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6 / 17,306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冬河馬

2017-03-05 00:06:58

不要讓旁人成了你愛情的陪葬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題主在看《喜宴》的時候,是21歲。在這個周圍很多人開始談婚論嫁,或者來回在戀愛里穿梭的年歲,至今沒有談過一場正真的戀愛。而至於為什麼沒有,可能就是源自「中國人幾千年的性壓抑」。對於身份的認同,一直難下定論。而正是李安的電影,說出了這其中的一些道理。《斷背山》之後,李安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理想的人會說,愛情無關乎性別,或許只是你沒有遇到那個正真愛的人。我對這個觀點不置可否。而對於大多數同志,尤其是中國的同志,身份認同,可能就是他們心中的一座斷背山。而電影中,似乎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插曲。父親口裡一直談起的老張、老張,就我看來,很可能就是父親的「男朋友」,電影裡,父親一行剛到美國時,父親對偉同談起的一席話,說是「為了逃爺爺安排的一樁婚事」離家三軍的。而之後父親對賽門的理解,也可以看出,一個有高血壓的人能夠那麼心平氣和的相信自己兒子是「同性戀」?電影的結尾,賽門做了一頓飯,父親,說要去洗碗。這也可以看做父親對「老張」的某種懷念。就人物的對話看來,「老張」應該是父親在軍隊時的後廚師傅,或者就是專門為父親一個人做飯的(當時已經是師長)。所以說,如果是當時「老張」做飯,父親洗碗,可能也是一種對電影留白的解讀。所以父親才會對兒子的同性情誼,認可的如此「順利成章」。
而談起身份認同,自然會分為兩面,一面認同,一面不認同。認同的人會將自己的情感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是什麼就是什麼,這類人自然選擇形婚的可能性就比較小。而另一類,面對生活中潛在的來自人群的壓力,傳統婚嫁禮俗的思想攻擊、父母長輩的人情攻勢、人際來往的團團包圍等,都在無形中給這一個群體施加捆綁,要順應,要做大家心目中的自己,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如此這般,形婚便成了很多人都的一個重要選擇。
而談起形婚,毋庸置疑的,是完全不合乎倫理道德的。一個人如果是迫於壓力與另一個人結為夫妻,雙方完全沒有感情、完全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的話,對於無論哪一方都將是傷害。而把這種關係投射在同性群體上,更是把這種傷害放大到無窮大。因為與異性戀中的形式結婚不同的是,同性中,拿男同性戀來說,對於形婚中的女方,如果是在不清楚的情況下結婚的。對於女方來說的傷害更加巨大。她們需要承受來自社會的、人際的壓力,也很可能出現自我評價的偏頗,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使同妻或者是同夫群體,成為同性身份認同的陪葬。
再回到電影,偉同有幸認識了顧威威,陪他「假結婚」,最後還答應幫他生下孩子。而這種形婚,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讓人不忍的,因為,即使威威知道偉同是同性戀,他們彼此只是在做戲,但是仍然會感到傷心,這就可能會讓威威,這個群體開始懷疑自己「身為女人的魅力」,同樣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
隨著,知識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家對同性群體的認識會不斷改變。對於同性戀群體,或者是更加寬泛的異性戀群體,這樣分或許本身就有問題,總之,愛情是神聖的,我們都渴求他,但是切勿讓旁人成了自己愛情的陪葬。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指摘)   舉報

評論