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辛普森:美国制造/O.J.:美国制造/O·J·辛普森:美国制造

8.9 / 22,384人    467分鐘 (5 parts)

導演: Ezra Edelman
演員: Bea Arthur Marcia Clark A.C. Cowlings David Gascon Robin Greer 彼得海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排骨收割機

2017-03-04 00:46:20

拋開影片本身來看


藉著奧斯卡的風和對體育和法律的興趣看了紀錄片《辛普森:美國製造》,雖然只有5集,但一集一個半小時的內容量還是把OJ的背景、案子本身、美國的膚色衝突進行了近乎「詳盡」的描述。

毋庸置疑是一部好看的片子,節奏抑揚頓挫,或緩或急,有起有落;伏筆鋪墊的好,看似OJ個人成功紀錄片前兩集中也隱喻著OJ命運的必然;大量的錄像資料、當事人自述,直觀的像親眼目睹一般。可卻不是一份客觀的案例記錄,我想觀眾在結束之後大多都認為OJ是兇手了,家暴記錄,性格缺陷,好友指責拋棄,「顛倒黑白」的豪華律師團,藉助他曾最不屑的種族觀念辯護,導演一句沒說,可每一句、每一幀都指向OJ。導演是從他認為的結果演繹過程了,從創作上說是可以接受的,導演必須有自己的主題思想,神不能散,而且導演也沒法找全所有資料和所有當事人。但法官就不能這樣做了。

如果只想看一部還原度高的影片的觀眾可以止步了,可如果想了解案件和真兇的朋友,如果就此打住,就未免偏聽則暗了。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追兇十八年》,或者自己動手發掘,要比僅僅通過紀錄片斷案要可靠一點吧。

真相呢,我們可能還沒見識到他的一分一毫,畢竟這不僅僅是電影,在最後會揭曉大結局,導演就是上的視角,為我們解說著一切。在現實中沒有人能擁有上帝視角,知曉更多的人也沒義務和興趣為我們解說。

現在還堅定地認為OJ是兇手的人就辜負了這個案件帶給刑事司法的意義了。曾幾何時,我們信奉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和以牙還牙,可對一個鮮活生命的嚴厲懲罰就是對另一個逝去生命的慰藉嗎,對於鮮活的生命是否可以多一些慎重和尊重,少一些輕率和仇恨。我想疑罪從無和程序正義是另一種角度對生命的尊重。

對於資訊不對稱的普通人,我們很容易被引導,因為我們只能從有話語權的人口中或者片面的事實中尋找真相。從感情上說,我們更容易接受殺人動機,比如OJ的家暴史,OJ的心理問題,而沒時間也沒能力去找尋證據。眾口鑠金也不外乎一個「眾」,說的人多了難免「言之鑿鑿」了。當「結果」已經確定,過程、證據就不客觀、有指向性了,就好像一個討厭的人做什麼都是錯,這就體現司法程序獨立的優點了。

歷史無數次的證明多數人的集體失誤,哪怕只有一次或者有錯誤的可能,都值得我們或更多力氣去防止,因為那可是生命,對於當事人來說是全部、唯一、不可逆的權利。真相和生命一樣,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只要有一個疑點,就不能蓋棺定論。

所以就算所有人都認為OJ是罪犯,可只要有一個疑點,我都持保留意見。說實話我覺得黑人也認同OJ是罪犯,只不過種族矛盾、過去太多沒受到公正對待的黑人生命讓他們忽略「真相」了,可總歸是誤打誤撞的成全了一次「理智」。當然罪犯對逝去的生命也未曾尊重,我也對此表示憤怒,我覺得連生命都漠視的人不配生而為人。可錯一次不是錯第二次的理由。

看這部紀錄片的原因還是因為對黑人運動員的關注,雖然對橄欖球知之甚少,可由於對NBA的喜愛,對黑人運動員總是多一分理解。多數黑人運動員出身貧困,由單親媽媽撫養長大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老詹、答案、KD、麥迪等很多優秀的球星,除了喜愛,讓他們走進籃球的還有生計。

有時我會慶幸NBA的存在,美國有成熟的籃球體系,而黑人有優秀的身體素質,所以他們有了生存的方式,奮鬥的目標,引以為傲的職業生涯,成為了受到矚目和喜愛的明星。

平民窟的童年,因膚色受的歧視會隨著他們成名而結束,卻不會像從沒有過,他們的童年不只是貧窮,還有危險,我曾不止一次聽過球星的母親說開始讓自己的孩子打籃球不過是讓他們遠離毒品和打架。所以不同於庫里、湯普森這種星二代的快樂籃球,老詹、KD、答案對於勝利有更強烈的慾望,這是他們唯一的機會,他們懂得在深淵裡的感受。

如果你了解他們的成長環境,那麼對答案退役後破產也就不足為奇,也不會無法理解老詹和KD的出走,老詹曾經提議聯盟退役23號後又穿起23號,KD曾批評過老詹出走。他們需要認同,來自親友、隊友、全聯盟甚至對手;也需要安全感,只有成功和更多的認同才能帶來;他們也曾自相矛盾或者做錯過,可也都還沒放棄。競技體育是殘酷的,可每一個在競技體育堅持下來,並能讓我們看到的,都已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適用於OJ,老詹,也適用於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因為我們有很多無可奈何,可時代總歸沒有逆行倒施,或快或慢、或難或易的向前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