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鐵任的電影筆記

2017-03-03 16:19:09

在離散與回歸之間狂飈暖淚


春風吹來的季節,一直都昏迷於那些打得皮開肉綻的動作大片,突然就被《一條狗的使命》衝過來塞進一大把狗糧,幾乎是嗆得淚流滿面,就像片中的老年伊森被轉世來的貝利撲倒,促不及防,卻又幸福得難以自製。

這大概就是每個愛狗者的阿喀琉斯之踵吧,我們都曾經是一個伊森,被一隻狗老大擁有著,然後它走,投胎到另一世成為一隻外表看上去完全不一樣的狗狗,住在很遠的地方,但是它還會記得前世,只要一有機會,它就會跑回來看我們,和我們再玩一場當年的搓球遊戲,《一條狗的使命》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神奇般溫馨,讓我們都能夠感同身受的故事,看完後全場多數人都淚流滿面。

萊塞·霍爾斯道姆也是一位很神奇的導演了,在這部《一條狗的使命》之前,他已經拍過兩部高口碑影片,這其中包括30年前的《狗臉的歲月》和2009年的《忠犬八公的故事》。後者憑著狗與人的相濡以沫,情深以共,已經虐哭了幾代觀眾,而他執導的另幾部佳作,例如《不一樣的天空》《濃情巧克力》《分手信》也都是以守候和陪伴為主題,這一次,霍爾斯道姆變本加厲,無論拍攝技術,人和狗的表演,情感互動,還是故事的氛圍節奏,都不比之前的忠犬八公差,特別是男主人公從小到大的成長,萌犬貝利的幾世輪迴,編排得非常巧妙,情節中富含情感的變化,堪稱人狗互動題材中的神作。

其實,霍爾斯道姆的歷害之處是不僅講了人與狗的情感,更是通過狗老大貝利的視角,看人與人之間的聚與散,相互依存與共同成長,以小見大,通過狗的所見所聞,折射出人的生死觀與價值觀,堅守故土和故人的情感。

片中貝利的四生四世,正是在影射伊森一生中的不同時期。

例如貝利到了伊森家以後,在家裡調戲貓,把硬幣吞到肚子裡,把家裡搞得一團糟,到了外公家追逐雞和矮驢子,玩得不亦樂乎,卻不用負任何責任,可和伊森無拘無束的幸福童年是如出一轍的,這一世的淚點在於伊森開著車離開農莊那一場戲,貝利狂追不捨,和小主人做了一場遊戲;第二世,貝利變成了警犬艾莉,相當於伊森的是少年時代,熱血,忠誠,有責任感,什麼事情都想做到最好,沒有任何的顧慮的一往無前,她為了救人而獻出了生命,就像伊森在火災中為了救人而傷了腿,而外表冷漠內心孤寂的警察,也是伊森當時的心態寫照。

第三世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在女主人家裡,這個短腿短尾巴的小寵萌重新有了家庭的概念,就像伊森的青年時代,影片沒有直接表現伊森的青年,但我們可以想像,他畢業之後在都市工作,在一番打拼之後,還是無法揮去對故土的思念,於是回到了農莊。第四世,貝利成為流浪犬,在經歷了漫長的孤獨後終於找回到農莊,幫助伊森找回了曾經的戀人,並玩起了曾經的遊戲,一對童年時的夥伴終於再相聚。

貝利的四段生命,和伊森的四個人生階段,童年,少年,青年,老年,人生的離散與回歸盡在其中,形成若有若無的對照,其中的蘊含了飽滿的情感,濃縮了人生百味,就像伊森的一場戀愛,從歡暢的童年時光到父親酗酒後親情破碎的痛苦,到老年時的善良、寬容、幽默感,都演繹得感人至深。

所以說,這不僅是講述忠誠與守候的故事,其實也是講人生的故事,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而伊森和貝利的相濡以沫,也讓我們在傷感飈淚以後,得到久久不會冷卻的溫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