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滄海一粟

2017-03-04 06:26:31

思考人生有時真的毫無意義——《一條狗的使命》觀影有感(此篇含有嚴重劇透,想看電影而未看的,請慎重點擊)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以狗狗為主角的真人電影,看過的比較有印象的一是《導盲犬小Q》,多年後才發現,當年電影裡的渡邊,原來就是《深夜食堂》裡的老闆,由小林薰扮演;一是《忠犬八公的故事》,一直學不會接球的八公在預感到教授有危險時終於表演了接球,卻沒能挽留住教授(教授在課堂上心臟病發而死),在他死後八公用一生的等待來守護他們之間的情誼,比起人的陪伴,也許狗的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由於忠犬八公帶給我的感動(當初大晚上抽了無數張紙巾,眼睛都哭腫了),因而對《一條狗的使命》這部電影還是蠻期待的,直等到今日上映。雖然北美上映前後傳出虐狗的消息,那就涉及到動物真人電影拍攝的倫理問題了,並不是此處想討論的。當然,即使要呈現狗狗令人感動的畫面,我們也必須說,為了拍攝而虐狗,是不道德的,因為人與動物的不對等,而漠視動物生命的價值,做出有違倫理的事情,這是可恥的。好吧,下面,進入這次的正題,這部影片。
儘管影片的線索是狗狗對於活著的意義的思考,但從狗的視角敘述,天然地帶有一種侷限性,以狗為存在的意識的寄託者,隨著狗狗的每一次死亡(影片中狗狗有三次死亡),與之形成主僕或朋友關係的人物故事也就截然而止,這種敘事的斷裂,反映在不到兩小時的電影中,就將電影切成了三個小碎片,而少了情感及理性進一步深入觸及的空間。
回顧這部影片,我以為影片真正的主線有兩個:愛情與孤獨。可能以此來回應人生的意義,也十分適合,愛情讓人找尋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至少從表象來看,擺脫了原始的孤獨。因為愛情,人才在意識到自己的生命的不完整後,通過另一半的存在將自己變得完整,愛情只是愛情,與婚姻的差別在於,愛情是心靈締結的約,這樣的契約既牢固也脆弱。而婚姻需要那一張紙來認定彼此的約,來保護彼此的權利。然而愛情並不能完全馴服孤獨,愛情並不時刻佔據心靈,它留有縫隙,而孤獨藏身其中。在我看來,人生的意義在於與孤獨為伴,卻不哀傷;擁有愛情,卻不因之消失或殘缺而自我毀滅。
這只有了意識的狗狗,第一個名字叫做貝利,第一任主人叫做伊森。貝利陪著伊森長大,看著伊森的爸爸因為陞遷無望而酗酒,毆打媽媽,幫著伊森撩到了漢娜,卻也看著伊森因為家裡火災腿腳受傷後,選擇分手。從小到大,貝利曾自由地奔跑在伊森外祖父外祖母的農場,曾把那匹馬認為是長得不一樣的狗(但實際上是驢),最終因為年老而走向了死亡的道路。在它有限的生命里,最想陪伴,最捨不得的是伊森,最不可忘卻的也是伊森。這種情感,我以為絕大部份以狗為主角,並且表現人狗和諧友好的關係的電影中,都是共同的。歷來引人落淚,也是如此。人和狗之間構成的生命的聯繫,超越了人與人之間構成的生命的聯繫,狗的忠誠,狗的靈敏,狗的最為簡單的回饋(搖頭擺尾,吐吐舌頭,舔舔主人的臉等等),這種親昵不含雜質,不似人與人之間的猜疑,不似人與人之間時近時遠的距離。伊森深愛著漢娜,而狗狗在三世輪迴中,又回到了伊森身邊,它回到伊森身邊的這一世,前期被人用鐵鏈禁錮著不得自由,經歷室外一個又一個的四季,最後被丟棄在大馬路上,而一旦它自由地奔跑,它就回到了生命的故鄉。此時的伊森已經蒼老,外祖父母,媽媽都已經離開人世。他守著農場,也守著內心愛過的那個女人,沒有結婚。遇見這一世的貝利,他給了它一頓飯,將它送到收留所,最後卻還是把它帶回家。貝利有了個新名字:巴迪,它察覺到了伊森的不開心,幫他找回了漢娜,重拾愛情。而最終也在橄欖球遊戲裡,讓伊森知道,巴迪就是貝利,隔了幾十年,那個狗老大回來了。愛情得以延續,孤獨得以消解,Happy Ending。影片的最後解答了開頭以狗狗的意識提出的問題:活著有什麼意義(一條狗的使命是什麼?),首先要開心,不要愁眉苦臉,盡力去幫助別人,重要的是活在當下。以狗狗的口吻說出人生的意義,所謂狗狗的使命,其實也就是人的使命。但卻猶如喝了碗滿滿的雞湯,流了幾滴眼淚之後,笑過之後,繼續面對著現實的雞零狗碎。輪迴是一種可能,但無法證明,以輪迴後的重遇,作為解開人物情感關係的鑰匙,這刻意成全的故事,我倒覺得實實在在地反映了生命自在的無能為力。
同樣happy的還有狗狗和第三任主人瑪雅的故事。這一世,狗狗的名字叫蒂洛,與另一隻叫羅克西的犬一見鍾情(或許只是狗狗的單戀),並因為這樣,創造了主人瑪雅和羅克西主人阿爾的相處機會,隨著瑪雅和羅克西成家,蒂洛的生活同樣幸福,直到羅克西離世,它也無憾地走到生命的盡頭。這一世,貝利最為幸福,因為它的主人幸福,愛情豐收,孤獨因為家人的出現也消失,幸福得以傳遞。
但我最喜歡的,卻是狗狗和第二任主人卡洛斯的故事。這一世,貝利有了個身份大轉變,從公的變為母的,艾莉這個名字大概令它吃驚不少。這一世,它還是只警犬,無法如前一世那樣開心地玩耍,它要不斷地奔跑,尋找「獵物」,完成使命。這個故事裡有一個細節,就是卡洛斯房間裡桌子上的一張合照,說不清他和照片中的女人是戀人,還是夫妻關係,但在狗狗的感覺中,卡洛斯無疑是孤獨的,這種孤獨帶來了脾氣上的煩躁,讓他一開始無法接受狗狗想要睡在他床上的請求,不過他們最終還是睡在一起。它與卡洛斯是夥伴關係,但終究感情的窗戶紙捅破,艾莉在卡洛斯逮捕囚犯中,先是涉水救人,最後中彈而亡,那一刻卡洛斯失去的,便是摯愛。一個不曾出現的謎一樣的女人,幽暗的房間,不斷出現的任務,讓這個故事有了某種神秘感,某種更值得探求的愛情與孤獨的隱喻。可惜這個故事如此匆忙,匆忙到在狗狗的回憶裡,卡洛斯的後來,也是一個謎。我們可以知道伊森重拾愛情,有了完整意義上的家;瑪雅和阿爾,還有他們的孩子,會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但我們無法知道卡洛斯的後來,這種沒有結局的結局,其中的意味,只能靠猜測與想像,才因此更加迷人。他終究沒有愛情,終究充滿孤獨。
《導盲犬小Q》是悲劇,《忠犬八公的故事》也是悲劇,至少我是這麼看兩部電影的。悲劇在於主人與愛犬之間的分離,先走的是主人,後走的是愛犬,在無法逆轉的生死宿命里,那活著的等待,漫長,淒涼,毫無意義,卻一生猶如那一面,一念萬千。孤獨,出現又消解,消解又出現,恆常。《一條狗的使命》卻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愛情與孤獨,處理得都不是很好,最好的第二個故事,一閃而過。
不是一句「活在當下」,就可以治癒心靈。思考人生有時真的毫無意義,但不曾思考過人生的人,又怎知人生的意義?意義,其實是思維的愛子,是心靈的寵兒。我們的存在,總會有生命的指向,那是意義所在。
【備註】本篇已發於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說明!歡迎關注「益書小站」,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讀書觀影,生活文化裡的那些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益書小站」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