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港)/阿拉伯的罗伦斯(台)

8.3 / 315,980人    216分鐘 | UK:228分鐘 (director's cut) | UK:187分鐘 (1970 re-release) | UK:210分鐘 (original version) | UK:2

導演: 大衛連
編劇: T.E. Lawrence 羅伯‧波特
演員: 彼得奧圖 亞歷堅尼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費翰

2017-03-04 16:36:07

告訴你中東亂局的源頭


在中東亂局又起的時候,看一遍《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這部影片由哥倫比亞公司出品,1962年在英國上映,1963年獲得第35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獎、第20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獎 。2004年英國電影雜誌《TOTAL FILM》評選了「50部最偉大的史詩電影」,該片位列第一位。

從影片的藝術性來講已經有太多人對它褒揚有加了,在此也不多贅述了。大漠黃沙的攝影,恢弘的配樂,細膩的表演,甚至浪漫主義悲情思想的表達,都是一流的,即使放到現在來看,也不過時。

更重要的是,對大多數迷迷糊糊的我們來說,這部片子基本上是從源頭上打開了中東亂局的結,可以讓大家對100年前的阿拉伯世界稍微有所了解。

其實,在一戰之前,世界上很多地方「民族國家」的概念並不強烈,(要知道普魯士統一德國也不過是1871年的事情)。那時候,阿拉伯世界是基本上是個部落化的地域,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管轄範圍,當然,管理的也比較鬆散,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沙漠裡面基本上還是酋長說了算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土耳其的崩潰,使整個阿拉伯地區的政治生態產生了新的變局的可能性。

然而,早在1915年底,在英國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中英國外交官Mark Sykes 和法國人GeorgesPicot 就炮製出了臭名昭著的賽克斯-皮科特密約,商量著打敗土耳其以後阿拉伯世界的勢力範圍劃分問題。

比較過份的是,幾乎與此同時,英國人為了拉攏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故意用含混不清的措辭對阿拉伯領導人海珊表示,只要他發動阿拉伯人反抗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英國將支持阿拉伯人在中東地區建立起獨立的阿拉伯國家。等於偷偷地把許諾給法國的土地又賣了一遍給阿拉伯人。這樣搞法,戰後這塊地方能不亂嗎?亂了,對吧,你們大家自己都搞不定對吧,英國人說,那還是我來吧。

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故事的歷史背景,基本上就是這樣。

影片中,勞倫斯作為一個受過非常好的教育,非常了解阿拉伯世界的英國中下級情報官員,在完成情報溝通任務的時候跑偏了,真的懷著理想主義情懷加入、甚至領導了阿拉伯人的獨立運動,成了「阿拉伯的勞倫斯」。通過一系列的冒險和戰鬥,勞倫斯帶領阿拉伯反抗軍奪取了大馬士革。然而,最後的最後,由於英國政客的無恥和各部落頭領們的不爭氣(影片中描述:既不團結也無能力),獨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夢想還是破滅了,英國人還是接管了阿拉伯的事兒。勞倫斯成了個悲情英雄,1935年在一次意外車禍中喪生。

不排除這部影片是英國佬聯合美國佬對他們在中東做的事情的無恥洗地,但是,話說回來,一個民族,如果自己不團結,不進取,沒有大英雄出現,日子總不會太好過的。指望別的民族的人變成XX的XXX,基本不靠譜,再有情懷也不可能。

大約4個小時長的電影,需要一點勇氣去打開,但是,值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