了防止jurors被unduly influenced,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限制律師abuse這個system。美國社會種族分裂的程度,以及the distance of one race is willing to go to screw over the other is shocking。對我而言非常intriguing的另外一點是confirmation biase的威力,在庭審中聽到了完全相同的證據後,黑人與白人對於OJ是否有罪的割裂竟然更為顯著。這也讓我懷疑我是否也陷入了confirmation biase,只看到了我願意看到的證據。

第一集交代了OJ早起成功的橄欖球員生涯與當時他生活的洛杉磯種族隔離的時代背景;第二集講述了OJ作為「黑人叛徒」與Nicole在富人區的「白人生活」,當時洛杉磯針對黑人的police brutality及其引發的暴亂,還有womanizer OJ對於Nicole的暴力行為;第三集講述了Nicole被殺當天的時間線,警察在調查過程中,也許是由因為OJ名人身份而造成的無能,民眾在多次police brutality之後對於司法系統的不信任及白人對於黑人的hostility,OJ在其epic fall中表現出的虛榮、ego與自大令人震驚,但prosecution在一開始就處於下風,location和jury selection都基本上要求prosecution自證他們沒有plant evidence;第四集細緻講述了種族因素如何在庭審中play out,defense如何通過質疑警方的不專業來反駁本不可置疑的DNA證據(很像Amanda Knox一案),而defense的整個理論都建立在陰謀論和種族歧視的基礎上,unfortunately,prosecution犯了多個致命錯誤;最後一集講述了OJ無罪釋放後整個社會的反應,OJ之後的生活,他semi-confusion的書和最終因為armed robbery而入獄。

整個紀錄片完成度非常好,採訪到的人都是在整個案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的人物,並且這些人都有著diversified性格、想法以及對於辛普森一案的看法。唯一讓我有些uncomfortable的地方在於,黑人似乎被塑造成了一個vengeful, irrational, injust的群體,即便OJ最終33年的判決誰能說不也是因為種族因素在發揮著不可明說的作用——這樣的描繪本身就存在著從白人的角度看待整個事件與整個時代的嫌疑——Nicole已經成為了永遠得不到court justice的冤魂,美國何時才能吸取教訓?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